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汝舟 [明][公元1476年-1557年]

  • 傅汝舟 (1476~1557年) 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侯官县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与高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之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齐名,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详细]

傅孙焕 [公元1924年-1948年]

  • 傅孙焕(1924~1948) 傅孙焕,别名马一峰,化名德文,民国13年(1924)11月生于仓前山菜园山的一个贫民家中。自幼过继给叔叔傅存霖为子,由存霖抚养。 民国26年,孙焕考入英华中学,翌年,学校迁往顺昌洋口镇。尽管学习生活环境艰难,孙焕仍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民国30年,福州被日军侵...[详细]

傅铁人 [公元1911年-1929年]

  • 傅铁人 (1911~1929) 傅铁人,清宣统三年(1911)。出生于长汀池溪村(解放后划归连城朋口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5岁考入长汀福建省第七中学,在长汀上学期间,受到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熏陶,思想激进,常与同学议论社会,针砭时弊,抨击污浊,决心投身革命。于是与新泉的张瑞明等同...[详细]

傅维彬 [公元1884年-1924年]

  • 傅维彬(1884~1924年),字商霖,祖籍南安县,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父亲当石匠,因受邻村石霸欺压,避居泉州城内释仔桥。傅维彬幼读私塾,稍长,从前清进士林翀鹤受业。光绪三十年,中秀才。后往厦门英华书院任教。 辛亥革命前夕,傅维彬在厦门加入同盟会,回泉州与许卓然等人在小开元寺创办西隅...[详细]

傅维丹 [公元1906年-1984年]

  • 傅维丹(1906~1984年),童名傅甘,泉州新门外锦田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 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早亡,家境清贫。民国11年(1922年)进泉州养正小学。因交不起学费而停学,回家从事农耕劳作。民国14年5月,随兄嫂前往印尼,在温律镇合良公司当学徒,结识中华学校进步教师赵晃,受...[详细]

傅维早 [公元1884年-1939年]

  • 傅维早(1884~1939年),人称“早司”,又称“草司”。南安县溪美东山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傅维早9岁随父母徙居厦门,11岁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拜一个外国建筑师为师。由于秉性聪颖,加上刻苦钻研,很快会看图施工、测绘设计,得到洋师傅的赏识与重用,推荐他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详细]

傅无闷

  • 傅无闷,原名振箕,笔名落红、敬仙、冷眼等。泉州新门外锦田村(今属江南镇)人,生于泉州市区。幼受庭训,酷爱文学。曾进官立泉州府中学堂肆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傅无闷加入同盟会。北京财经学堂毕业后,返泉州参加辛亥革命光复之役,开始崭露头角。民国元年(1912年),许卓然在泉州考棚倡设新...[详细]

傅夏器 [明][公元1509年-1594年]

  • 傅夏器,字廷璜,南安锦田村人,人称锦泉先生,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童稚时读书专精、博学强记、稍长居紫帽山麓。18岁读书万卷。嘉靖辛卯科(1531)乡试中举。应进士试数不如愿,益发愤攻书,精研《易》理,博览群书。嘉靖庚戌科(1550)会试第一,考试文章一出,京都人士盛赞其文为“从来会元所未有...[详细]

傅衣凌 [公元1911年-1988年]

  • 傅衣凌(1911~1988年),原名傅家麟,福州人。民国23年(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次年东渡日本进法政大学研究院学习社会学,民国26年回国。民国30年应聘到协和大学任教,担任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史学方法等课程。民国33年前往闽清福建学院任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详细]

傅应嘉 [明][公元1524年-1567年]

  • 傅应嘉,字德弼,号钟山,南安锦堂村人,明代抗倭名将。生于嘉靖三年(1524),童年身体魁梧伟丽,稍长膂力过人,从本乡武林先辈学少林棍法。又好读书,通孙吴兵法。嘉靖三十一年(1552)武举第二名,授把总武职。 是时,倭寇猖獗,闽粤沿海州县遭受荼毒,应嘉受命带兵入粤,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详细]

