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详细]
吴激(1090~1142)金代作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县)人。有文名,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奉命使金,金不遣返,命为翰林待制。曾出使朝鲜。金皇统二年(1142)出知深州(今河北深县),不久去世。吴激诗今存20余首,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详细]
伍家宥先生,字仲密,石门县雁池乡苏家铺水晶庙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阴历3月13日,1982年2月7日病逝于台北。终年88岁。 家宥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伍传绶,晚清举人,任教多年,父亲伍经堂,字宾初,晚清拔贡。先生自幼随父蒙学,仰慕先贤。1912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乙班。19...[详细]
吴嘉纪(1618~1684) 清代诗人。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多病而勤学,习举子业,准备应考。适值天下丧乱。明亡时年27岁,即绝口不谈仕进,隐居泰州,自甘穷困靠教书和好友接济为生,不与达官贵人往还,但与汪楫、孙枝蔚等少数能诗善文的明遗民相善。自题其居室为陋轩,每岁水至,常及...[详细]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详细]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详细]
吴军,湖南桃江籍著名演员,199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为北京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早在1982年,吴军就在湖南省桃江县花鼓戏剧团工作,主演了《小放牛》、《五女拜寿》等剧,小小年纪便获湖南省益阳地区现代戏创作汇演优秀演员特别奖,当地观众都爱称他是“十二岁红”。...[详细]
武亢(1199年—1234年),武祯之子。宿州临涣(今濉溪县临涣)人,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其聪明才智不弱于他的父亲,善于观测天象,担任天台管勾和天台长行之职。 ●天资聪颖 武亢是位少言寡语、不苟言笑的人。金史列传第六十九记载:子亢,寡言笑,不妄交。尝与一学生终日相对,握筹布画,...[详细]
吴可 宋代诗人、诗评家。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今南京市)人,一说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大观三年(1109)进士,曾官于汴京,先后任团练使,武节大夫等职。宣和末辞官。建炎后,转徙楚豫之间。吴可诗颇为当时文士所推重,今《藏海居士集》内存诗58首。他生当南北宋之交,历经流离转徙。其《...[详细]
吴可椟 (1812——1879),兰州人,故居在南府街 (今城关区金塔巷91号)。其门楣上有双钩木刻隶书:“吴柳堂先生故宅”。 清道光三十年(1850),吴可读中庚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咸丰九年 (1859)分校顺天乡试。因母丧扶柩归兰,主讲兰山书院,旋奉旨帮办甘肃团练。...[详细]
吴宽 (1435——1504)明代大臣、书法家。字原博,长洲(今吴县)人。 少时勤奋好学,对先朝典章如数家珍。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专典诰敕修《宪宗实录》,粹然笃实,为当时馆阁巨手。 善诗文书画,尤工行书吴宽(1435~1504) 明代诗人、散文家。字原博,号匏庵。长...[详细]
伍来成,增城新塘沙贝村(今新何村)人。原是新塘火车站工人,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0领导下的革命活动。 1926年加入中国0,任增城第一个0组织新塘支部的-。时值省港大-期间,他带领支部成员在工农群众中积极活动,建立了粤港澳同德工会新塘分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支持省港大-,支持广东国民0北伐。19...[详细]
吴兰(?-218),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后降刘备。在汉中对曹操的战役中被阴平的氐族人强端所杀(《三国演义》中则描写为被曹操次子曹彰所杀)。 刘璋手下部将。刘备入西川并攻打雒城时,吴兰投降。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兰与魏军作战时战死。生卒 终属 蜀籍贯 青州山东官至 将军相关人...[详细]
巫兰英(1955~ )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河南滑县人。1973年入选河南省飞碟射击队。多次代替男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1978年在全国射击分区赛中,获女子组比赛冠军。同年,在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上,与男队员一起夺得男子双向飞碟射击团体第三名。1979年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再夺男子双向飞碟冠军,并以19...[详细]
吴历,1632年生,1718年逝世,江苏常熟人。本名启历号渔山,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 吴历: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虽然他社会地位较低,但却不俯仰权势、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详细]
吴凌云(? -1863)又名吴元清,新宁州渠芦村(今渠黎镇渠芦村)人,壮族。家世务农,较富裕,清道光年间新宁州附学生员。他目睹清廷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遂结盟拜会,在渠芦以熬酒为掩护,秘密联络反清志士。成丰元年(1851年),新宁州知州庆祺以吴凌云“暗中串通歹徒,图谋不轨,为压窝赃’,之罪,把他逮...[详细]
吴明彻(512—578年),字通照,秦郡(今江苏)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吴明彻祖父吴景安,为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为梁右军将军,吴明彻是其幼子。吴明彻幼孤,其性至孝。十四岁时,见自家坟墓因贫寒而无法修整时,便辛勤地耕种,时天下大旱,禾苗焦枯,吴明彻心中哀愤,常坐在田中放声痛哭,仰天自...[详细]
吴铭道,生卒不详,清初诗人。字复古,贵池【今安徽省贵池县】人。铭道足迹半天下,游踪所至,山川形胜,摹写如绘,凭吊胜迹,感怀遗踪,每多豪宕激楚之音。著有《复古诗集》。附,吴铭道诗一首。刘景升墓东朝党锢竟流离,俊及名高亦可思。莫向呼鹰台上望,人间何限景升儿。 ...[详细]
吴南轩(1893-1980),1931.4~1931.6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40.5~1943.2吴南轩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 吴南轩,男,汉族,原名冕。江苏仪征人。1919年复旦大学预科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