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傅孙焕

[公元1924年-1948年]

傅孙焕为[公元1924年-1948年]

  傅孙焕(1924~1948)
  傅孙焕,别名马一峰,化名德文,民国13年(1924)11月生于仓前山菜园山的一个贫民家中。自幼过继给叔叔傅存霖为子,由存霖抚养。
  民国26年,孙焕考入英华中学,翌年,学校迁往顺昌洋口镇。尽管学习生活环境艰难,孙焕仍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民国30年,福州被日军侵占,英华中学师生的生活更加困难,孙焕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对-现实日益不满,他参加同班进步同学组织的读书会:阅读革命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民国32年孙焕在同班同学、共产党员简印泉和孙道华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时,中共英华中学特别支部同上级党组织暂时中断联系,孙焕高中毕业后和孙道华一起赴罗源中学任教,仍自发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进步活动,他们组织学生成立剧团,演出进步戏剧宣传抗日。民国33年秋,孙焕考入在永安的福建农学院,时印泉也在农学院读书。道华也于同年离开罗源,前往永安工作,他们在一起团结同学,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出版壁报等传播进步思想。
  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孙道华回福州,即同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并写信告诉孙焕,不久,福建农学院迁回福州,孙焕也回到福州。同年底,孙焕任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员,秘密联络点设在南安里9号孙焕家中。由于工作需要,党组织决定孙焕离开农学院,回仓山工作,孙焕毅然服从组织决定,退学后到仓山双江台补习学校任教。他和道华一道在仓山一带深入发动群众,并在复园里、朴园、道华家、文湘家等处设立许多党的秘密据点。民国35年5月,他们协助闽江工委在仓山创立“六艺书店”,作为工委的通讯联络点,并推销进步书刊。
  中共福州第一市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发展一批革命同志,孙焕家中来往的同志逐渐增多。孙焕的继父得知孙焕从事革命活动,很是担心,劝他不要干。孙焕耐心地开导,使继父明白革命道理,并热情接待和掩护来往的革命同志,傅家还专门腾出一间僻静的房间作为同志们住宿和开会的地点。民国36年2月,闽江工委在闽侯县桐口龙山村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号召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会后,孙焕由市委派往福州市郊北门一带活动。他善于联系群众,能和群众同甘共苦,很快取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发展张元筹、黄国干、杨孝泉等一批进步的农村知识分子入党,并在北门建立战坂、上柳两个党支部。
  同年10月,中共闽浙赣区委在福州市郊高湖召开城工部工作会议,决定将各地城工部组织和人员划归各地委统一领导,以适应全国解放战争转入战略-的新形势,会议决定成立福州市委,孙焕任委员。民国37年1月孙焕受组织派遣前往沙县、三元一带担任城工部的负责人。孙焕到沙县以后,同当地党员接上关系,他大力发动群众,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先后建立城关党支部,镇头、南坑两个党小组,并在沙县、尤溪两县交界的南坑村建立根据地。同年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误认为城工部内部有内奸,错杀一批城工部干部,傅孙焕也于同年4月蒙冤遇难,时年24岁。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傅孙焕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