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人物

黄炜华

[公元1914年-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黄炜华为[公元1914年-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黄炜华
  黄炜华(1914—2001年),原名黄灶祥,上杭县南阳(原属长汀县南阳区)人,民国3年(1914年)农历8月19日生。民国18年8月小学毕业后,参加少先队,任宣传员。民国19年2月,被选送到列宁师范学校读书。4月,调武北特委工作团。6月,在长汀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员。8月,任纵队党委办缮写员。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任纵队政委办公厅秘书。民国21年4月,任红四军十一师政治部秘书股股长。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22年5月,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师司令部队列参谋。8月,任红二师司令部统计参谋。先后历经攻打南昌、九江、长沙、吉安等战役,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典子镇、七营、杨郎镇、黑城子和山城堡等战斗。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作战参谋,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民国26年11月,参加广阳伏击战和午城井沟夜战等战斗。民国28年4月,随部队南跨陇海铁路,开辟萧、宿边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第三大队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民国30年7月,任第七旅参谋长。这时正值日伪军集结17000多人,直扑盐城,进行大规模“扫荡”。七旅根据黄炜华建议,经一个多月反“扫荡”,作战2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击毁汽艇7艘,胜利完成了保卫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七旅转战华中苏、鲁、皖、豫抗日前线,开辟了苏鲁豫边、淮北、淮海、盐阜等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率新四军第七旅挺进东北,参加山海关线阻敌北进战、秀水河子歼灭战。民国35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同年10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参谋长。民国36年1月至3月,参加“三下江南”作战。同年7月,任第六纵队参谋长。10月,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参谋长。民国38年5月,率部队南下渡过长江,任宜昌警备司令员。随后随部西进云、贵、川。解放重庆后返回湘西剿匪。1949年12月,调任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
  1950年9月,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朝联合空军冲击指挥部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1952年3月回国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参谋长。1954年8月,任军委空军军事订货部部长。1957年起,历任军委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党委书记,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在空军任职期间,先后参与建立空军装备体系,筹划建立军区空军、军、师、团科研与技术革新组织领导体系。在他主持下,进行米格–15等飞机改装为教练机的革新工作;设计新的空中射击目标,研制简易飞行训练模拟器,改进米格–17飞机上的雷达,为夜间击落低空入侵的敌机创造条件。为歼–7机的定型和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1968年,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主持原子弹的研制、生产、改进和实验工作,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好评。1973年4月,被下放湖南省溆浦县空军机场。1980年,落实政策回空军工作。1986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