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安世(?—1208),字平父(一作平甫),松阳阳溪(今西屏镇)大路口村人,后居江陵(今属湖北)。7岁能赋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授绍兴教授,时朱熹任浙东提举,相与讲理义之学。经朱熹荐为谏官。光宗时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敢言,宁宗时曾上疏言增加税赋民负过重,揭露上下奢侈浪费之风。主张屯田...[详细]
项定荣(1908—1987),字行健,嘉善魏塘镇人。1928年,国民党南京中央党务学校毕业。次年,被选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先后担任民众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训练部长及常务委员。1931年,参加国民会议,参与提议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1932年11月,浙江省抗日救国会会同商界同业公会搜...[详细]
项荒途(1915—1942),原名寿海,浦江石塔湾村人。1913年春,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版画系旁听,因经济困窘辍学,在杭州某小学执教。时鲁迅提倡版画反映人生,荒途即深入社会写生,将小贩、农民、纤夫、渔民等社会底层人物摄入画稿,有《荒途素描集》1册传世。七七事变后,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详细]
项名达(1789—1850),原名万准,字梅侣,又字步来,清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授知县,不就,归主杭州紫阳书院讲席。精通算学,力求融会中西,推见本原,洞明变化,见解有独到之处。道光五年著《勾股六术》1卷,后附《弧三角和较算例》。二十三年又著《三角和较术》1卷、《开诸乘方捷...[详细]
项士元(1887—1959),原名元勋,又名家禄,别字慈园,笔名石槎,临海县城(今临海市)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三台中学堂。次年赴杭州求学,4年后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后被推为临海旅杭同乡会副会长。宣统三年(1911)正月,全省中学、师范毕业生复试,列名优贡。 1912年,与王家瑾...[详细]
项笃寿(1521—1586),字子长,嘉兴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主事。因母年迈,不能在京就任,改任南京考功郎中。母故后,调职赴京。时张居正改革朝政,项笃寿屡与张居正意见不合,由兵部郎中贬为广东参议,即称病辞官归里。筑有万卷楼,收藏和刊刻图书,其藏书印有圣师、师孔及少溪主人、兰石主...[详细]
项树本(约1890—1948),庆元松源镇南门村人。木匠师傅。1924年重建咏归桥,出榜招募良工,揭榜应招。潭深施工难,采用木拱伸臂结构(俗称鸦鹊窝架),将力点支承于深潭两岸,中间不设桥墩,避开深水作业,形式美观古朴,富有民族特色,至今桥基岿然无损。承建县合作金库木结构办公室,300多平方米面积...[详细]
相望年(1916—1986),嘉兴人。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先后在广西农事试验场、甘肃农业改进所、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病害组和农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48年起,留学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植物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195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克服种种阻力,毅...[详细]
萧珊(1921—1972),女,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详细]
萧也牧(1918—1970),原名吴承淦,后改名吴小武,笔名萧也牧,吴兴(今湖州)人。6岁上学,高小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今湖州二中)。后到杭州电业学校读书,毕业后到上海浦东洋泾镇益中瓷电机制造厂当装配工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萧也牧回到湖州,人民众教育馆,积极参加救亡活动。湖...[详细]
夏时(生卒年未详),字以正,明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洪熙元年(1425),朝廷动议修改钞法。时上疏认为变革钞法必然扰乱市场,无益国家财政收入,主张保持原有币制不变。朝廷未采纳,推行币制变革,结果钞法大乱,只得中途停止。宣宗想起夏时所言颇有远见,因而十分赏识,...[详细]
夏时正(1412—1499),字季爵,晚号留余道人,慈溪汶溪(今属镇海区)人。少随父居仁和(今杭州)。明正统十年(1445)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刑部郎中。景泰六年(1455)复查福建刑事案卷,平反死狱60余人,擢南京大理卿。成化七年(1471)巡视江西灾情,免除无名税10余万石,放粮赈济灾民...[详细]
夏廷耀(1895—1949),字雄尘,永嘉碧莲人。少时就读温州艺文学堂,1912年人北京税务专门学校,1915年毕业,以优良成绩被保送宁波海关工作。后调上海海关、长沙海关。1920年任杭州海关税务司帮办。1922年,调嘉兴海关,以作风正派,治事严谨升任代理副税务司,为我国海关史上第一个华人税务司...[详细]
夏同善(1831—1880),字舜乐,号子松,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任编修学、右庶子、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十年,第二次 战争爆发,由于僧格林沁在北塘一战失利,退守通州,清廷派桂良、桓福等人乞和。同善坚决反对议和,主张备兵备民,严阵以待,建议僧格林沁专守通州,以...[详细]
夏鸾翔(?—1864),字紫笙,清钱塘(今杭州)人。画家夏凤翔弟。曾任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正等职,晚年应聘为同文馆教习。他从小就聪颖好学,善于吟诗作文,对音韵、天文、卜筮、星命、篆刻等,都广为涉猎,尤其精通数学,擅长绘画。他是项名达的人室弟子,与戴煦交往很深,曾随游广州,结识邹伯奇、吴嘉善等数学...[详细]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杭县(今杭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礼部主事。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法...[详细]
夏震武(1854—1930),原名震川,字伯定,号涤庵,富阳灵峰十庄(今里山镇)人。父范金,贡生出身,讲求程朱理学。震武自幼刻苦向学。清同治十二年(1873),考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光绪六年(1880)朝考二等,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当时,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国,交涉...[详细]
夏之栩(1906—1987),女,海宁人。1922年在湖北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北方区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1926年,在中共江浙区委和中央机关工作。曾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9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两次被捕,...[详细]
夏之骐(1877—1915),字仁卿,青田小奕村人。17岁入江西陆师学堂,后任江西常备军教练、江西讲武堂教官、南京军事研究所教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安徽督练公所提调,支持徐锡麟、熊成基等起义。三十三年七月任江西陆军小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十月,在九江响应武昌起义,率联合标营炮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