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干,字尚质,南宋隆兴至绍定初(1163~1228年)安东乡罗浮(今长春镇里城村)人。 庆元三年(1197年),黄干前往古田县杉洋村蓝田书院拜朱熹为师,后成为协助朱熹办学的门人,名列朱熹亲撰《十八门人录》的第九。 庆元五年,朱熹因“伪学”之禁到长溪县访友避难,在罗浮村黄家授徒讲学。朱熹离...[详细]
黄干(1152~1221年) 黄干,字直卿,南宋闽县(今福州郊区洪山镇东门村浦下)人,祖籍长乐,幼欲从朱熹受业,适逢朱熹外出,黄干竟寓居客舍等了两个月,使朱熹大受感动。入学后,“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倚或至达曙”,志坚思苦,因此朱熹赞他“与之处甚有益”,并以女妻之。后朱熹在建阳建成“...[详细]
黄甘树(1921年—1949年),漳州城区人。父亲是多年的老船民。他年少时进入漳州船民小学念书,认真学习,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船民小学。因家庭经济贫困,无法继续升学,从此一直跟着父亲跑水上运输。 1949年漳州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准备解放厦门,黄甘树积极报名...[详细]
黄甘蔗(1889~1972),大坪溪边学(今下寨乡建设村)人,家贫,童年即给地主当佃工,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无奈只得入赘和一农家女结婚,婚后生6子,因生活艰难先后卖掉4个儿子。因此,黄甘蔗极为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对劳苦群众,则极富同情心。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潮汕地区受日寇烧杀掳掠,大...[详细]
黄镐 (1420~1483年) 字叔高,侯官县人,家住城内大王府。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试事都察院,复以明习法律,授御史。正统十四年(1449年),巡按贵州,未及而立之年,而能娴于军旅。蛮族叛乱,黄镐奋勇前驱,斩一蛮酋,追至镇远,-皆捷。后叛兵进逼平越,黄镐率军据城以守。平越被围...[详细]
黄光昇,字明举,号葵峰,泉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光昇中举人,嘉靖八年中进士,首任浙江长兴县令,后为佥事、参议。他在浙江时,疏浚山阴(治所在今绍兴县)、会稽(今绍兴县)、萧山、诸暨四县的水利工程;提倡兴学,奖励知识分子,编写县志。因“贤声蔚著”,被调入朝廷任刑部给事中,后补兵部。因两次得...[详细]
黄光厚(1872~1937年) 黄光厚,字友亭,闽侯县新店汤斜村(今福州郊区新店镇汤斜村)人。幼时在崇福寺乡塾启蒙,后受业于福州越山、凤池、致用等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式举人,翌年会试成进士,以即用知县派广东省候补,任两广总督署委员,光绪三十四年转任广东省阳江县海关委员,宣...[详细]
黄光升,字明举,号葵峰,泉州人,生卒年不详。秉性好学。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嘉靖八年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因“贤声蔚著”,被调入朝廷任刑部给事中。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制,服满后,补兵部。因两次得罪当政夏言,被逐出朝廷,任浙江佥事三年,又进参议。后调任广东副使,转任四川参政,广东按察使,...[详细]
黄郭光(1932年—1950年),漳州城区北京路人。他出身贫困,8岁进漳州渔头庙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升学于崇正中学。一学期后,因家庭困难,停学在家帮父亲做小贩生意。二年后又转学于龙溪县立中学学习。一学期后,再停学在家,不久到一家点心店做杂工。 1949年漳州解放,年底他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详细]
黄海涛霞寨乡西安村人,原名黄茅,民国27年7月生。1964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9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83年任该所业务处处长。1986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设计。并为研究和生产中国台式电子计算机做出贡献。曾参与的...[详细]
黄鸿金(1933~1978年),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乡岭下村人。195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由河北省宣化县沙岭子中学调将乐一中任教,先后任教研组组长、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基础理论学会理事,曾被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县七届人大代表,...[详细]
黄宏梅,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于今周宁县岭头村一个贫苦农家。17家出嫁到屏南县岩后村,29岁时其夫病故,未曾生育,过继娘家侄女为嗣,后招赘周墩楼下岗人为婿。因生计艰难,女婿女儿迁回周墩,宏梅为支撑夫家门户,不愿随从,靠做针黹、种杂粮艰辛度日。 民国24年(1935年)春,中共屏南...[详细]
黄华(?~1284),政和县人,元初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生平事迹现已无从细考,据《元史》和朱维干的《福建史稿》等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夏。他在政和发动农民抗元起义,以盐夫为骨干,广泛召集建宁府其余各县和括苍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并联络畲族女英雄许夫人的抗元部队,共三万多人,断发纹身,号头陀军,...[详细]
黄炜华(1914—2001年),原名黄灶祥,上杭县南阳(原属长汀县南阳区)人,民国3年(1914年)农历8月19日生。民国18年8月小学毕业后,参加少先队,任宣传员。民国19年2月,被选送到列宁师范学校读书。4月,调武北特委工作团。6月,在长汀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员...[详细]
黄涣字德享。光泽人。宋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少笃志博学,曾从学于名儒吕祖谦,任岳州知州,蠲鱼税,毁谣祠。嘉定十四年(1221年),主管武夷山冲佑观。是年九月十五日,被罢宫观,罪名是“徒肆口吻,专事劫持。”卒年80岁。 ...[详细]
黄焕琮,字聘九,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清季廪生。幼读四书经典,对古文有较深造诣。15岁起承庭训,研习三代祖传中医。其祖父黄廉如为麻痘科能手。焕琮得家学,对麻痘症有独到见解。曾谓麻痘两科,是小儿大症,不容忽视,因据经验撰写麻痘新篇。 焕琮除家学外,更师承长辈黄郎若、张载芳名家,博...[详细]
黄奕欢,南安罗东草埔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祖父黄祺香,从商于马来西亚槟城,父亲则汀亦曾到新加坡经商。奕欢少时在家乡私塾读书,受过南安名士黄紫霞的指导,认真学习古代文学。民国12年(1923),奕欢奉父命南渡新加坡习商,初时以小额资本经营源泰京果行,3年后到马来西亚柔佛麻坡与乡亲合...[详细]
黄华秀,字居约,号同春,南安石井东安下村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华秀幼与兄华瑞就学于杨子山-书院,后就学于泉州,兄弟同窗,切磋琢磨,昆仲学业并优,万历十六年(1588)秋闱,同荐为乡举人,有“兄弟同榜,双凤联科”之称,万历十七年春闱,华秀中进士,授广东韶州推官。 华秀司理韶州期间...[详细]
黄华音(明万历崇祯年间人),是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的开辟者,抚市乡华丰村人。曾在青草湖随著名道士沈龙湖学道,为沈龙湖的入室弟子。 东华山嵯峨千仞,林密竹深,未开辟前是虎穴狼窝,人迹罕至。华音不避艰危,探幽履险,寻奇觅胜,选择建筑道观地址。然后筹集资金,率工人披荆斩棘,凿石级陡,开通道路,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