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老大 [公元1865年-1927年]

  • 诸老大(1865—1927),名光潮,小名景川,原籍绍兴,兄弟三人,排行居二,因身材魁伟,人称“老大”。湖州诸老大粽子店创始人,有“湖州粽子大王”之称。幼年家贫,清光绪四年(1878)进湖州震远同茶食铺当学徒,3年满师,精通各色糕饼茶食制作技艺。十一年染上抽 恶习,耗尽平生积蓄,陷于困境。十六年...[详细]

朱妙端 [明][公元1423年-1506年]

  • 朱妙端(1423—1506),女,字仲娴,又字令文,号静庵,海宁人。出身书香门第。年十三丧父,后嫁教谕周济,济死于福建光泽任所,她扶柩而归。晚年随子迁居江宁。她博览群书,善吟咏,驰名当时诗坛,著有《静庵集》、《自怡集》等。其诗写景抒情,词气和平,亦有忧国忧民、慷慨激昂之作,笔力雄健,称“闺品之豪...[详细]

卓兰芳 [公元1900年-1930年]

  • 卓兰芳(1900—1930),又名祥和,字培卿,化名李品三、李安德,奉化忠义乡松岙村(今松岙乡海沿村)人。14岁入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后因对校方有异辞被开除,在奉化、鄞县、镇海等地任小学教师。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受派去和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在《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刊发表文章。...[详细]

岑卓卿 [公元1923年-1985年]

  • 岑卓卿(1923—1985),余姚逍林镇桥东村(今属慈溪)人。早年就读宁波浙东中学,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留校进化学工程研究所,两年后获硕士学位。1947年去台湾,历任台湾糖业试验所助理技师、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台湾“科学委员会”咨议委员及“经济部食品顾问会”委员。19...[详细]

朱彭 [清][公元1731年-1803年]

  • 朱彭(1731—1803),字青湖,清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但好学能诗,早年受视学浙江的阮元赞赏。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科,但坚辞不就。后遍游江南名胜古迹,潜心著述。他曾广征博引,撰辑了《武林谈薮》、《南宋古迹考》二书,惜遭火灾焚毁,但他不灰心丧气,仍然矢志重著。后又撰写了《吴越...[详细]

朱彭年 [清][公元1837年-1896年]

  • 朱彭年(1837—1896),字莘潜,又字仲铿,清富阳灵峰十庄(今里山镇)人。父楷,秀才出身。彭年自幼聪慧,勤奋好学,12岁已读毕《尚书》、《诗经》、《左传》。18岁以县试第二名中秀才。后又入杭州崇文书院深造。每逢岁、科试均名列前茅,补廪膳生。 清同治六年(1867),朱彭年中浙江乡试第一名...[详细]

祝其岱 [唐][公元634年-729年]

  • 祝其岱(634—729),字东山,号台峰,江山人。青年时中明经科,博通经史,擅长诗文,受两浙诸生钦重。衢州刺史周美推荐朝廷授予集贤院正字,固辞不就,更受周美敬佩。留衙教子,公余畅论国家大事。 唐高宗后期,因子克明被袭英国公徐敬业选为长婿,其岱被封为岱银青光禄大夫,淡然处之。后由士大夫推荐为内...[详细]

朱起凤 [公元1874年-1948年]

  • 朱起凤(1874—1948),字丹九,海宁袁花人。出身书香门第,聪明过人,13岁能即席吟咏,15岁应童子试人选。17岁拜海盐名儒徐麟石为师,第二年补廪生。历任硖石米业学堂和国学专修馆教员、硖石图书馆馆长。1911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南京光复后,铁道专家徐骝良组织抢修铁路的铁道大队,随革命军北上...[详细]

朱清 [元][公元1237年-1321年]

  • 朱清(1237—1321),字元之,或作源之,号希夷,别号东山先生,富阳仪凤都(今场口镇)人。宋代名儒朱熹后裔。自幼勤奋好学,以道义自持。与叶李同受业于太学博士施南学,成莫逆之交。 宋景定五年(1264),贾似道趁蒙古忽必烈撤兵北归之机,谎报战绩,骗取朝廷信任,专横骄肆,误国殃民。时值朝廷下...[详细]

朱琴心 [公元1901年-1961年]