傅有智 [公元1911年-1933年]

  • 傅有智(1909-1933),又名友智,1911年8月20日出生于安溪县蓬莱镇登虎榜。少年时代在家乡念小学,后到厦门续读,中学毕业后当雇工。1929年秋,加入共青团。翌年夏,转为中共党员,担负同文书院团支部及店工团支部的领导工作。 1930年5月,傅有智被选为厦门赤色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7...[详细]

傅镇 [明]

  • 傅镇,字国鼎,明中叶同安县嘉禾里中左所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任行人、南京御史、广东道御史、云南按察使、广西参政、浙江右布政、湖广左布政。 傅镇担任御史,刚正不阿,对豪强-严惩不贷。曾疏谏皇帝停止频繁的祭祀山神活动,得到赞许采纳。太监潘真,挟私乱政,-军士。傅镇不畏宦官势力,拘捕...[详细]

干德源

  • 干德源,字其渊,内碧村人,约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少年时爱好拳术,拜其姑父李俊仁为师,潜心学习,取五祖(太祖、白鹤、罗汉、达尊、行者)拳艺之精华,合而为一。后南渡马来亚谋生。自民国5年(1916)起,先后创办蔗坡国术体育社、马六甲国术馆、新加坡国术馆、南宁医学研究社,担任主任、馆长之职,宣...[详细]

甘辉 [清][?-1658年]

  • 甘辉(?~1658),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 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 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详细]

甘景镐 [公元1915年-1991年]

  • 甘景镐(1915~1991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学院化学系后,赴英国就读于曼德斯特医学研究院。民国27年,入教育部大学医学师资班学习。先后在福建医学院、福建协和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同时任福建省研究院副研究员兼染化室主任。1952年后,任福...[详细]

甘清英 [公元1904年-1968年]

  • 甘清英,号静英,笔名岂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屏南县漈下村。他学历不高,但治学勤勉,学识渊博。连续从事教育工作45年,其中有35年在古田任教。50年代被评为中学三级教师。 清英少年读过私塾,民国12年(1923年)就读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因家境困难,一年后辍学。民国13~17年初,...[详细]

高濲 [明][公元1492年-1542年]

  • 高濲 (1492~1542年) 字宗吕,号石门子,又号种菊道人、霞居子、髯仙、庖羲谷老人。侯官县人,家住城内。曾师从郑善夫,绝意仕进。0山水,遍历名山大川。闻有名胜,则不远千里,不避寒暑,以一游为快。凡有所得,发为诗歌,其诗与傅汝舟齐名。工书,隶草俱称逸品。善画,工山水、花卉、人物、翎毛...[详细]

高拜石 [公元1901年-1969年]

  • 高拜石 (1901~1969年) 字懒云,号般若,晚号芝翁,笔名南湖、芝叟、介园、难云。祖籍浙江镇海,闽县(今鼓楼区)人,家住杨桥巷口。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北京平民大学文科,在京与高伯奇合办《心声晚报》,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返闽主持《民国日报》,自办《华报》、《毅...[详细]

高才 [公元1923年-1976年]

  • 高才,光泽县城人,生于民国12年(1923)。小时在光泽县立中心小学读书,毕业后到上海阳光中学学习,初中毕业后回到邵武任天主教会所办三育小学校长。在工作之暇,他自学高中课程,抗日战争时期以同等学历考入暨南大学。民国35年暨大毕业,应聘到邵武中学任高中数学教师。民国36年回到光泽担任县立中学校长。...[详细]

高参上人 [公元1886年-1960年]

  • 高参上人 (1886~1960年) 高参上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俗姓林,名亚鸿,一名天豹,南埔乡海楼村人。幼年父母双亡,依兄嫂为生。13岁(1898年)离乡投于闽名武师曹彪门下,习少林武功、轻功,历三年四个月而学成,乃归视家人,与其兄林亚兴南渡新加坡,操摇船业三年。其兄不幸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