黄宗汉 [清][公元1803年-1864年]

  •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详细]

黄宗继 [明][公元1479年-1564年]

  • 黄宗继(1479~1564),号金溪,世居华安良村,母孕他仅三月,父即逝,孝顺著于世。他继父业,勤奋自励,置田园、广植树、养畜牧,家业富甲一方。然他从未美衣甘食,素以好善乐施名扬邻里。明嘉靖二十四年、二十五年(1545、1546)大饥荒,豁免佃户租谷千余石;三十九年又大饥,黄宗继开仓施赈四百余石...[详细]

黄宗杰 [清]

  • 黄宗杰字卓庸。光泽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拔贡,选补正红旗官学教习。满秩序以知县用楝发广东,时太吏方办-,将邱濬著的《大学衍义补》列为-上奏,宗杰言于布政使,说“是书继真文忠公书资治理,指为-,天下后世必有议公者。”不久,因广东将此书列为禁而受到朝廷严旨申饬。布政使由是看重宗杰,即日委署吴...[详细]

黄祖华 [公元1907年-1937年]

  • 黄祖华,1907年8月8月出生于将乐县安仁乡福山村一中医家庭。1930年,23岁地黄祖华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经熟人介绍,他到万安区公所任文书,因不满国民党官吏鱼肉乡民,横行乡里的暴行,一年后便辞职返乡,在家协助胞兄生产蜡烛销售。 将乐县安仁、大源等北部乡镇曾经是红军闽北独立师活动最频繁的游击...[详细]

胡安老 [宋][公元1076年-?]

  • 胡安老(约1076~?),字康年,崇安县五夫里(今五夫镇)人,以他哥哥理学家胡安国关系,荫补朝散大夫。他父亲临死前把两根荆棍交给胡安国,要他严格管教两个弟弟(安老、安止),但胡安国始终没有动用过。通过胡安国的抚养教育,两个弟弟感奋力学,在学术和品行上都得到社会的赞许。胡安老先补缺罗江县,后升迁袁...[详细]

华时中 [清]

  • 华时中,字榕轩,清上杭白砂里(今蛟洋乡华家村)人。生卒年月不详。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登进士,任安徽太平知县,后任直隶晋州知州,以息民讼称著。太平县有一房产积案,历百余年未决。他在查清争议双方症结后,开庭判决:以房价银给原业主,双方心服口服。消息传开,前来请清积案...[详细]

华岩 [清][公元1682年-?]

  • 华岩,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砂道人、离垢居士,清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七日(1682年11月21日)生于上杭白砂里华家亭(今属蛟洋乡华家村)一农民家中。幼年曾上过蒙馆,不久因父逝辍学,乃往寓浙东族人开办的造纸作坊当学徒,常利用纸坊废纸自习绘画,渐谙画技。一天,在门外墙上画了只牛,适逢某...[详细]

华仰桥 [公元1901年-1951年]

  • 华仰桥 (1901~1951) 华仰桥,连城县姑田镇中堡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2岁入纸寮为人佣工。16岁因干预一乡绅子弟恶行,被诬受罚而出走,投永安童庆高部下当兵,未两年便结伴携枪逃回姑田。 姑田镇是连城纸业主要基地之一,各商号为了保护商业往来的安全,联合筹款买枪1...[详细]

胡伯香 [公元1914年-1937年]

  • 胡伯香(1914~1937年) 胡伯香,又名胡中基,闽侯县洪山桥胡厝里(今福州郊区洪山镇洪山桥)人。 伯香小时在洪山桥街私立广益小学读书,后入“省立一中”就学,寄居在二姑母家。不久伯香不堪寄人篱下,退学回家,被聘任洪山自治镇筹备委员。但把持“自治镇”的是封建把头和奸商,伯香十分气愤。  ...[详细]

胡炽基 [公元1911年-1989年]

  • 胡炽基(1911~1989年),永定人,出生于缅甸。民国12年(1923年)随父返乡,民国1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担任共青团永定县委书记。民国17年6月,参加“永定-”,在战斗中不幸被捕,经营救出狱。后经罗明介绍转共青团厦门市委,协助做工人、店员中的团员、青年工作。民国18年10月...[详细]

