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 [公元1859年-1925年,嵩山四友]

  • 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晚清末年至民国时期官僚,政治人物,太傅李鸿章之侄,光禄大夫李鹤章第三子。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详细]

李敬方 [唐]

  •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唐代诗人。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文宗太和【827-835】间,曾任歙州【安徽省歙县】、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刺史。著有《李敬方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附,李敬方诗一首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详细]

李克农 [公元1899年-1962年,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 李克农,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详细]

李勉 [清]

  • 李勉:生卒年不详,字啸村,安徽怀宁人,寓居扬州贺园。诸生。 乾隆十六年(1751)清帝南巡召试有赐。晚年落魄,寄食瓜洲。吴敬梓在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一位风流雅谑的穷秀才季苇萧,据说是以李勉做 原型的。他与李鳝很要好,时称《二李》。某年,郑燮过生日,李勉画 赠楹联以贺,郑打开上联为〖三绝诗书画〗...[详细]

李敏 [明]

  • 李敏(公元14世纪),明,瓦店人。洪武五年(1372年)任兵部尚书,后历任江西等中书省参知政事9年,复任工部尚书。居官廉政,卒时皇帝赐祭葬。 同名人物: 李敏 浙江省湖州德清 [当代] 李敏 (719~720)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 陕西省西安新城区 [唐] 李...[详细]

凌廷堪 [清][公元1755年-1809年]

  •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少赋异禀,读书十目一行,年幼家贫,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详细]

林散之 [公元1898年-1989年]

  • 林散之(1898~1989),和县人,初名以霖,字蓬生,此后自取学名林三痴,老师张栗庵嫌“三痴”名不雅,故为其更名林散之。5 岁入塾读书,偏爱写写画画,8 岁学艺。14 岁父亲病故,跟张青甫学画,16 岁从乡亲范培开学书法,这是他走向艺术道路的开始。两年后,回到乌江先从范柳堂学诗文,20 岁又从...[详细]

李平

  • 李平,男,出生于安徽屯溪,现居黄山市黄山区。长篇小说《夏日的风暴》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作家》杂志2005年第一期,获第三届安徽省0文学奖,小说单行本在2009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另发表有长篇小说《灰鸟》、短篇小说《围墙》、《枣木园》、《...[详细]

李善长 [明][公元1341年-1390年,明朝开国功臣]

  •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详细]

李绅 [唐][公元772年-846年,唐朝宰相、诗人]

  •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详细]

李天馥 [清][公元1637年-1699年,清朝兵部尚书]

  • 李天馥(1637~1699),字湘北,号容斋,清合肥人。他少年聪颖,7岁能诗,称为神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学生)。入馆后,遍览经史百家,被授予检讨(国史次编修)。1688年丁父忧,服丧3年后仍任检讨。康熙十一年(1672年)升任国子监司业,掌儒学训导...[详细]

刘长卿 [唐][公元709年-786年,唐朝诗人]

  • 刘长卿(709~786至791)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这时江南刚经历...[详细]

刘大 [明][公元1698年-1780年]

  • 刘大(1698~1780) 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桐城(今属枞阳陈家州乡)人。 少年业师于吴直。20多岁至京师,为方苞推重。雍正七年(1729)、十年两登副榜,先后经方苞、张廷玉荐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试皆不第,遂不复试。60岁后任黟县教谕,数年后弃官归隐枞 阳。姚鼐、王...[详细]

刘大魁 [清][公元1698年-1779年]

  • 刘大魁(1698~1779) 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年轻时入京,当时他的同乡方苞以古文负一时重望,见刘大魁文,极为赞赏。乾隆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的荐举,都落选。后为黟县教谕,数年告归。刘大魁是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论文偶记》一书,在方苞义- 基...[详细]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 刘德培(1950.05.04-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刘德培同志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基因治...[详细]

刘放 [明]

  • 刘放 (生卒年月不详),字世疏,本县人。庆历年间(1041-1048)隐居九华山双峰下, 自书“清隐岩”3个直径2尺的大字,并勒于石壁。自嘉佑至熙宁年间(1056-1068),朝野名 流慕名来访者不绝,并多自刻姓名与岩壁,形成今天的“刘冲摩岩石刻”群。宋诗僧希坦有诗 赞曰:“当时若也羁缰锁,挣...[详细]

刘福通 [元][公元1321年-1365年,元末红巾军领袖]

  • 刘福通(1321-1365年),颍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刘福通出生于今界首市境刘肖镇的一个巨富之家。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青年时任朱皋镇巡检,正直仗义,进值元末残暴统治,豫南皖北百姓涂炭,怨声载道,-空前尖锐。在此社会背景下,元王朝钦差贾鲁以修河为名,...[详细]

刘弘 [三国][公元236年-306年,西晋名将]

  •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魏志·刘馥传》注引《晋阳秋》作“叔和”),官至车骑将军,魏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镇北将军刘靖的儿子。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北)人。曾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刘弘治理北方时,恩威并施,北方因此安宁,晋封为宣...[详细]

刘靖 [三国][?-254年]

  • 刘靖(?—公元254年),字文恭,官至征北将军,晋封建成景侯。扬州刺史刘馥之子,三国时期豫州沛国相县 (今安徽省濉溪县西)人。魏文帝黄初(公元220年—226年)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继任河内太守、尚书、河南尹、大司农、卫尉。为政举措初显琐碎,但最终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其父刘馥的遗...[详细]

刘开渠 [公元1904年-1993年]

  • 刘开渠(1904~1993),萧县坡里乡刘窑村人。幼年时期就有绘画爱好,上学前他就常用泥巴捏小动物。在读初小和高小期间,美术教师王子云见他天资聪慧,喜爱画画,求知欲强,有潜力,就千方百计帮助他,图画技法有了很大进步。民国9 年(1920 年),当他高小毕业时,王子云鼓励他去北京考美术专科学校,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