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丈蜀 (1919~2006) 笔名芜茕、荀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1949年后历任香港《周末报》、广州《快活报》、武汉通俗出版社、中南文艺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第一、二届会长。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详细]
吴亚屋 (1919—1943)原名吴文祥。茌平县人。革命烈士。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平原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任一一五师华山工作团政治部主任。1940年1月任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第四营营长。194 2年初,任中共茌平县委敌工部部长。1943年初,任冀...[详细]
吴钦平,1919年11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西柳区城前村(现新泰市楼德镇城前村)。幼年时期家境十分贫寒。全家七口人,种着一亩八分薄地,一年所收无几,再加上反动政府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因此常年不得温饱。吴钦平10岁那年,父亲不顾家中困难,想方设法送儿子上学,吴钦平上了四年小学后,终因家庭困难,...[详细]
缪文渭 (1919~1996) 笔名秋虹、田文。安徽天长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北京文学讲习所戏剧专业。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天长县地下党交通员,民兵剧团团长,《淮南日报》记者,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总团副主任兼创作组组长,安徽省皖北文联副主席、 民间文学研究会主任,上海华...[详细]
魏佑铸(1919—2006)山东省莱芜县人。一九三五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苏鲁边区抗日义勇队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游击第三支队营教导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九团政治委员。 ...[详细]
王宗元 (1919~1971) 原名王钧元。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3年在热河、古北口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历任绥德特委秘书,陕甘宁边区政府、军事工业局秘书,西北军区文工团副团长、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长、文艺科副科长,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专业作家,《陕西日报》副总。1946...[详细]
王竹川(1919—1945)原名王渭源。临淄县安仁乡(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古城村人。中共党员。1937年加入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后被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三营,任八连副连长。1940年到山东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1942年返回清河军区,历任博兴县大队政治协理员、博兴...[详细]
王兴志(1919—1983)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本村组织抗日救国会,任会长。1940年后任临淄县四区粮秣站站员、渤海银行印钞厂股长,曾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天津合成化学厂委员会书记。1978年任天津日用化学工业公司党委书记。1983年...[详细]
王守福(1919—1980)桓台县田庄镇大庞村人。1952年组织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星火农业合作社。1953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后多次参加省劳模会和华东地区劳模大会。 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赴京参加农业展览会。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 整修全村64眼旧井,打机井25眼,使全...[详细]
汪润 (1919~2001) 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1938年在延安鲁艺学习。曾先后在晋察冀火线剧团、冀晋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央文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水上节日》,中篇小说《在林带线上》等。...[详细]
王历波 (1919—1985)原名岳永祥,曾用名岳干之、杜松。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盐场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山县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省革委常委等职。 ...[详细]
王晋(1919—1985)莒县城阳镇刘家村人。1944年,即任村干部,后任乡文书、乡长、社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办起农业互助组,翌年率先成立初级社,1955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出席省群英劳模大会,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出席农业部先-表会议。 ...[详细]
王继美(1919—1946)又名王瑞庭。枣庄市郭里集乡前小湾村人。汉奸。1939年参加中共在临、郯、费、峄四县边区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受训,结业后派往党领导的朱玉相部任排长。 1939年底部队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峄县支队,在二中队任排长。 1941年1月,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形势恶化,他丧失抗日胜利信...[详细]
王焕亭(1919—1966)又名洪涛。东明县大屯乡王屯村人。剧作家。幼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入乡村高小,因经济拮据辍学入中药铺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医从军,参加八路军东进纵队宣传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任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代理科长,创办抗日初级小学10余处,组建县立高小...[详细]
王大化(1919—1946)潍县(今潍城区)东关人。1935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后,去北平入艺文中学高中部读书。1936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为纪念爱国学生郭清用黑白版画描绘了“抬棺-”,遭北平政府通缉,-去南京,入国立戏曲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校迁往...[详细]
孙子源(1919—1984)原名孙培全。肥城市新城办事处孙家小庄村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36年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1938年初,参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自卫团组织部干事。1939年先后任中共肥城县二区区委宣传委员、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宣传股长,发动群众开展抗...[详细]
孙清野 (1919—1944)原名孙泉祥。阳信县小孙村人。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任阳信县委书记。他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39年5月以后,历任鲁北地委青年部长、阳信县工委书记(东部)、中共沾阳县委书记、中共冀鲁边区三地委宣传部长、中共商河县委书记、中共商惠县...[详细]
孙健民(1919—1946)济南人。初中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韩复榘第三路军汽车兵部队学习驾驶。抗战爆发后,脱离韩部投入鲁西北范筑先将军的部队。1938年冬,孙健民随泰西抗日游击队十支队并入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任宣传队教员。1940年初任宣传队队长。1942年调挺进剧社任副社长,同年年底调冀鲁豫...[详细]
孙长增(1919—1951)莒南县王家埠墩村人。1943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宁高桥战斗中缴获冲锋枪1支,歼敌40余人,立大功1次。在四平攻坚战和以后的辽西会战中又各立大功1次。1948年任排长。1951年2月在朝鲜三八线守卫战中牺牲。三十八军追授“人类和平幸福的保卫者”称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