胡大机 [公元1910年-1935年]

  • 胡大机(1910年—1935年),出生于漳州一书香之家,父曾编纂过海澄等县志。大机少年时聪颖勤学、嫉恶如仇,深恶封建习俗,曾把悬在家中厅堂的“钦赐选魁”金字匾砸掉。稍长,对-劣绅的隐私丑闻,敢于揭露,还用“胡椒”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社会黑暗。他的富有战斗气息的作品,被群众誉为“真辣椒”,...[详细]

会泉 [公元1874年-1943年]

  • 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其母迁居厦门。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化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谛闲、寄禅、通智、月霞...[详细]

胡建杨

  • 胡建杨(清光绪和民国年间人),下洋镇下赤坑人。家贫,清光绪年间到南洋谋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洋同盟会派他回国参加革命。10月末,抵汕头,即与当地同盟会取得联系,投入革命工作。11月10日,潮汕光复,又与粤东的粤闽客籍革命志士一起,于13日光复了大埔县,...[详细]

胡俊山 [公元1907年-1933年]

  • 胡俊山(1907~1933),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于建宁县溪口镇。父亲是一个造船(木船)工人,祖籍江西抚州罗林乡,因外出谋生,定居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他生有二男一女,俊山是他最小的男孩。俊山自小聪明伶俐,父母对他倍加疼爱,虽然家境贫苦,仍然千方百计供他读书。读至高小时,因家庭经济难以支...[详细]

胡宁 [宋][公元1105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 胡宁(约1109~?),字和仲,崇安县籍溪(今上梅乡)人,胡安国幼子。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幼年跟随其父诵读经史。稍长,荫补将仕郎。秦桧当权,召他为试馆删定官。绍兴十八年(1148),秦桧子秦熺知枢密院事。桧向宁说:“熺近上任,外面议论如何?”胡宁语带嘲讽地回答:“外议以为相公必不为蔡京之所为...[详细]

阙火土 [公元1953年-1979年]

  • 阙火土(1953~1979),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人。入伍前当大队武装基干民兵和团支部副书记。1974年入伍,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3746部队41分队当战士,先后当过炊事员、副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发布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阙火土5次找排长,2次找指导员,表示自己要...[详细]

胡琼 [明]

  • 胡琼,字国华,号九峰子,南平县(今南平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考取进士。 胡琼任职慈溪之前,当地官吏豪强仗势胡作非为,甚至唆使不明-之人,驱赶县令。胡琼在职,为官清廉正直,以身作则,感动了民众,地方权贵找不出他的差错,无法刁难。不久,反而颂扬其德政。他在慈溪任职3年,民心安定,政绩显著...[详细]

胡绍峄 [清][公元1709年-1798年]

  • 胡绍峄(1709~1798年),字定邹,号鲁山。连江县敖江乡儒洋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人朴实忠厚,青年入学后,屡试乡闱不第,仍耐守寒窗,励志攻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才中举人,翌年春考中进士,获甲榜第三名,成为连江历史上惟一的探花郎,那时他已是年过花甲的白头翁了。赴-宴...[详细]

胡文虎 [公元1882年-1954年]

  • 胡文虎(1882~1954年),永定下洋中川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0岁回中川读书,4年后返回仰光,在其父胡子钦开设的永安堂药行里一边学习经商,一边钻研医药典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父亲去世,文虎和胞弟文豹共同继承父业。为了谋求药业的革新与发展,文虎赴泰国、日本...[详细]

胡宪 [宋][公元1085年-1162年]

  • 胡宪(1085~1162),字原仲,崇安县籍溪(今属上梅乡)人,胡淳之子。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学界称之为籍溪先生。幼年从学叔父胡安国。他与刘勉之、刘子翚都是朱熹的老师。胡宪于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当时查禁伊洛之学,他与乡人刘勉之暗地传抄背诵。不久返回崇安籍溪,耕作卖药,供养父母,品德传闻朝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