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镗,字宗节,六安人。弘治九年进士。有孝行。为满城知县,忧归。继知滑县,擢御史,陈时务大计四事。孝宗嘉纳之。正德初,以论高凤为中人所恶,传旨镗党太监王岳,除其名。八年起广东佥事,谢病归。 ...[详细]
潘承银(1901-1932.9),安徽省霍山县人。幼读私塾,后给地主放牛当长工,家境极为贫苦。1927年春,秘密加入农民协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柳塘冲发动农会,吸收党员,宣传革命,同年冬成立柳塘冲乡苏维埃政府,任乡苏维埃执行委员。1930年随红军退却到河西,经闻家店、百道河、...[详细]
潘荣初(1902-1931),烈士,安徽省金寨县人,又名乾泰、肇华,船板冲人。出生豪门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民国14年)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积极投身-,后经蒋光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变卖部分田产,在家...[详细]
潘锐,字宗鲁。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初授行人。上疏力谏皇帝南巡,帝怒,捕入狱。时盛夏,械系跪阙下,晒十日,杖五十,降南京国子监学录。世宗继位,复原职。后复入狱。不久,放归里。 ...[详细]
潘子正,字汝中。明嘉靖十一年进士,任行人、兵科给事中。因弹劾吏部尚书汪鋐专恣,降为西平县丞。不久任户部员外郎,兴革漕政数十事,迁汝宁府知府、湖广兵备副使。曾镇压苗民起义,斩其首领倪延儿等。改任贵州布政司参政,致仕归。与修嘉靖《六安州志》。 ...[详细]
裴伯谦(1853—1930),名景福,字伯谦。1879年举人,1886年科考为光绪年进士,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著有《睫暗诗抄》十六卷、《河海昆仓录》四卷,记录与考订《壮陶阁书画录》二十卷。同为清光绪年进士的李肖峰,成为翰林院大学士,著有《移孝轩疏稿》四卷、《林泉隽语》二卷。还有清...[详细]
彭九如(1901~1985)姜河乡人,名中医。早年随当地名医习中医,后办同仁药房,热,心为贫困农民施医。1952年,他在当地首先组建联合诊所,身兼医生、药剂、会计三职,尽力勤学,对来者有求必应,深得四方乡邻和同行的尊敬。 他十分重视祖国的中医、中药遗产,边从医,边从事中药收购、培植。见当地药...[详细]
齐民友,安徽芜湖人。中国数学家,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历任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组成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数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详细]
邱玳,字文玉。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清查榆林、宣化府等处滥用国库库存大案,3年查清,革除积弊。出知温州府,后调宁波府知府。不久,调任衢州府、南康府知府。告归后,与修嘉靖三十四年《六安州志》。 ...[详细]
权道涵(1885—1953年)又名养之,寿县三觉寺人,后移居寿县城关镇。曾东渡日本留学,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潮影响,立志献身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冬和孙毓筠、段子祥等回国,策动江淮革命运动。路过南京,与柏文蔚谋拟刺杀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被捕入狱。判长期徒刑,后解至...[详细]
饶会农,(1905-1931),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中共霍山县委发动全县进行“五抗”(抗租、抗夫、抗税、抗债、抗捐)斗争,他担任南乡和县委的地下交通员,来往于舒家庙、漫水河、燕子河、桃源河、管驾渡等地。西镇、桃源河暴-动胜利后,他带领赤卫队员,四处侦察大地主、匪首的情况。1930年2月...[详细]
任卫斌同志1921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二师供给部、华东野战军二纵四旅、解放军21军61师后勤部、治淮委,淮南市人民银行、市保险公司、大通区委、市农林局、市重工业局、市针织厂、市粮食局等单位工作。1982...[详细]
汝阳公主朱氏(?-?),中国古代明朝时期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女,生母郭惠妃,与蜀献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同母。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汝阳公主与含山公主同年出嫁,公主嫁谢达。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汝阳公主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永...[详细]
邵烈坤(1910-1937)。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各次反“...[详细]
沈方泉(1969-)安徽省马鞍山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历。现任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 旅总工程师(副师级专业技术军官),大校军衔。 1986年7月于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即安工大附中)高中毕业,考入军校-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并应征入伍。1990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被本学院...[详细]
沈利川(1875~1952),本名济清,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在与儿街镇的高驾河。清末秀才,考选为孝廉方正,后考入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堂”读书。在安庆,受其叔父沈子修的影响,结识了革命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能救国救民。为实现这一目标、由沈子修介绍,加入中国同...[详细]
沈清芳(191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1930年参加六安县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独立团班长、副排长、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粮秣员、第4军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排长、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南下干部队...[详细]
沈宜甲,安徽舒城人,1901年生,冶金专家,机械发明家,比利时华侨。1918年,沈宜甲从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毕业,随后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专攻数理,192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矿冶大学。回国工作两年之后,沈宜甲再度赴欧,后定居比利时,从事科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