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 [春秋战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重耳]

  •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详细]

箕子 [商]

  •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 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周灭商后,走之朝鲜,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箕氏王朝,为古朝鲜第一个开国君王。 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看来...[详细]

孔绍安 [晋][公元577年-623年]

  • 孔绍安[公元五七七年至六二二年左右]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详细]

孔祥熙 [公元1880年-1967年]

  •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 光绪八年,即1882年的9月10日生于山西太谷县西郊程家庄孔宅,为孔子第75代裔孙。孔祥熙6岁丧母,其父以后未再娶。1901年孔祥熙赴美国欧柏林大学读书,1905年再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矿物学专业。1909年学成回国,他谢...[详细]

荀况荀子 [春秋战国][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详细]

李筠 [五代十国][?-960年,五代时后周大将]

  • 李筠,生年未详,卒于北宋太相建隆元年( 960年),初名荣,避周世宗讳,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太原市)人,五代时后周大将。 李筠自幼善骑射,能开 100斤的硬弓,-连中。后唐时应募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934——936年)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 后晋出帝开运(94...[详细]

李冰 [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详细]

李存孝 [五代十国][?-894年]

  • 十三太保李存孝(?-894年),本名安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五代时期名将,外号飞虎将军。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战将,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他骁勇冠绝,未尝挫败。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李存孝以车裂之刑被处死,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终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 人物...[详细]

李殿林 [清][公元1842年-1916年]

  • 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 李殿林之父李增桂,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时中,次子是虚设,老三李士林,老四李毓林,老五...[详细]

李汾 [宋]

  • 李汾字长源,金代太原平晋人。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位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物。可惜生当乱世,生平事迹和作品多有湮失,不甚为人所知。李汾出沙陀族。沙陀本唐代西突厥之一部,依附于唐。中唐以后受吐蕃压迫,自西域东迁,唐末居于雁北。酋长朱邪赤心以军功封振武军节度使,赐名李国昌。国昌之子李克用骁勇善战,跋...[详细]

李恒顺 [公元1913年-1981年]

  • 李恒顺(1913~1981),山西省临县人。高小文化,1941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0,1949年冬随军南下到留坝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1959年1月凤县、留坝合并为凤县,调任凤县县委第一书记。 凤县山大林深,居住分散。李恒顺经常步行或骑自行车深入社队和农民家庭,调查研究,...[详细]

骊姬 [春秋战国][?-前651年]

  •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生不详,死于前650年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公元前6...[详细]

李俊民 [宋][公元1176年-1260年]

  • 李俊民(1176~1260) 金代文学家。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章宗承安五年(1200)举经义进士第一,官应奉翰林文字。不久,不满政治腐败,弃官。宣宗贞□二年(1214)南渡黄河,隐于嵩山。金亡后,被忽必烈召见,颇加优礼。他仍乞还山。卒谥庄靖先生,故集名《庄靖集》。李俊民...[详细]

栗毓美 [清]

  • 栗毓美,字友梅,又字曰朴园,浑源州人。清代嘉庆年间考中拔贡,授任河南知县,后迁光州直隶州知州、汝宁知府、湖北按察使、河南市政使。道光十五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 栗毓美在河南任职期间,当地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为此,他做了实地勘察,认为造成水患之原因,是由串沟积水成河,...[详细]

荀林父 [春秋战国][?-前593年]

  • 荀林父(?-前593年),姬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详细]

刘大鹏 [公元1857年-1942年]

  • 刘大鹏(1857——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别号梦醒子,晚年又号遁世翁,山西太原县(现为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 刘大鹏幼年从师受业,23岁毕业于太原县桐封书院,翌年入省城崇修书院学习,为书院山长杨深秀赏识,学识大进,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甲午科举人。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八年...[详细]

刘胡兰 [公元1932年-1947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刘胡兰(1932-1947) 女,汉族,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共党员。 东莞榴花公园英雄广场刘胡兰塑像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云周西村涌现出一批抗日积极分子,一些贫苦农民相继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刘胡兰积极参加...[详细]

刘武周 [唐][?-622年]

  • 刘武周,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 ,喜结交豪侠 ,后离家前往洛阳,投奔隋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至十年(612至614年),隋炀帝杨广曾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详细]

刘渊 [晋][?-310年,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

  • 刘渊(?—310.8.29),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军事统帅。 刘渊远祖是汉初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娶汉高祖刘邦的宗女为妻,并与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以刘氏为其汉姓。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所部五千余落降汉。...[详细]

柳元景 [南北朝][公元406年-465年]

  • 柳元景(406—465.9.18),字孝仁,河东解县(今山东临猗西南)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柳元景的曾祖父,将柳家从解县迁到襄阳,官至汝南太守。祖父柳恬,为西河太守。父亲柳凭,冯翊太守。柳元景自幼善于骑马射箭,多次随父亲讨伐北地少数民族,以勇猛而著称。柳元景为人“寡言有器质”(《宋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