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振强(1903—1933年)紫金县洋头乡五星人,出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毕业后,受聘于小北、炮子等地小学任教。1923年夏,他参加了碧潭乡农会,任农会文书,并参加了农民自卫军。1925年10月,在龙窝参加了东征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被派到黄埔军校学习,参加了中国0。1926年7月,参加国民革命...[详细]
叶志超(?——一九O一年),字曙青,安徽合肥人。早年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赐号额图浑巴图鲁。捻军失败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北洋。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防大沽后路。后移防山海关。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擢直隶提督。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奉檄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详细]
叶紫(1910-1939) 现代作家。 湖南省益阳县人,原名余昭明,1910年11月15日生于益阳县月塘湖乡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及6位亲人参加了农-动,大革命失败时有5人壮烈牺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受到良好的影响。6岁...[详细]
庾翼(305年-345年8月16日),字稚恭。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东晋中期将领、外戚、书法家,庾亮之弟。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苏峻之乱时以白衣身份守备石头城,又随庾亮逃奔温峤。事后,受太尉陶侃征辟,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后任振威将军、鄱...[详细]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宁化县城关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月十一日生于书香官宦家庭。父朝栋,字用侯,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光禄寺卿,精研程朱之学,著有《南窗丛记》、《赐研斋集》等行世。秉绶自幼聪敏嗜学,秉承家学渊源,后受学于父挚友乡名儒阴承方(字静夫),攻宋儒理学...[详细]
伊籍,字机伯,生卒年不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详细]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因慕法显、玄奘之高风,于十四岁出家。及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后,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俱舍》、《唯识》。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他在长安曾和...[详细]
阴铿,南朝陈文学家。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生卒年不详。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详细]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师鲁,西京河南县(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识,尤喜论兵,任职西北边陲数年,深谙边事。他又是文学家,积极倡导古文。 尹洙少聪慧,善为文,少年时就与兄尹源以文学知名。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县知县等职,后...[详细]
在中国提出“微电脑排版”,提出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排版系统”的第一人是谁?是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殷步九! 殷步九,1947年出生在阜宁县施庄镇喻口村。小时候家境贫寒,常常是班主任掏钱买米供他在校读书。高中毕业,老父亲已经66岁了,从家庭考虑,殷步九应该担起侍...[详细]
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将。字文英。回族(一说苗族)。安徽定远人。 少孤、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朱姓。深受器重,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随军征福建,略崇安,破闵溪十八寨,洪武元年(1368),复姓沐。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十年(1377),充征西副将军,从邓愈讨吐蕃,西略川、藏,...[详细]
岑毓英(1829年—1889年),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中国清末大臣。 岑毓英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后来率军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和苗民军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后撤军回国,曾会勘边界。 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详细]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中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熠熠生辉的言行被后人辑成《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又多取文学手法重塑晏婴,从而使之更加光彩照人,乃至司马迁大为感慨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 晏...[详细]
爱新觉罗·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长子,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清。努尔哈赤胞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死後,努尔哈赤开始逐渐让褚英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但是努尔...[详细]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百一的意思,据《文选》李善注引原诗序载,当时有人对曹爽说:公今闻周公巍巍之称,...[详细]
应玚(177--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掾为古属官之通称)。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详细]
英布(?—公元前195年),六(今安徽六安县)人,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初属项羽,被封为九江王,后归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黥布认为自己成名的日子不远了,欣然笑曰...[详细]
应益都(1903-1937),上栗县杨岐乡关上村人,父辈为清末秀才。第一批加入共产主义先锋队,中共共产党员,随毛泽东同志参加过秋收起义暴-动 ,曾任游击队队长、新四军新编团团长。1937年从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现予以抚恤。经历历史事件: 秋收起义 (公元1927年)...[详细]
阴化阳(?~1642) 阴化阳,字太乙,圃田乡吴庄村人,明万历28年(1600年)中举,历任户部主事,广东省司郎中。同年由故里迁任郑州“主事胡同”,阴氏后裔累世居于此。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李自成起义军破郑州,化阳不降而死。阴化阳后裔阴继善,字绍庭于道光20年(1840年)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