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详细]
孙照明(1911~1990),孙小桥乡人。上海协大祥绸布店创始人孙琢章之子。民国19年(1930年)继承父业,并集资银元1.4万元在上海陆家浜路创办裕成新记染织厂(后改名鼎新染织一厂)。民国23年,赴日本考察纺织业,并购置日本产的织机100余台,在浦东陈水关桥开设鼎新染织二厂(现为上海色织五厂)...[详细]
谈冰玉(1944.2—) 女,上海人。擅长书籍装帧。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 多年从事古籍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中华书局美术室副主任、副编审。 获全国奖装帧作品有《元代社会阶级制度》(1980年)、《谈艺录》(1986年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1988年)、《全清词》(1...[详细]
唐俶(1904-1966) 字起一,别号素铁,本县周浦人。唐俶家境贫寒,但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在求学期间,曾将父亲订书用的钻子作为刻印工具,弄得钻断指裂,一时传为趣谈。稍长,对篆刻兴趣倍增,将私蓄零钱全部用来购买纸刀,坚持刻练,并同周浦印人朱石禅、于蓬石等来往,提高篆刻技艺。1922年,唐入...[详细]
唐鍊百(1913~1993) 唐鍊百,名刚,字柔盦,别署劲松庐主。斋号抱霜轩、劲松庐。1913年1月12日生于南汇县周浦镇关岳路承桂堂,1993年10月7日病逝。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8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职工书法爱好者协会常务理事,南汇...[详细]
唐澄波(1940.12—— )上海市人,擅长雕塑,196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1986年起历任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雕塑家协会副会上,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曾获全国七届美展银奖。雕塑作品:《蔡永祥烈士纪念碑设计》、《竹曲》、《小楼一夜...[详细]
唐承宗(1906~卒年不详) 字缵之,吴淞人。早年在吴淞镇常熟花行经商,参加上海地方自治训练所后转入政界,担任吴淞区市政委员会办事处市政委员。民国21年(1932年),由吴淞要塞司令部邓振检介绍,拜入杜月签门下,社认为唐属于“有才干而无脾气”的人才,很看重他。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推举为吴淞保...[详细]
谭根雄(1956.2—)上海人。擅长油画。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作品《和平——共同的心愿》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组装摩托》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 胜利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为共和国而战》、《解放者》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详细]
唐华(1916~1981年) 唐华,别名志生,四团乡镇西村人。民国27年参加革命,历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四支队连长、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海防团一大队政委、团政治处副主任。解放后为解放军海军淞沪基地政治部直工科科长、华东海军工程部第一建筑处政治处主任、浙建科研所副所长、杭州...[详细]
唐静(1921~1969) 原名秦炳楼,南汇县泥城镇横港村人,12岁初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到上海南市中华路源隆板木号当学徒,1939年,在泥城县立于陶生实验小学继续求学,担任“学生战时服务团”团长。同年7月,由地下党员陈伯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汇角小学教师为掩护,从...[详细]
唐兰生(1910~1932年) 唐兰生,原名苏根清,又名阿雄头,平安民福人。因自小给唐姓人家作养子,故改为唐姓。民国17年左右,由赵正林、刘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浦东县委交通员。在南汇县鲁家汇观涛小学以校役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同年6月16日晚,偕赵天鹏、周大根同赴四团镇处决恶...[详细]
唐美铃(1950.4—1997.10) 女,上海市人。1968年9月于上海市洪湖中学毕业后,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四营三十一连工作,任副排长、银行储蓄员。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返沪,任上海乍浦电扇厂出纳、上海乍浦五金厂劳资员、乍浦路街道工业公司劳资组组长、上海...[详细]
唐明珍 生于1950年,上海市人。196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83年结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委员、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油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和出国艺术展览。油画...[详细]
唐其昌(1918~1951年) 唐其昌,今钱桥乡金王村人。唐出生不久,因家贫由竹筱唐家抱为嗣子,数年后父母双亡,以流浪乞食度日,为高桂道收留。15岁到上海一棉絮店当学徒,因受其师傅(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于民国32年8月参加革命。后偕同乡陈根法返回钱桥,以茶房身份作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次年...[详细]
唐汝询(1624年前后在世) 唐汝询,字仲言,南桥人(一说居白沙里)。五岁时眼瞎。眼末瞎时即能识字,眼瞎后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诗,无不琅琅上口。尝撰《唐诗解》、《唐诗十集》等书,援据赅博,当时目为异人。其工于诗,有《编蓬集》10卷、后集15卷及《姑蔑集》等传世。钱谦益称他的《唐...[详细]
唐思义(1912-1984) 字子宜,本县书院乡人。幼入私塾,稍长,先后就读于本县大团小学,维勤中学和上海大夏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中国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前身),并投师于上海名医秦伯未门下。当时,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国事维艰。唐思义忧国忧民,崇信医学救国,刻苦攻读,常常通宵达旦。他在《秋...[详细]
唐银山(1875~1937年) 唐银山,今江海乡张翁庙村人,民间山歌手,出身贫寒。幼时读书四年,爱看申曲等剧本,学唱田山歌。先后与萧塘韩戴根,庄行更 头何祥荣、何进才等山歌手搭班对唱,至南桥、庄行、新寺、齐贤等地演唱,只受烟茶,不收酬金。30年代收齐贤龙潭处朱炳良为徒。唐擅长演唱《...[详细]
唐一新(1902~1931年) 唐一新,又名唐焕然、唐稍,今庄行乡姚泾村人。幼年就读于庄行小学,毕业后至三官堂习医小儿科,后随父唐斐均(本仁)在庄行镇上开业行医。为人厚重,给穷人治病常不取诊金。民国15年,在庄行地区积极筹组农民协会,鼓励农民“要组织起来,把土豪劣绅、地主打倒”。蒋介石发动-...[详细]
唐永林(1926~1947年) 唐永林,今平安乡人。民国29年冬,参加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民国34年10月淞沪支队北撤后,唐留浦东坚持斗争。民国36年1月,唐在平安地区同王菊林、张世楼组建武装小组,时称“三 一大队”。同年2月,浦东人民护丁总队成立,唐为队员,并参加袭击航头、宣桥等乡自卫队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