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郢 [唐]

  •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该诗描写一家人在南池钓鱼的欢悦场面,“小男...[详细]

李崇善

  • 李崇善(1940——)国家一级演员,艺委会成员,谭派老生。北京人,回族。1952年考入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后名北京市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得到余派老生王少楼精心传授,学习了《大探二》、《失空斩》、《四郎探母》等四十余出传统戏。1959年毕业分配至梅兰芳京剧团,与梅葆玖、梅葆月、李玉芙等合作演出。...[详细]

李多奎

  • 李多奎(1928——) 北京人。十二岁入庆寿和班,师从贾志臣学老生,变声后从陆彦庭学胡琴,后嗓音日渐洪亮,常由陆操琴练唱,嗓音甜脆宽亮,为龚云甫所称赞,转而改学老旦,经常向龚云甫请教,后拜罗福山为师,并问艺于谢宝云。龚云甫唱腔重韵味,罗福山唱腔古朴大方,谢宝云唱腔挺拔苍秀,他兼取三家之长,并结...[详细]

李慧芳

  • 李慧芳 (1924— )旦角演员。女。曾用名李淑棠。北京人。妹李丽芳,工青衣。幼年因家贫卖唱,得到王连平垂爱,经他引荐,拜李玉龙、宋继亭学老生。1938年正式登台演出,专演《黄金台》、《失空斩》、《战太平》等余派戏,常在沪、宁、苏北、汉口等地演出,声誉渐著。1941年在上海大舞台与林树森、...[详细]

李汝珍 [清][公元1763年-1830年]

  • 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于乾隆四十七年秋天,随其兄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衙门。乾隆五十三年,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后于乾隆五十五年再次就学于凌。李汝珍前妻早死,娶板浦文士许乔林的堂姐为续弦,与...[详细]

李士行 [元][公元1282年-1328年]

  • 李士行:(公元1282-1328年)元画家,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李衍子,官黄岩知州,承家学,善画竹,也能山水。李士行[元](一二八二―一三二八)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衎子。官黄岩知州。歌诗字画,悉有前辈风致。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尝以所画大明宫图入见,仁宗嘉其能,命中书与...[详细]

刘建元

  • 刘建元(1947--)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委员会成员,裘派花脸。北京人。1958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苏连汉、刘砚亭、郭静安、王福来等,后拜著名花脸张洪祥为师,学了四十余出文武戏,在舞台实践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调到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在现代京剧中担任过李勇奇、雷刚、高志扬、李胜等重要角色,因...[详细]

刘孟伉 [公元1894年-1969年]

  • 刘孟伉(1894———1969),原名贞健,字孟伉,别号艺叟,云阳人。集革命家、艺术家与学者一身。为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天资聪颖 刘孟伉5岁丧母。他先入私塾开蒙,后随其长兄刘贞安(字问竹,光绪二十九年进士,补授贵州印江知县)学习经史、书法、诗词、篆刻等。刘贞安精通两汉古文,...[详细]

刘娘子 [宋][古代十大名厨]

  •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详细]

刘山丽

  • 刘山丽(1967--)国家一级演员,二团演员,尚派青衣。北京人。1978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华世香、贾世珍、赵德勋、李喜鸿、张玉英等,学习了《大保国·二进宫》、《龙凤呈祥》、÷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四郎探母》、《汉明妃》、《大英杰烈》等传统戏。1985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实...[详细]

刘文西

  • 刘文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术史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美术的杰出画家。他一以贯之地按照毛泽东《在延安 上的讲话》精神,深入黄土高原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以现实主义精神塑造陕北农民的艺术形象,表现战争年代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在陕北的英雄业绩,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称为“黄土画派”的带头人。很少有...[详细]

李衍 [元][公元1245年-1320年]

  • 李衍:(公元1245-1320)元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少孤贫,初在太常寺充小吏,后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擅画竹,师法文同、王庭筠。曾入竹乡,观察晴雨霜中竹的姿态,画艺大进,其作墨竹、挺拔洒脱,双钩设色,工丽清雅。亦善画松石。子李士行,字遵道,擅画山水、古木竹...[详细]

李真 [唐][公元785年-?]

  • 李真 唐画家。师尹琳,擅画人像、肖像和宗教画。贞元(785—805)中在长安招福寺库院画《鬼子母》壁画,唐安寺和资圣寺有他和尹琳的壁画和绢画菩萨。后人论他的作品,得周昉法度,难分优劣。日本僧空海来中国留学,携归《真言五祖像》 (绢本设色 21.3x16cm )等十幅,相传是李真等十余人所画,其中...[详细]

路粹 [三国][?-214年]

  • 路粹[公元?年至二一四年]字文蔚,陈留人。生年不详,卒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少学于蔡邕。建安初,拜尚书郎。后为曹操军谋祭酒,与陈琳、阮瑀等典记室。孔融与曹操相忤,操使粹为奏。融诛,人无畏其笔。后转秘书令。随军至汉中,坐违禁罪为操所杀。 同年(公元214年)去世的名人: 荀攸 (?~214) ...[详细]

路惠期

  • 路惠期[明](约公元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号海来道人,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中前后在世。工作曲,作有《鸳鸯绦》传奇,剧中《虏蠢》诸出,写满兵侵明,并痛骂明朝边将的无能,故在清乾隆间成为- 。 ...[详细]

路景达 [公元1914年-1989年]

  • 路景达[近现代]一九一四年生。北京皮影名艺人。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人。出生于皮影世家。曾祖路德成从清代嘉庆十年(一八0六)起从事皮影事业,父亲路耀峰对改革皮影也作出了贡献。传到路景达是第四代。他长于雕镂影人和表演青衣,吸收京剧艺术的人物脸谱、头面和服装等,并参酌工艺雕刻的传统手法,丰富了皮影的人物造...[详细]

罗懋登 [明]

  • 罗懋登明代小说家。字登之,号二里南人。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著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小说写明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西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平服39国。郑和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至非洲的海域),史有明载,但《西洋记通俗演义》却非历史小说。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与《西游记》类似,同属神魔小说,但在...[详细]

卢汝弼 [唐]

  • 卢汝弼(《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详细]

路氏 [唐]

  • 路氏[唐]初制琴名手。佚名。生卒不详。唐李肇《国史补》下:“京师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琴有房太尉(琯)石枕,损处惜之不理”。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 ...[详细]

马长礼

  • 马长礼是谭富英的弟子,又是马连良的义子,他曾认真刻苦地钻研过杨宝森的唱腔。在他身上兼着谭、马、杨几家之长,像谭派的《红鬃烈马》,马派的《十老安刘》《借东风》,杨派的《伍子胥》《洪羊洞》等剧目他都演的很精彩。 幼年入荣春社科班学艺,出科后,向刘盛通学老生。他私淑杨派,颇得真谛。后拜谭富英为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