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广旺(1929—1950) ,又名旺记,走马乡西坪村人。1945年4月,考入临江中学黄姚分校就读, 并受到该校的进步教师的启迪。1947年6月,黄姚中学教师陈伟东和桂东地下党员王家纪参加英家起义突围后,得到劳广旺等人带路,巧妙地避过敌人-,安全往外转移。 1949年12月,西坪乡人民政府成...[详细]
蒋在球(1929~1984),城郊乡七一村公所清水村人。贫农。1950年参加村农会工作,历任农会青年部长、互助组长、初、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中共大队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公社副书记、书记、革委副主任、公社管委会主任、县委委员、县贫协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第三、四届代表。 1951年土地改革后...[详细]
何光星(1929~1993),华容县新河乡人。1950年1月参加农村基层工作,1953年4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10月任新建初级社主任,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任新建高级社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次年3月任新河乡党委委员;1958年9月任新景人民公社新河大队党总支副书记兼大队...[详细]
杭观华(1929—1985),杭穉英女。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美术。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工作,曾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及北京市室外大型雕塑创作。1962年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牙雕艺术设计及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详细]
官布(1929~1984年) 男,蒙古族,阿巴哈纳尔左旗人。1942~1945年在旗小学读书。1947年春,参加男子锡盟干部团公安班学习,而后被分配到苏尼特左旗-工作。曾任治安股股长。1953年因骑马坠落受伤,退职回原籍。1956~1961年担任伊和高勒苏木乌力吉图生产队会计。1961年担任乌力...[详细]
葛德林(1929~1985),阳泉郊区南庄村人。1952年在阳泉二矿当工人,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调任二矿工会副主席,后当选为工会主席。他处处替职工说话,时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得领导和工人的信任和爱戴,多次被评为省、市、局、矿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1984年,省总工会授予他...[详细]
符亚伍(1929~1983),原名亚万,黎族,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江边乡人。家境贫寒。1946年,投身革命,成为琼崖纵队的一名战士,曾任班长。1954年复员回乡务农,曾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营长。1962年在江边公社邮电所当乡邮员,负责江边公社至冲山苗寨这条步班邮路的投递任务...[详细]
成汉庭(1929—1953) 大丰镇云城村人。贫农。壮族。初小文化。家庭出身贫苦,三代当长工。 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3月土匪-,他便跟解放军到大明山剿匪,扛弹药, 送情报。平定匪患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5月出国,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第116师348团3连当...[详细]
庄金柄(1929~1973年),潮剧演员,云霄城关人。父为小食挑贩,清末为镇城外江戏“玉荣笙”班票友。民国29年(1940年)前后,金柄就学集友小学,课余到“老振笙馨”潮音儒家剧社学戏。初学小生,在开锣戏《玉堂春》中饰王金龙、《万花楼》中饰狄青,得好评。民国31年,变声改学婆角,后家境窘困辍学,...[详细]
周廷彦,1929年6月生于北京市平谷县王辛庄乡大辛寨一个农民家庭。 周廷彦少年时代正处在日寇侵华、举国军民奋起抗战时期。1935年冬,汉奸殷汝耕组成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平谷沦为日伪统治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周廷彦的家乡大辛寨的东南和西北两个邻村都有日伪据点,敌人经常下乡骚扰,烧杀、-...[详细]
张子明(1929-1988.11) 张子明,原籍黑龙江省宁安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呼兰二中,康金三中、呼兰师范、农民中专任校长、书记等职。1970年创办呼兰农民中专,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艰苦创业,坚持为农村培养技术人员,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张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办长班为主,长短结合...[详细]
张余(1929.2-1980.1) 张余,呼兰县人。自幼爱好体育活动,10岁时,代表道文(今胜利)小学参加县田径运动会。后任小学体育教师。1951年在县田径运动会上,以11.4秒的成绩创呼兰县100米短跑新纪录。1953年参加全省运动会,一人打破省100米、200米和跳远三项纪录,震动全省...[详细]
张来法,字宜鑫,1929年生于安徽省霍山县大沙埂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姊妹五人,他排行0。张来法幼时读了两年私塾,因聪颖好学,秉性刚直,乐于助人,深得私塾先生及村里老人看重。后失学替地主放牛,饱尝生活的苦难。 1946年,张来法经在县邮局工作的哥哥介绍来到霍山县城,在一家私人印刷厂当学徒工。印...[详细]
张华昌,1929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县城关镇。随父母迁居昆明后,以荀极中的名字考入省立昆华工业学校。他是一个喜欢运动和爱好写作的青年,早上经常洗冷水澡,在运动场上是各种球类好手。他功课好,作文和书法更好,特别是他待人热情与见义勇为的性格,使得他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受人敬佩。 1945年8月15...[详细]
张代荣,1929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彭家乡一个贫农家庭。8岁那年,家里的几亩边角地,维持不住全家七口人半年的口粮。父亲张礼平一咬牙,叫儿子挑起竹篮随自己走街串村叫卖豆腐干。 有一次,父子俩来到广安县城,突然看见赶街的人东躲西藏。还未等父子俩弄清啥事,就听到天空的嗡嗡声,跟着落下几颗 ,在距他们...[详细]
张炳新(1929~1971),祖籍莆田县。少时家庭贫寒,9岁就在地主家干活,17岁当学徒。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加入共青团,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服役期间曾立三等功一次。1963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崇安县工作,先后任县五金公司仓管员、县食杂公司业务股副股长、县饮食服务站副...[详细]
游寿诚(1929~1958年),罗源县洪洋乡洪洋村人。1956年加入洪洋民兵营基干连,任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7年参加建造洋坪水库,先后3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并评为先进民兵。 1958年7月16日午洪水暴发,游寿诚受命前往水库坝顶接替看水员,发现未及时打开水库放水管,洪水已涨至...[详细]
徐祺(1929~1986),邵武萧家坊乡登高村人。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登高读完初小,即在家务农。民国32年(1943)到建宁县简易师范学校读书,于民国36年毕业后分配到邵武金石中心小学任教。 1949年12月,经组织调配到邵武县人民政府小教训练班学习,后在邵武县人民政府财政科工作...[详细]
项明全(1929-1947年)出生于阿城县城车站街一个工人家庭。1945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后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纵队五师十三团当战士。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被提升为班长。1947年12月31日,在解放彰武县城的战斗中,为给主攻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率领战士用刀劈开敌人据点的铁丝网,就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