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同(1888~1970年),又名桂八,字仰高。松隐乡浩光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翌年参加“乙巳同盟”,经孙中山介绍进钮永建办的紫冈武备学堂,因学堂被清廷查封,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钮永建组织下,徐乐同等50多人,以两个 包...[详细]
徐黎(1921-1945) 原名申其琛,本县六灶申家宅人。父亲是教风1934年,其琛读完中学,到海宁峡石镇的协新泰煤油店当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到家乡,怀着“为报国报民,死在战场上才是英雄好汉”的志向,决心参加抗日部队。1938年9月,在延安参加抗大学习的长兄给他来信,要他去陕...[详细]
徐立行(1911~1985),原名俞献诚,高桥镇人。曾参加北伐战争,“七七”事变后,进延安抗大学习。民国27年(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因成绩突出送马列学院深造。历任八路军边区总参谋部训练股长,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延安军事学院-队区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参谋处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详细]
徐顺庆(1907~1950年) 徐顺庆,又名志成,今柘林乡柘林镇人。其父徐根是游手好闲之徒。徐15岁丧母,后也沦为二流子。不久,将15岁的胞妹卖入伎院(后从良)。民国16年,认马柏生为义父。在南汇抢劫时被捕,出狱后在柘林镇开茶馆数年。抗战期间参加国民党忠救军,曾任八支队中队长、海巡...[详细]
许叔阳 (1927—) 上海人。擅长雕塑。1948年毕业于苏州美专(沪校)西画系,1954年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毕业,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雕塑研究生班毕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君子莲》、《秋瑾》纪念像均获首 届全国城雕展优秀奖,《猫头鹰和孩子们》、《鲁迅》纪念像、《出海...[详细]
徐新楼(1896-1933) 又名徐顺庭,本县宣桥乡长春村人。 徐新楼的父母务农,兄妹较多,生活十分困难,3个哥哥都因贫病夭折。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徐新楼自幼就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产生了反抗意识。 1928年,徐新楼参加农-动,1930年徐新楼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委任为中共中心桥...[详细]
徐学文(1913-1945) 本县下沙乡人。其父是一个说书艺人,母亲务农,10岁入下沙小学读书,17岁小学毕业随父亲学习说书。徐学文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习练武术,从武术名师学习。说书技艺亦很高,尤擅于说唱《天宝图》,有“活天宝图”之誉。1940年春,徐学文在下沙镇茶馆里说唱,说唱中嘲讽了土匪...[详细]
徐正平(1935~1958年) 徐正平,又名宝根,平安乡民福大队人。贫农出身,幼时上过学,在上海习弹絮,满师后同开被絮小店,后回乡务农。1955年入伍,为九○三七部队炮兵战士。平时刻苦训练,次年获“技术能手”称号,被提为副班长、班长。他所在班以每分钟发射炮弹数超过规定额一倍的成绩,被称为“过...[详细]
徐震时 (1938.2—) 上海人。擅长中国画。1965年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组长、主任、编审,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连续三届全国年画展筹备者。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责编《新编芥子 园画传》、《功在千秋书画扶贫集》、《中国扇子艺术精品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详细]
徐周良(1925~1958年),原名周富泉、周瑞卿。上海人。6岁时寄养在姑父徐杏泉家,改名徐周良。因家境贫困,仅读几年小学。民国26年(1937年),进美孚洋腊厂做临时工。民国28~32年,先后在日商纬通纱厂、北京紫竹林南方饭店当练习生。民国33年进日商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翻砂间做记工员。在厂中受...[详细]
杨定(1913—1943) 又名杨志雄。本县老港乡日新村人。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务农。16岁时到六灶嵇义泰杂货店当学徒,后回家经人介绍到小学任教,并经黄渡师范学校培训,取得合格学历证书。1934年7月,杨定自办朱路小学。他教学认真,热爱学生,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定积极投入...[详细]
杨度春(1903~1983年) 杨度春,字逸飞,奉城北门村人。民国6年毕业于肇文学堂后,入南通张謇所办农业机械学校。民国9年考入南通大学农科,毕业后先留校执教,遂任江苏省无锡农业推广实验区主任、浙江省建设厅棉业处副主任等职。其间,积极推广美棉,并于民国24年春试验成棉苗田土蚕(即...[详细]
杨根新(1943~1965),原籍江苏海门,生于上海。幼年随父到厂里捡破烂。解放后,进盐山路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自愿参加太浦河水利工程劳动。后至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第一工程队当工人。 1961年参军后,他刻苦练武。1964年10月,被调去挑担,为练好本领找了二块百斤多重的大石头,挑了石头担参...[详细]
杨试锋(1885~1931年) 杨试锋,号穿札,泰日桥人。民国11年春,聘苏北籍作头师傅,于泰日桥东南创建乐善砖瓦窑,生产土青砖瓦,供应浦东各地。杨善于经营,重视广告宣传,在奉、南、川三县广为张贴,定期预售“红票”,八折优待。生产管理有完整制度,职责分明,制坯计件,烧窑保质验收。成品...[详细]
杨维祯(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元文学家、书法家。原籍浙江诸暨。少年时,其父筑楼于铁崖山,聚书数万卷。他终日勤读,自号“铁崖”。,泰定三年(1326年),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后调钱清盐场,因不善逢迎,十年不获升迁。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裁官欧阳玄赞叹:...[详细]
杨向葵(1870~1938年) 杨向葵,字荣福,俗名六相,原籍松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任本县东乡钱粮柜总书。先后在奉城开设直流发电厂和“荣大”绸布店,由儿子一江、道江分别经营。时杨家雇男女佣工10余人,其本人 成癖,挥金如土。曾与二书董守平等挪用钱粮款10万余银元...[详细]
杨永璇(1901-1981) 本县人,著名的中医针灸学家。他幼读诗书,长而习医,17岁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针灸名医王诵愚。三年学成,在周浦镇和上海市董家渡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行医。解放后仍从事医务工作。 杨永漩诊病周详,讲究针刺补泻手法,重视中药艾灸火罐,针...[详细]
杨允中(1890~1974),原名孝述。松江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上海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宣统三年考取北京清华庚款留学生,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机械学院电工系学习。1914年与同学任鸿隽等筹建“中国科学社”,民国4年回国,任职美孚公司机械设计院。民国5年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授。民国8年...[详细]
严世芸,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40余年,熟悉中医历代经典,擅长于中医内科,对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病颇有造诣,疗效显著。原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医学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