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标(生卒年未详),清钱塘(今杭州)人。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闽,灭亡了南明,唐王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赵廷标以拔贡生任福建永定县知县,力主镇压汀州一带抗清斗争。六年,又督师施计击灭前来围攻永定县城的万余抗清义军。次年,提拔为湖南衡州同知,不久代理知府。针对当时战乱天灾、田亩荒废、百姓流...[详细]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号云盦、舜盦,海宁盐官人。曾肄业于东南大学。1926年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王国维的助教。1928年,进北平(京)图书馆工作,前后50余年。历任《北京图书馆馆刊》主编、研究员、善本(特藏)部主任,又兼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及北京、清华、辅仁、中国等大学教授。...[详细]
赵文华(?—1557),字元质,号梅林,慈溪县城骢马桥南(今江北区慈城镇)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刑部主事。初在国学时,严嵩为祭酒,他认嵩为义父,被委派为通政使,可得弹劾严嵩奏疏情报。奏疏经其手,皆先送严嵩,然后进呈世宗。为人狡诡,向世宗进献百花仙酒,且言严嵩服此酒长寿。世宗手书问严嵩...[详细]
赵希琯(1176—1233),字君锡,旧名希哲,宋太祖赵匡胤九世孙,其先人南渡后居常山。少贫无依,借书抄诵,苦读于普和寺,后从学于陈傅良、徐谊,肄业于石鼓书院。南宋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赐名希琯,调汀州司户。时李元砺率峒人起兵,攻汀州,希琯出谋献策,受命领兵扼守三十里外之古城要冲,出奇兵击...[详细]
赵新(约1381—1461),字日新,号养斋,明富阳灵峰里(今渔山乡)人。出身贫寒,刻苦好学。永乐三年(1405)乡试中举,旋入太学读书,参与纂修《永乐大典》。后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办理粮饷储运事宜,筹划有方。宣德四年(1429年),擢升吏部稽勋司郎中、右侍郎,居官以“勤、清、慎”著称于世。不久,...[详细]
赵信(1701—?),字辰垣,号意林,清仁和(今杭州)人。赵昱弟。能诗,与兄昱同以诗名于时,时称“二林”。名士李绂见到他的诗作后,推荐他应博学鸿词科,信谦让于兄昱。后又为通政使赵之垣荐举。他与兄同承家母教诲,旁抄博购图书,家中小山堂藏书多达数万余卷。昱年轻时曾与梁诗正相互唱和,编有《同林唱和集》...[详细]
赵学敏(约1719—1805),字依吉,号恕轩,清钱塘(今杭州)人。年轻时,无意功名,弃文学医,对药物特别感兴趣,广泛采集,并将某些草药作栽培、观察、试验。著有《本草纲目拾遗》10卷,全书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分类,辑录《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药...[详细]
赵缘督(生卒年未详),宋宗室之子,原籍江西鄱阳。约生于宋末元初。隐遁自晦,或谓其名敬,字子恭,或谓其名友钦,莫衷一是。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浪游东南海上,或乘青骒,随带一小仆,往来衢婺山水间,择寓龙游县鸡鸣山麓。有女嫁范氏,卒葬于龙游县南鸡鸣山。范氏后代以先祖祀之。 长于历法、数算,尤...[详细]
赵云龙(1805—1881),字廷海,号兰亭,天台县城人。初承父业,创办赵永昌丝店。清道光八年(1828),幼子患天花夭折,在挚友曹抡选出重金支持下,去湖北学习,4次往返,掌握牛痘苗防治天花医术。道光末年,行医杭州,名声大噪,求医者接踵而来。20年中引种者达10万余人次。同治五年(1866),为...[详细]
赵贞信(1902—1989),原名云端,字肖甫,富阳里山镇下街(今里山乡金星村)人。早年丧父,从其兄云淦读书。旋因家道中落,15岁辍学,去江苏南通鼎泰杂货店为学徒。“五四”时期,因举报店主贩卖日货而被辞退。返乡后,创设“屯亨书塾”,课读蒙童,注重讲解字义。同时,刻苦自学,潜心攻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详细]
赵志尧(1895—1962),字塙士、淳如,青田人。1917年就学于商务印书馆所设商业学校。1927年,因陈诚关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总务厅长。1938年2月捐资创办青田东源小学。1939年,请周恩来为东源小学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抗日战争期间曾主持湖北省银行工作。1940年兼任湖北省...[详细]
郑馨(1901-1932),原名景柳,字德甫,曾用名撼山、竹山、吕人望,瑞安县白门乡(今瓯海丽岙镇姜宅村)人。1924年考入北京俄文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返回家乡,参加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活动。尔后,他致力于加强“温独支”与党中央的联系、恢复和发展温州地区党组织等工作。...[详细]
郑邦捷(1907—1961),字敏之,号仁杰,三门县珠岙后辽村人。初入珠山小学,后考入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1927年参加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次年北伐结束,升任准尉代排长,后被保送投考中央军校第七期步科。毕业后,逐级迁升至师长。 1949年1月,第13军驻北平,军长...[详细]
郑宝琳(1882—1941),字楚臣,原籍瑞安金岙村。幼年丧父,依母帮工度日,17岁帮船家拉纤来丽水,入陈益美南货号当学徒,后自办源康南货号。1919年集资创办普明电灯公司,兼营石印、碾米业务,是丽水地区电力工业的开端。1923年被推为丽水县商会会长。1924年集资创办普昌火柴梗盒片厂,有工人3...[详细]
郑炳庚(1901—1980),字焕平,青田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中山舰事件后任海军局政治部宣传科长。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1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同学会浙江分会负责人。1936年,任国民党武昌行营政训处处长、广州行营政训处处长兼代二厅厅长。1937年,任国民党中央军校...[详细]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二十年任黄岩县尉,次年任婺州司户参军。隆兴元年(1163)三月,除秘书省正字。八月请祠,主管南岳庙。乾道二年(1166),任国子监丞。温州飓风成灾,率乡人在朝者奏请赈恤。次年六月,任...[详细]
郑辰(?—1444),字文枢,西安(今衢县)人。明永乐四年(1406)进士。初任监察御史,奉命往江西安福县查处谋逆案,洗刷冤诬。福建番客杀人,辰受命审理,仅惩首恶。南京修建报恩寺,征派役囚万人,风传谤讪纷起,恐有变乱,辰往查察,因无实据乃不治罪。谷庶人图谋不轨,辰查明实情妥善解决。帝称郑辰真“国...[详细]
郑滁孙(生卒年未详),字景欧,青田县城人。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初授温州府乐清知县,后升任宗正丞、礼部郎官。元至元三十年(1293),以名士征荐入朝,元世祖召见,授集贤直学士,不久升侍讲学士,又升学士。著有《郑滁孙文集》、《大易法象通赞》、《周易记玩》等。...[详细]
郑次川(1887—1925),原名郑梦驯,衢县城区(今柯城区)人。上海中国公学毕业。曾任衢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员、《衢报》主笔,所写社论,针砭时弊,颇受赞誉。1917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学习。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翻译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一书,编入王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