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别名丁先达、丁禹廷,清末北洋海军提督,是抗击日本的民族英雄。丁汝昌任职期间曾参与镇压捻军;出兵朝鲜,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之战中,被炮火所伤,但仍坚持坐在舰内的过道中鼓励士气,“镇远”舰入港时触礁受伤,旅顺陷落后,丁汝昌...[详细]
丁云鹏:(公元1547年—公元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明代画家。安徽人。他擅长画人物、佛像,以精工见长,论者谓“丝发之间,而眉目意态毕现”。同时,还善画山水,花卉和写诗。董其昌赠印章“毫生馆”,逢其得意之作,便用。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中的图绘,大半...[详细]
明时,洪泽湖江洋大盗,常出没于合肥一带,大肆抢劫,扰乱社会。县官严令捕盗,一次捕了孙飞(匪首孙某独生子),经审讯后,处以死刑。孙匪闻讯,悲愤交加,誓为儿子报仇。暗派20多名匪徒,伺机暗刺县官。一天,县官陪夫人到明教寺敬香,在回衙途中,双双遭到暗害。之后三年,凡任合肥县官,多只一年,少仅一两月,...[详细]
董完白(1901~1990),杨庙镇人,祖辈务农。9岁进本村私塾读书,11岁到陶家楼小学就读,20岁时经同盟会会员张树侯举荐,进寿县正阳甲种商校求学。后因家贫,不能按期缴足学膳费中途辍学。失学后,在自家设馆办学为父母分担生活拮据之忧。 1924年,同乡李雨村奉孙中山之命从广东归来,在家乡组织...[详细]
董寅初(1915.9—2009.6.23),安徽省合肥县人,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中学时代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是中央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第...[详细]
任瑰(?-630年),字玮,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隋唐时期-、将领。陈朝镇东大将军任忠侄子。 唐高祖即位,授谷州刺史,累封管国公,持节为河南道安抚大使,累迁通州都督。贞观三年,卒。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朝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父七宝,仕陈定远太守。瑰早孤,蛮奴爱之,情逾己子...[详细]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六安县太平集(今肥西县金桥乡)人。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生于六安县太平集迤北三里祖居,祖父段佩(字韫山)早...[详细]
杜枫,1921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杜集(现属淮北市),1939年6月加入朔里抗日宣传队。1940年任杜集乡青救会主任、代理乡长。同年7月组织上送他到豫皖苏边区联合中学读书,11月调到地方武装教导队学习。1941年1月加入中国0。后分配到怀远县大队二中队任文化教员,参加三个月反顽斗争。转移津浦...[详细]
杜冠英(1840—1890),字芸生,号徵三,永丰乡卓村人。著名抗法名将。 少习儒,有胆识。冈督办军饷和天津海运有功,保授知府衔。光绪三年(1877)任入玉环(今浙江玉环)同知。在职期间,奉檄开垦南田、海岛田3万余亩,建镇海、温台炮台12座,抵御外犯。又清积案、编户籍、兴水利、缉海盗,振兴...[详细]
杜荀鹤,字彦之.宋人薛居正《旧五代史》、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均有他的传略,并记他是“池州人”。《太平寰宇记》里记载他是石埭(今石台县)人,《舆地纪胜》在“池州古迹”栏目下记述:“杜荀鹤旧居,在石埭县长林驿。”清《杏花村志》记载:“杜荀鹤,字彦之,杜牧遗腹子也。性豪放,志经史,尝筑别业于杜坞,...[详细]
杜鹏飞,1978年生于黄山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书协理事、黄山印社副社长、黄山书画院院长。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第四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最高荣誉称号“书法十杰”,安徽省0文艺奖二等奖,安徽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书法家”, 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银奖 ,黄山...[详细]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祖籍今义津镇方皋庄。苞生于江苏-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详细]
方成培 清代戏曲作家。约生于雍正年间。卒年不详。字仰松,号岫云词逸。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幼年多病,未能应科举,布衣终生。方成培善词曲,论词律音吕尤精,著有《听奕轩小稿》、《香研居词麈》、《香研居谈咫》、《方仰松词榘存》等。戏曲作品有传奇《双泉记》和《雷峰塔》 2种,前者在清代被列为违碍书籍,...[详细]
方回(1227~1305),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 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详细]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详细]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详细]
范鸿仙(1882-1914) 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合肥籍烈士,被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臣”,死后得以入葬中山陵,与廖仲恺墓共同拱卫中山墓。而在其家乡合肥,也曾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他就是被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的合肥“辛亥三烈士”(另两人为倪映典和吴旸谷)之一的范鸿仙。...[详细]
范迁(?—65年),字子庐,东汉时期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初为渔阳太守,继任雍州刺史,又接镇合肥,任河南尹,永平四年(61),明帝刘庄委任范迁为司徒(相当于宰相),范迁巍巍士风,清纯至简,被后世奉为清正廉洁的典范。 ●智略安边 渔阳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是古时的边关要地...[详细]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