  • 朱琴心(1901—1961),原名秀,湖州人。自幼酷爱京剧,曾拜陈德霖、田桂凤为师,擅青衣、花旦。扮相秀丽,嗓音清亮。献艺南北,声誉日隆。20世纪20年代末,曾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人被誉为京剧界六大名旦。所编剧作有《曹娥投江》、《无双》、《楚王宫》、《摔玉负荆》,译作有《化妆术》、《表情说...[详细]

朱其石 [公元1906年-1965年]

  • 朱其石(1906—1965),原名碁,又名宗悌、宣,字其石,以字行;别号桂龛、蒉龛、括苍山民、抱冰居士,嘉兴人。朱大可弟。幼从父朱丙一习书画篆刻,又受其舅父、书法家刘山农教诲,更因舅父结识寓沪书画名家,得吴昌硕指教,艺事日进,一时称为高手,名噪中外。历年刻印不少于六七千枚,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详细]

朱壬林 [清][公元1780年-1859年]

  • 朱壬林(1780—1859),原名霞,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人。少年家贫,刻苦力学。清嘉庆五年(1800),乡试中举。十六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工部主事。道光二年(1822)充云南副考官。历任员外郎、郎中。八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时值运输河道淤塞,疏请开浚徒阳运河。十二年擢永平府知府,旋升清河道。...[详细]

朱瑞 [公元1883年-1916年]

  •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海盐武原镇人。幼年失父,赖母抚育,自幼聪明好胜。18岁肄业于秀水学堂,第二年补县学生员。后因酗酒滋事,离开海盐,往投族人朱福诜,得其援引,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南洋陆师学堂。三十一年毕业后回浙江,任浙江督练公所参谋处差遣,不久调任步队第二标执事官,同标...[详细]

朱若功 [清][公元1667年-1736年]

  • 朱若功(1667—1736),字曰定,号学斋,武义上仓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族人集款资助,由胞兄陪同上京应试,中进士,兄病死北京。次年回家,课教子侄。五十一年,武义芦北乡一带猛虎伤人,若功草《驱虎文》,率领善射猎手驱杀猛虎,将虎肉虎皮分赠被虎伤害人家。五十三年,灾荒又疫病流行,倡率富户...[详细]

朱葆三 [公元1848年-1926年]

  • 朱葆三(1848-1926),名佩珍,以字行。定海人。13岁赴上海,在协记商铺当学徒,后为营业主任。20岁时被委为副经理,后为经理。清光绪四年(1878)自设慎裕五金号和新裕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光绪十六年(1890)起长期任英商平和洋行买办。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与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任总董...[详细]

朱生豪 [公元1912年-1944年,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

  • 朱生豪(1912—1944),原名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生、朱朱等,嘉兴人。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三四岁时,即由叔祖母、母亲教读《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等。5岁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9岁毕业,得甲级第一名。1921年秋入嘉兴县第一高级小学就读。次年冬,母朱佩...[详细]

朱为弼 [清][公元1770年-1840年,嘉禾八子]

  • 朱为弼(1770—1840),字右甫,号椒堂,又号颐斋,平湖人。幼丧父母,以孝敬祖母名闻乡里。通经学,喜好金石学,尤嗜钟鼎文。清嘉庆二年(1797),阮元督学浙江,创办诂经精舍,聘请为弼参与修辑《经籍纂诂》,并为阮元所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稿审释、作序、编定成书。嘉庆十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详细]

祝文白 [公元1884年-1968年]

  • 祝文白(1884—1968),字廉先,衢县城关(今柯城区)人。幼年就读于衢郡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优等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历任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第三中学、第九中学校长、浙江省教育会秘书长、燕京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随学校迁至贵州遵义,与苏步青、郑宗海等教授组织...[详细]

朱文叔 [公元1895年-1966年]

  • 朱文叔(1895—1966),桐乡濮院镇人。幼就读于翔云书院,后入当铺为学徒,工余手不释卷。主人见文叔勤奋好学,资助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丰子恺、杨贤江同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学成归国,执教于杭州师范学校。1921年,进上海中华书局,任中小学教科书,参与编纂、修订《辞海》。平生爱书成癖,好学...[详细]

诸闻韵 [公元1895年-1939年]

  • 诸闻韵(1895—1939),字汶隐,号天目山民,孝丰鹤鹿溪(今安吉塘浦乡)人。幼承家学,能书善画。早年居上海,在吴昌硕家任家庭教师,与弟乐三均为吴嫡传弟子,擅长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誉满海内外。工写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尤长于墨竹,潇洒清逸,涉笔成趣。 诸闻韵毕业于上海美专,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