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寅(1912-1950),张佩峰之子。民国19年,张在贵池县中读书时曾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贵池县委宣传委员。次年,中共贵池党组织遭破坏,张少寅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叛党,获释不久,张即参加了国民党,在贵池县党部从事“肃反”活动。其间,张少寅仗其父张佩峰的势力,日渐被国民党情报机构重用。...[详细]
张世端(1919-1946),上派镇南郢人,出身农民家庭,幼读私塾。18岁时,世端去六安参加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举办的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分到省动员委员会直属第十九抗日工作团。1938年3月,工作团到霍山,采取演戏、演说、漫画、墙报、歌咏、书写标语等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还在深沟铺一带组织农...[详细]
张世杰(1916~1988),铜陵县太平乡官上村人。少时在家乡上小学,青年时就读于安庆圣保罗高中。民国26年(1937)毕业返乡,时值京、津、沪相继沦陷在侵华日军铁蹄之下,张世杰目睹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于旦夕,义愤填膺,与其他爱国人士共同组建了“救亡图存诗社”,以诗言志,曾挥毫写就“莫笑书生心胆怯...[详细]
张世瑞(1919-1946),肥西县上派镇人。张于民国26年(1937)参加革命,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排长、连指导员、泗阳县中杨区委书记、宿又秘密组织反袁,设秘密机关于汉口日租界。事败赴日本士官学校,以第七名毕业于步科。回国任教于山西军官教育团。民国4年(1915),李参...[详细]
张世英(1871-1943),女,安徽省繁昌县荻港镇人。民国初期教育家。 清同治十年(1871)生。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喜读书,善书画。 光绪十二年(1886),16岁嫁与县城富户闵中咸为妻,中年丧夫后,闵氏近亲以其膝下无子,相争立嗣,以继家业。张世英气愤之下,只身赴安庆求学。 宣统...[详细]
张寿篯(1900-1951)字彭甫,郎溪县毕桥乡人。6岁入私塾,后入励志小学及东区第一小学就读。民国6年(1917)毕业于郎溪县惜阴高等小学。民国9年(1920)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并爱好音乐、体育,是学校中之佼佼者。在校师承恽代英、肖楚女,受进步思想熏陶,曾参加学生-...[详细]
张守仁(1909-1934),又名张国华。庐江县南闸乡人。民国14年(1925)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底,到武汉农 动讲习所学习。民国16年回乡开展农 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同年他参组建中共庐江特别支部、庐江中学支部。民国17年任中共白石山特别支部书记。次年10月,任中共白石山区委书记...[详细]
张寿山(?-1936)本县华阳乡东溪下塔村人。自幼务农,1931年上半年参加地方革命活动,下半年由红军游击队司令凌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宣南地区党的联络员。1932年底,党组织遭破坏,张就地隐蔽保存革命火种。1934年4月,溪口地区党组织开始恢复,张寿山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后负责东溪一带党的工作...[详细]
张树实(1987-1941),灵璧县九顶区京渠村人。幼年在乡村读私塾。青年时经常和地下党员、进步人士接触,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2月,他经京渠小学教师共产党员徐怀恒介绍,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书为掩护,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进步思想教育,一方面在九顶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向人民群...[详细]
张树棠(1901-1962),又名灶法,小洲人。擅砖雕,并善画山水。代表作有歙南金滩方文明宅门楼,工艺细巧,立体感强,不论动物植物,多为镂空雕,形态逼真。作品内容有百忍图、八仙、梅兰竹菊、鹤鹿狮虎、花鸟、琴棋等。建国后入徽州建筑公司,参加黄山宾馆建筑雕饰。后调省建筑公司合肥模型厂。1959年,与...[详细]
张淑真(1907-1932),女,太和县原墙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自幼随父读书,其父信奉基督教,故淑真亦为基督教徒。民国16年(1927),杨虎城部驻太和,女共产党员谢葆贞住进福音堂,与淑真邂逅相遇,逐成契友。在谢葆贞的帮助下,淑真参加了谢葆贞领导的各种社会活动,演现代戏,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妇...[详细]
张孙振,字公武,号古岳,安徽霍山人。明崇祯元年进士,历任太仆寺少卿,河南道监察御史,时称天下第二清官;任山西巡按时,因为请托袁继咸不遂,就诬陷袁贪赃,袁因而下狱。省里许多读书人到京替袁-,山西巡抚吴甡向朝廷奏明-,袁复官,张孙振谪戍。曾遍游霍山风景名胜,留下多首诗篇。入清归籍,以诗文自娱终老。 ...[详细]
张素我(1915-2011),民主党派知名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顾问,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长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915年4月出生于安徽巢县。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学院肄业后到英国西南大学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先后任安徽黄丽学校校...[详细]
张素珍(1885-1963)女,人称“张妈妈”。本县云岭乡人。家贫,务农谋生。民国27年,新四军进驻云岭,目睹部队官兵一致,抗日爱民,年过半百的张素珍由衷敬爱,虽家务繁重,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发动妇女参加识字班,唱歌学文化,做鞋缝袜,慰问新四军抗日将士。未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妇女抗敌协会主...[详细]
张台望(1901-1970),号公侠,祖籍和县,生于芜湖。幼读私塾,后在汤善福家帮佣,由汤介绍人大昌火柴厂,任商会职员;抗战时-贵州普定,1945年返乡,1947年在芜湖开设聚丰银行。 ...[详细]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详细]
张卫明男,1957年11月出生,安徽芜湖人,汉族。1990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1976年至1978年在芜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安徽...[详细]
张维献(1918-1946),化名张玉珠、海涛。灵璧县夏楼村人。1930年考入双沟中学。1934年转入徐州中学就读,此时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到进步思想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冲破家庭重重阻力,毅然要求到前线杀敌。由于校方的干预,他的愿望未能实现。愤慨中他赋诗一首:“敌人入侵,...[详细]
张文麟(1854-1928),名登锦,字鹿鸣,又名彩堂。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人。 清咸丰四年(1854)生。自幼勤文习武,武艺超群,光绪十一年(1885),参加乡试中武举,同年任宣城右营把总。 光绪二十五年(1899),调任铜陵县大通和悦洲汛把总,兼管江防事务。因防守治安有功,荣获正五品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