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尚能(1902—1973),宁波人,生于南京。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工学院读机械工程,后转该校音乐学院。1929年毕业,次年回国,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主持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实验巡回合唱团,并历任国立音乐学院、戏剧专科学校、社会教...[详细]
应廷育(1497—1578),字仁卿,号晋庵,永康芝英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人劝其虚添年龄以应科道之选,廷育笑谢道:“欲求事君而先欺君乎?”未赴选。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后调刑部福建司员外郎。父丧服除后转任江西司员外郎。三入刑曹,明习法律,著《读律管窥》。时有大侠滕泰犯法当大辟,主部者欲免...[详细]
应修人(1900—1933),原名麟德,字修士,后更名修人,笔名丁九、丁休人等,慈溪赭山应家河塘(今属江北区半浦乡)人。小学毕业,去上海福源钱庄学业,后任账房。1919年五四运动中,发起组织“救国十人团”,始在《少年中国》、《文学周刊》等发表诗作。次年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1921年,发起组...[详细]
应野平(1910—1990),原名端俊,又名野萍、野苹,宁海县城人。幼承家学,喜书画。1923年赴沪,入上海模范工厂电刻部当学徒,画银盾图案。满师后为富华公司画工,临摹任伯年、钱慧安等名家人物画。后入吴昌硕的海上题襟馆及黄宾虹、钱瘐铁的蜜蜂画社,转攻山水画。1933年任法租界法院录事。抗日战争爆...[详细]
应运妹(1900—1972),女,嵊县民胜乡(今嵊州崇仁镇)迎联村人。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苦,幼年时因病致残。1915年,嫁与淡山村木匠董凤千为妻,1935年迁居崇仁镇,人称“董大妈”。解放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生产建设,在剿匪反霸中,平时连鸡都不会杀的运妹亲手 毙了恶霸地主。送长子支前解放定海...[详细]
应云卫(1904—1967),字雨辰,号扬震,慈溪人,生于上海。16岁因家贫辍学,进洋行当学徒,不久与程梦莲等组织化妆宣讲团。1921年冬参与组织上海戏剧协社,为负责人之一。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34年辞去洋行职务,加入电...[详细]
一宁(1247—1317),俗姓胡,号一山,法名一宁,临海县(今临海市)城西白毛村人。自幼出家天台山为僧,后居普陀山。修禅宗临济宗,精研佛典,兼通儒、道、百家,善书法。曾为江浙诸路释教总统,赐号妙慈弘济大师。元大德三年(1299),出使日本,被日本大臣条贞扣留。后为西京南禅寺主,居日本20年,在...[详细]
殷汝耕(1885—1947),字亦农,曾名井上耕二,平阳金乡(今属苍南)人。17岁考进日本高等预科,专攻日语,后毕业于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造上馆,曾加入同盟会,随黄兴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再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曾兼任孙中山所办中华政治学校翻译,号称“日本通”。19...[详细]
一山(1247—1317),号一宁,俗姓胡,台州临海人。幼年在本郡鸿福寺随无等融公为僧,后至四明普光寺、天台延庆寺、宁波天童寺等学禅宗,成临济宗杨枝派九世法裔,20余岁即具一定名望。南宋咸淳间(1265—1274),与晦机、云屋两僧奉诏删修《百丈清规》,辑成一代典章《咸淳清规》。元至元十六年(1...[详细]
瞿佑(1347—1433),字宗吉,号存斋,明钱塘(今杭州)人。早年即能诗,谙熟典故。14岁时,其父友人张彦复即兴以鸡为题,让他赋诗。佑当即脱口吟道:“宋宗窗下对谈高,五德名声五彩毛;自是范张情义重,割烹何必用牛刀。”四句诗各自点出四个鸡的典故,格律工整。张拍手称绝,因此诗名远扬。明初,曾任宣阳...[详细]
俞膺(生卒年未详),字古章,明富阳灵峰里(今渔山乡)人。好学,淡于名利,不求仕进,敦品力行,名重一时。时值风涝成灾,浙江布政使宁良询以治国安民之道,俞膺乃上“救荒十策”。凡所建议,均为朝廷采纳,付诸实施,百姓受惠非浅。是故膺虽“遁迹丘园”,而“名闻湖海”。 正统、景泰年间(1436—1456...[详细]
俞鑑(?—1449),字元器,明桐庐水滨乡(今石阜镇)珠山人。少年时学习勤奋,崇尚气节。8岁,听父亲读《出师表》,对诸葛武侯的慷慨义节钦佩不已。正统七年(1442)登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八年,奉命清理调度大同等处军政,处置缜密得当,取舍合乎情理。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刺部首领也...[详细]
俞谏(约1464-1521),,字良佐,明桐庐孝泉乡(今富春江镇俞赵)人。弘治三年(1490)登进士,授山东长清知县。吏部考评,誉为“东藩第一令”。寻擢升南京监察御史,奉命整治四川军务,“严明不苛,尽除积弊”。正德初,迁河南按察司佥事,率兵镇压嵩县雪花崖吕梅农民起义军,俘获数千人。未几,改任山西...[详细]
余缙(1617—1688),字仲绅,号浣公,诸暨高湖人。父元文,为当地名儒。缙幼时就读乡塾,文笔优长,闻魏忠贤乱政,作弹劾文,塾师惊叹,赞为才子。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初授封丘知县。时荒地遍野,朝议兴屯田,募民开垦。初民无不乐从,及征租,反高过熟田,致使已耕之地,复又荒芜,乃致以荒地应征...[详细]
喻侃(1154—1237),原名宏,字伯经,一字柟老,义乌香山泽口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宣城尉。开禧二年(1206)金兵犯淮,宣城知县、县尉奉命解送军粮到前线,途经历阳到达锺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时锺离为敌要冲,有重兵把守,而护粮兵少且弱,知县畏缩不前,侃身先士卒护粮前行,终于送达...[详细]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清桐庐坊郭(今桐庐镇)人。同治四年(1865)举乡式。光绪二年(1876)登进士,授户部主事。九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历充会典馆、方略馆、天文算学馆诸差。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任内整顿吏治,奖励农商,提倡教育。督修芜湖西南...[详细]
袁镛(?—1276),字天与,鄞县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因居丧未仕。元军南下,宋宗室赵孟传以沿海制置使镇守庆元,将作少监谢昌元寓居城厢,镛与两人交往甚密,誓以死殉国。景炎元年(1276)三月九日,元兵至慈溪车厩(今属余姚),先遣游骑18人,进驻鄞县城西资教寺。赵...[详细]
袁桷(1266—1327),字伯长,号清容居士,鄞县人。始从戴表元学,后师事王应麟,以能文名。20岁举茂才异等,任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元年(1297),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祭社,进郊祀十议,多被采纳。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代遗书,以作日后编三史的史料...[详细]
袁燮(1144—1224),字和叔,鄞县县城南门人。学者称絜斋先生。南宋乾道初入太学,师事陆九龄,继师事陆九渊。淳熙八年(1181)进士,授江阴尉。庆元元年(1195)擢太学正,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理。庆元学禁起被斥去职,后复出为浙东帅幕、福建常平属、沿海参议。嘉定初为宗正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等,后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