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适,名韬,字子容,又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南宫适言语谨慎,崇尚道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孟皮之女)嫁给他。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郯伯;宋大中祥符...[详细]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详细]
章要儿(506年—570年),吴兴乌程(今属浙江)人,散骑常侍章景明之女,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永定元年(557年),被立为皇后。永定三年(559年),陈武帝去世,章要儿立陈武帝侄子临川王陈蒨为帝,是为陈文帝。她被尊为皇太后。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去世,皇太子陈伯宗继位,章要儿进升为太皇太后...[详细]
卢光(506~567)字景仁,小字伯。南北朝时期范阳涿(今涿州)人。他性格温谨,博览群籍,精于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善阴阳,解音律,好玄言。北魏孝昌初年(525),始-府参军事,迁明威将军、员外侍郎。及魏孝武帝西迁,卢光在东部呼应,遥授大都督、晋州刺史、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西...[详细]
王雄(506年―564年),字胡布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 王雄身材魁梧,少时有谋略。初随贺拔岳入关,授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历任骠骑将军、大都督、侍中、岐州刺史、大将军等。大统十八年(552年),王雄率军攻下南梁的上津...[详细]
智瑶(前506年—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因“智”通“知”,故古书多作知瑶、智瑶,智氏出于荀氏,故又多称其荀瑶,时人尊称其智伯(同“知伯”),谥号曰“襄”,故为智襄子。 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前475年,担任晋正卿后,带领晋军南征北战,多立功勋,为了恢复晋国霸业,主动采取...[详细]
言偃(前506-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常熟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北学中国,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