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748,又名蒙归义,南诏第四代王。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继王位。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向剑南节度史王县请求统一六诏,并上报唐王朝同意,于是年 出兵征五诏,并击退吐善人侵势力,摆脱吐著的控制,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次年,唐王朝封皮罗阁为将进云南王、...[详细]
汉景帝之女,王皇后长女,汉武帝同胞长姊。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之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史记》中只有两处有关平阳公主的内容。所以对其生平为人,如今我们都已无法得知。平阳公主嫁于曹寿之后,汉武帝登基,因其皇后陈阿娇一直未曾生子,所以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位美貌女子,准备献于...[详细]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 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七爱诗·房杜二相国》)。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南行寓寿州。...[详细]
蒲大义(1916一1973),平昌县喜神乡人,出生在一个9口之家的贫苦农民家庭。他不满7岁就给地主作放牛娃。稍长,又作长工。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在喜神建乡苏政权后,他首先参加儿童团并任儿童团长。同年9月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3l军93师274团3营任通讯员。时逢反敌“六路围攻”,战争频繁...[详细]
普荷:(1593-1683)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晋宁五龙山人。天启中以明经人对大廷,明末至鸡足山为僧,法名普荷,字担当,一字通荷。曾师事董其昌。山水法倪瓒,风格荒率纵放;书法董其昌而变之,后多写草,其势瘦劲清奇,豪放有韵致。 渔乐图轴 ...[详细]
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作英,又字卓英、竹云、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嘉兴人。与任颐、吴昌硕、虚谷同为清末海上画派先驱。父辈在嘉兴城内卖饺子为业,家境贫寒。幼年由外祖父教读,数年之间即能文。后从师林雪岩,习八股帖括之学。清咸丰三年(1853)秀才。因家贫无钱继续读书求取功名,遂...[详细]
仆散揆(?—1207),金朝大将。本名临喜。女真族。姓仆散。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人。左丞相仆散忠义之子。 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大定十五年(1175),娶韩国大长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临潢府路赫沙阿世袭猛安。历近侍局副使、拱卫直副都指挥使、殿前左卫将军。因...[详细]
仆散安贞(?—1221),金末大将。本名阿海。女真族。姓仆散。仆散忠义孙,仆散揆子。 初充奉御。娶邢国长公主,为驸马都尉,袭胡土爱割蛮猛安。历尚衣直长、御院通进、尚药副使。转符宝郎,迁同知定海军节度使事。历邳、淄、涿州刺史,拱卫直都指挥使。 贞祐元年(1213),改右副...[详细]
仆散忠义(?—1166),金朝大将。本名乌者。女真族。姓仆散。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南白城子)拔卢古河人。婆速路统军使背鲁子,太祖宣献皇后侄。 为人谦以接下,敬儒士,善御将士,有大略。年十六,领本谋克兵,从完颜宗辅平陕西,以功,承制署为谋克。继从完颜宗弼(金兀术)取河...[详细]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详细]
漆璘,生卒不详。清代诗人。字仲深,又字龙渊,号东樵,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仁宗嘉庆三年【1798】举人。著有《思古堂诗抄》。附,漆璘诗一首金陵怀古江水滔滔去不归,后庭花谢美人非。多情只有台城柳,犹有东风作絮飞。 ...[详细]
钱倧(929—976年),原名弘倧,字隆道,钱元瓘第七子。后晋开运四年 (947年)六月,钱佐卒,钱倧承袭王位,为忠逊王。钱倧性刚严,即位后,亲自整饬军纪,大阅兵于碧波亭,并怒斥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干预政事。钱倧与何承训、水丘昭券商议驱逐胡进思。水丘昭券认为胡进思“党盛难制,不如容之”,钱倧犹豫不决...[详细]
钱俶(929—988),原名弘俶,字文德,临安人。钱元瓘第九子,钱倧弟。10余岁时即任内衙诸军指挥使、检校司空。忠逊王钱倧继位后,特将其从台州招回,参加主持相府工作。后晋开运四年(947),钱俶出镇丹邱归,胡进思等废忠逊王,迎钱俶于南邸,促其即位。钱俶谦让再三,并说:“务必保全吾兄,方能受命,否...[详细]
錢澧(1744~1795年)字東注,又號約甫,號南園,雲南昆明人,他個性剛直,敢當面指責大臣過失,名振於當時,從小學書法勤奮,初習王羲之又學歐陽詢,蘇東坡,還對秦篆漢隸下過苦心研究,最後則專攻顏體,其品德廣受敬重,所以清代中期後,往往學顏體皆效法他的字蹟至今。钱沣(1740~1795)清代官吏、...[详细]
钱沣(1740-1795)清代官吏、书画家。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 以直闻名 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详细]
钱坫(1741—1806),字献之,号十兰。钱塘之弟。卒年六十二少颖敏,有过人之资。顾家贫,无力就外傅,则闭户自力学,凡十三年,三《礼》、《左氏春秋》、《毛诗》、《史记》、《汉书》、许氏《说文》、杜氏《通典》以及马、郑、孔、贾之言,皆能错综其义。既补诸生,益困乏不能自存,乃走依詹事京师。君素劬学...[详细]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少年时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详细]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晚号田间,又号西顽道人。今石矶乡人。澄之父名志立,明万历诸生,以讲学为业。澄之幼从父读,11岁能文,崇祯时考取秀才。一日,御史某巡至安庆,大摆仪仗,威风显赫,进谒孔子庙,秀才都在圣庙门外迎接。他突然上前挡住车,扯毁帷帐,撒小便溅御史外衣,...[详细]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人。十五补诸生,有神童之目。初从长洲沈德潜游,颇擅属辞,为吴中七子之冠。既忽叹息曰:“经之未通,乃从而绣其鞶帨乎!”故闳览群籍,综贯六艺,勉为洽孰之儒。适紫阳院长王侍御峻询本邑人材于王鸣韶光禄,爰以先生对。鸣韶,盖先生之舅兄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