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斌,1925年2月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双山埠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三年书。父亲刘克勤是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在父亲的影响教育下,刘洪斌兄妹三人积极为抗日救国搞宣传,站岗放哨,是“青抗先”和儿童团的积极分子。 1946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国民党反动派便发动了...[详细]
刘光荣(1925-1946),乳名扎根,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参加费东县大队,指导员为他取名刘光荣。1943年10月随县大队升级,编入鲁中军区十一团一连,任战士。在解放沂水、蒙阴、临沂、周村、张店等战役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并升任爆破队长。1945年6月在讨伐伪军厉文礼部的战...[详细]
刘德显(1925—1950)成武县孙庙乡刘土城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宣传员、书记员、副指导员、营副政委、团宣传股长、师青年科副科长等职。1949年,在长江西线荆门渡江作战中,他带领尖刀连三连,夜乘木舟渡江,占领了对岸的滩头阵地,三连获“突破长江英雄连”称...[详细]
梁容胜(1925—1997) 坦洲永一村人。知名中山民歌手。自幼跟父亲梁秋学唱中山民歌。1956年参加中山县文工团。1958年调往广东省华南歌舞团,为民歌独唱演员。除演唱民歌外,还钻研民族民间歌舞和音乐。1954年冬,与何福友一起赴北京献唱中山民歌,1960年随华南歌舞团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化艺...[详细]
姜玉殿(1925—1948)乳山县(今乳山市)北河崖村人。16岁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在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八十团二营四连任排长。是年,所在部队与国民党第八军展开激战,因弹药用尽,敌军攻入阵地,他率全排战士用 、石块猛击进犯之敌,枪毁石...[详细]
蒋德功 (1925—1974)沂南县薄家店子村人。 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率先组织互助组,翌年又联合21户农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他组织社员打深水井12眼,修小水库3座,修水渠7000米,并购水车10部,使500亩土地变成稳产、高产田。 1956年任高级社副社长,带领林业队封...[详细]
黄宗林 (1925~2015.3.22) 笔名中凌、星记。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轮训班。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苏南地委长江工作委员会单线委员,中共山东下坡区委副书记,上海国棉十二厂副书记、厂长,上海一棉厂书记、厂长,江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详细]
黄凤龙 (1925~1998) 朝鲜族。黑龙江牡丹江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沈阳市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导演系。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牡丹江市文工团、哈尔滨市松江鲁迅文工团、延边文工团创作员,延边歌舞团及延边话剧团副团长、编剧,延边文艺创作评论室专业作家。中国剧协延边分会副主席,延边人...[详细]
顾尔镡 (1925~1999) 江苏南通人。著名作家,原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民国33年(1944),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先后在南通地委、市委,南通市报,苏北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作协工作。青年时代参加过多种进步剧团的演艺活动。解放后,积极从事文艺创作活动,创作的话剧及其同名电视剧...[详细]
耿振印 (1925~1983) 笔名提章。河南登丰人。初中毕业。长期在家乡务农,1958年被选为登丰县文联委员。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王大爷和他的柳树》,短篇小说《俺家和俺组》等。同年(公元1925年)出生的名人: 顾尔镡 (1925~1999)...[详细]
葛尔乐朝克图 (1925~1999) 蒙古族。内蒙古科左后旗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解放军,历任骑兵师政治部保卫科长,军区政治部文教科长、编译处长、大军区政治部报社社长及文化部副部长,呼和浩特警备区顾问,副军职。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协第三届副主席,名誉主席,翻译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获...[详细]
高凤英(1925~1947),女。出生在泰县(今属泰州市)的一个渔民家庭。烈士。7岁开始学撑船下网,练得一身好水性。民国32年(1943年)结婚,丈夫外出拉车,婆母乞讨,她打短工,生活极端贫困。次年参加革命,斗恶霸,搞清算。不久,任双堡乡妇女主任。民国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在紫石县曲...[详细]
范政 (1925~1968) 吉林延吉人。中共党员。1938年后历任桂林中国救亡剧团团员,新安旅行团编委会主任,《儿童生活》、《儿童画报》主编,盐阜区总剧联副理事长,辽东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日报》记者,哈尔滨团市委宣传部长,沈阳市团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沈阳120厂党委书记。1941年开...[详细]
陈仲庚(1925.12-2003.2.6) 浙江嵊县人,心理学家。 1950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系,同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部心理系攻读研究生,兼任助教,1952年毕业。同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后成立心理系)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病理心理教研室主任,生理心理学专业...[详细]
陈永尚(1925—1966)乳山县(今乳山市)陈家屯人。出身农民家庭。在家乡期间,任村青救会会长、村武委会会长。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东海独立团、胶东军区十五团、辽东军区直属二支队、四纵队二十九团做侦察工作。后在四纵队二十九团九十二炮连任班长、副排长、排长、...[详细]
陈淑德(1925—1973) 女。青岛市崂山区东陈村人。全国劳动模范。13岁到沧口日商同兴纱厂(现青岛第八棉纺织厂)做工,1949年入青岛第三棉纺织厂当细纱车间络纱工。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青岛市最早的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她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详细]
陈可珠(1925~1949年),福州市马尾区快安人。祖父陈继上系前清秀才,父亲陈宜辉与伯父合营京果店及酒库,母亲林春妹原籍晓澳,自幼送给定安村林姓为女。可珠6岁上私塾,11岁时因父亲、伯父相继谢世,家道中落,靠家中一点积蓄到小学五年级插班。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以诗书、女红自娱,秀外慧中,颇有诗名...[详细]
陈宝凤(1925—1944)高青县寨子乡丁家村人。17岁参加民兵组织,担任班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飞行0组”,两个多月埋地雷90多个,0成功60多次,炸死日军4人、敌战马2匹,杀伤伪军61名,被称为“0大王”。是年冬,在高苑县城通往魏家堡的公路上埋设地雷,炸毁敌汽车1辆,炸死敌人4...[详细]
重布山,1925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1942年8月,重布山参加八路军滨海支队,在第二十六团当战士。因作战勇敢,他先后任六连机枪班副班长、尖刀班班长、一排副排长;194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重布山不但作战勇敢,在平时工作中也是好样的。1944年滨海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第二十六团在罗家丰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