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1897—1934),字子常,富阳常安乡人。少年时代爱好体育运动,以善跑闻名乡里。 1921年,张恒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科。在校期间,获八所大 合运动会中400码(364米)、880码(800.8米)锦标赛第一名。1923年,于上海参加国内预选赛,以2分7秒2刷新880码全国...[详细]
章鸿钊(1877—1951),字演群,号演存、爱存,笔名半票,吴兴(今湖州)荻港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秀才。二十七年入湖州安定书院和爱山书院就读。秋末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东文书院。三十年赴日本留学,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理科部。三十四年毕业后又进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宣...[详细]
张怀江(1922—1989),原名隆超,笔名陆草、槐岗、陆郎、江外江,乐清乐成镇人。自幼酷爱绘画,11岁即在上海《儿童世界》发表钢笔画《鹅》。后就读温州师范学校。1938年,从版画家野夫开始学习木刻,次年冬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学习。1943年,考入福建国立东南联合大学艺术专修科,次年转...[详细]
张惠衣(1898—1960),名任政,号苇伊,海宁硖石人。襁褓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抚养。幼年即刻苦勤学,曾就读于开智学堂。1916年后在莫干山补习中学任教员,省吃俭用,积钱入北京大学学习。1922年,在浙江国学专修馆任职。1927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进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深造,为学者...[详细]
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乌程(今湖州)南浔人。清嘉庆九年(1804)副贡,与同里杨凤苞、施国祁肄业于西湖诂经精舍,曾佐修《盐法志》、《经籍籑诂》。著有《冬青馆甲乙集》、《画媵诗》、《秋水词》、《詹工集》、《秋水文丛》、《蝇须馆诗话》、《楚辞释文》、《西夏记事本末》、《十三经丛...[详细]
张絅伯(1885—1969),名晋,字絅伯,以字行,鄞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于其父张美翊(让三)参与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后去日本学商科一年,回国后执教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1年供职哈尔滨盐务稽核所,越两年在青岛筹设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分行,任经理。1927年至上海后,任总经理兼青...[详细]
张静庐(1898~1969),龙山镇西门外村人。1910年毕业于龙山演进学校,翌年去上海当酒行学徒,业余自学写作。1914年,自费编印《小上海》、《小说林》、《滑稽林》等小型报刊,因资金和经验不足而停办。1916年秋,任中华革命党华北总部机关报《公民日报》副刊,不久报社迁北京,又兼编新闻。 ...[详细]
张景祁(1827-1900),原名左钺,一作祖钺,字孝威,后自字蘩甫,或作蘩圃,一字韵梅,一作蕴梅,别号新蘅主人,浙江钱塘人。同治三年(1864)拔贡,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散馆,谒选得福建武平知县,坐事落职。台湾布政使邵友濂与之有旧,坚邀其来权...[详细]
章驹(1904—1941),字之鸿,汤溪北源乡下章村(今属兰溪游埠镇)人。家贫而发愤读书,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部就读。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金华第一个中共支部成员之一。毕业后,在兰溪县私立绳武小学任教。后脱离中国共产党,以公费生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32年毕业后任职浙江省民...[详细]
张钧衡(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浙江省湖州南浔人,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头等巨富)之一张颂贤之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居住东大街祖宅尊德堂,继承的祖业包括丝绸、...[详细]
张涟(生卒年未详),字南垣,以字行,嘉兴人,原籍江苏松江。少从董其昌学画,善绘人像,兼通山水。后以绘画技法构筑园林,垒石造山,巧夺天工,成为古今名家。一生主要在江南从事园林设计构筑。当时李氏“横云”、虞氏“豫园”、王氏“乐郊”、钱氏“拂水”、吴氏“竹亭”等名园都出自张涟之手。嘉兴烟雨楼后原有假山...[详细]
张连胜(1861-1934),字丹庭,浙江省黄岩县(今黄岩区)江口乡唐家岙人。清末民初将领。 清咸丰十一年(1861)生。幼年丧父,家境贫苦。 光绪二年(1876),卖掉家中仅有的2亩山地,半留其母为生计,半作旅资赴宁波投军。由行伍累功,七八年后,任定海中军游击。因进剿上虞大岚山有功,...[详细]
章烈(1889—1945),字定一,乳名小庆,新登麻车里(今富阳洞桥镇枫瑞村)人。家贫,由其姐夫资助,高小毕业后就读于杭州安定中学。当时,目睹国势阽危,乃愤而习武,考取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南下广州,充大元帅府侍从武官。后调任黄埔军校教官,曾率学生军东征陈炯明,初具战绩。 1926年7月,...[详细]
张龙驹(1919—1947),小名毛毛,海盐长川坝乡秦山村(今属秦山镇)人。1941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特务连副连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4月苏中小海战斗中,重伤不下火线,带领掷弹组,抢占河岸阵地,击退10倍之敌的3次进攻,为全歼敌一个团赢...[详细]
章纶(1413—1483),字大经,号葵心,乐清人,出生雁荡山麓南阁村。8岁入社学,燃枯竹为灯,夙夜苦读,所咏《寒梅》诗:“梅生山谷间,不与群芳异。霜冷雪寒时,清香满天地。”深受塾师章仲寅赞赏,以为将来“必树名节”。明宣德六年(1431)人选府学,知府何文渊留署施教,学养大进。正统三年(1438...[详细]
张孟兼(1338—1377),名丁,以字行,浦江县宋溪平安(今平安张)人。明洪武初年,被征为国子监学录,参与编修《元史》。历任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为官刚正廉明,疾恶如仇,惩治奸吏,决不宽贷。政声上闻朝廷,升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因指责山东布政使吴印违制,反被所诬,明太祖下诏书押京...[详细]
张鸣珂(1829—1908),原名国检,字公束,号玉珊,晚号寒松老人、窳翁,嘉兴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官德兴县知县,义宁州知州。辞官后,晚年侨寓嘉兴石佛寺镇。工词,以婉丽著称。治小学仅列前人之说,而不自为论断,间有按语,亦极矜慎。性嗜书,藏书逾万卷。所著《寒松阁谈艺琐录》广载清代书画...[详细]
章乃羹(1885—1959),字梅先,别号富春山樵,富阳长春乡大章村(今属常绿镇)人。父定瑜,清光绪举人,宦游江西,历任泸溪、新淦知县。乃羹幼从外祖父刘眉峰读,后随父至江西任所,亲承庭训。 宣统元年(1909),就读于宁波法政学堂。不久,以父病辍学。此后,潜心于古文辞钻研,由桐城而溯唐宋,文...[详细]
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号芸盦、芸庐,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学者。早年先后在南浔正蒙学塾、杭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肄业。1913年赴英国、瑞士留学。1919年获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返国。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1923年当选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