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详细]
温如华(1947--)国家一级演员,艺术委员会成员,工旦角,宗张派。北京人。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后在北京军区服役。1972年加入战友京剧团,1982年转入北京京剧院,1991年为电影《霸王别姬》配唱,该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后在《白面郎君》中扮演郑天寿、在《仇女传》中扮演...[详细]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详细]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别名温八叉、温庭云,晚唐诗人、词人,花间词派代表词人。温庭筠出生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他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性喜讥刺权...[详细]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丹渊客”,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县(今属绵阳市盐亭县)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后裔。父祖均以农为业,家境贫寒。文同少时卖柴,曾受官差鞭打羞辱,遂决心刻苦攻读,以后做好官,为民除害。 北宋皇祐元年(1049),文同31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邛州军...[详细]
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详细]
一个领导干部,既是作家,又是教授,这在0高级领导层中并不多见。然文选德就是其中一位。 他1944年出生于湖南石门县磐石乡竹瓦村一个农民家庭,先入望仙树完小就读,毕业后考入石门一中,1962年秋,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即今湖南师范大学)。因为品学兼优,1965年即在党旗下宣誓。他孜孜矻矻,欲就事...[详细]
文彦博的祖先出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详细]
温彦博与他的兄弟温大雅、温大有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卿相才,曾被突厥流放阴山的温彦博最终成为与房玄龄、魏征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 温彦博出生...[详细]
文谟尧(1909~1972),字焕堂,凤县黄牛铺西街人,开明绅士。幼时在本街上私塾,后就读于凤县高等小学堂。1927年考入陕西省立中山中学,1930年入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测绘班,受训一年。毕业后,先后被派往西(安)兰(州)、西(安)汉(中)公路任监工员。1940年回凤,任黄牛铺初级小学...[详细]
文映江(1874—1950),字岷山,清末四川射洪蟠龙寺坝人,光绪拔贡,宣统元年赴京朝考,得官吏部录事。辛亥革命回乡,不参与民国政事,率妻儿耕种数亩田土,兼“设馆以糊口,卖文以济家”。文映江善诗文,轻写字,参加潼川府(今三台县)考试时,考官曾在他的试卷上批了“文盖通场,字丑八县”的评语。业余卖...[详细]
温玉成 温玉成(1915--1989.10.29),兴国县长冈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第十二团党总支-、政治委员,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二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详细]
温玉柱 温玉柱,1943年9月生,廉江市石城镇牙英石村人。 1961年7月参军。1973年,加入中国0,历任班长、排长、侦察科长、团长。 1979年2月,时任团长的温玉柱率领165师495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绩显著的495团荣立集体三等功。战争结束后,升任165师副师长。1980...[详细]
贾昌朝 (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详细]
温正彦(1914~1989)字缨硕。福建德化龙门滩霞碧人。德化高甲戏名艺人,民国时期德化高甲戏班班主之一,德化县高甲戏剧团导演、艺委主任。 温正彦于民国3年(1914)农历9月初3日生于德化县龙门滩镇苏洋村一贫苦姓吴家庭,两三岁时被卖至霞碧村温姓人家。养父苏志诚,霞碧人,因家贫无法成家,与本...[详细]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尔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详细]
温子良(1871—1944年),紫金县中坝镇良庄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参加了洪门会,封号鸿山,先后在本县和海陆丰等地发展洪门会员,进行反清活动,受清0通缉,出走南洋,在南洋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温子良回国,任中坝农民首领,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翌年11月19日,他率队配合周锋光...[详细]
斡道冲是西夏著名的学者,对西夏文化的发展和促进党项、汉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斡道冲,字宗圣,祖籍灵州,出生于一个汉族士大夫家庭,生年不详。他的先祖曾积极参与过李德明建立西夏的各种活动。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将临时都城由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迁至兴州(今宁夏银川),斡道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