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源,山西省新绛县王村人,生于民国8年(1919)。家境贫寒,念完高小后辍学,16岁到汾城县谦恒益钱庄当学徒。民国26年4月投身革命,参加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十团。第二年,到山西牺盟会洪赵中心区任政工员,发动群众,抗日除奸,斗争劣绅和国民党顽固分子,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冬,国民党顽...[详细]
刘黑仔(1919~1946)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广东宝安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先后在伯父家放牛和堂兄开办的药店帮工。民国27年(1938)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刘在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反顽斗争。民国28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惠宝人民抗日...[详细]
刘丹东(1919~1947),乳名克恭,学名焕彩,又名宝云、少斋、绍斋。人们所熟悉刘丹东的名字,是他入党后的最后一个化名。刘丹东1919年8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商县(今丹凤县)西河乡的刘家河村。因为他排行第七,故在龙驹寨一带,也有人称他为“刘家老七”的。 刘丹东的父亲刘清源,兄长刘筱斋、刘芬燃...[详细]
李树荣(1919—2014.9),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委员、巡视员、干事、科长等职,参加了清涧、直罗镇、东征、盐池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科长、-部长等职,参加...[详细]
李顺天(1919~1984) 山西省曲沃县人,北京大学肄业。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曲沃县地下党组织部长,常入沦陷区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1948年随部队南下,8月由陕南区党委派任中共白河县工委书记,当时,“左”倾思潮严重,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对敌斗争方针从部队带到地方...[详细]
李树槐(1919~1989) 本县砖庙乡阎家山村人,出身贫农家庭,1934年10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游击支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1947年先后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八路军总部、西柏坡中央后委搞警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科长、警卫局处长、副局长、机...[详细]
李舒(1919-1955.5) 李舒,原名李铮,辽宁省新民县人。幼年孤贫,依赖母亲做佣人度日。1934年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学习。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2月,任中共呼兰县委书记。李深入实际,善于总结推广经验。在台屯区发现周本生小组...[详细]
黎时俊(1919~1951)平利县大贵乡人。自幼读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某军团长时,率部在河南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身负重伤,送至重庆疗养。内战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中央训练团中校中队长、安康保安副司令兼平 利县代县长等职,积极追随蒋介石走向-道路。19...[详细]
李任之(1919~1983) 李任之,原名李包吉,曾用名李志中、李天民,广东东莞人。生于贫农家庭。他出生才5个月,其父即辞世,靠祖母与母亲抚养。母亲为使其继续求学,到马来西亚庇能埠做工,病逝异邦。 30年代,李任之受到进步教师的思想影响,向往光明,追求革命真理。民国24年(1935),他...[详细]
林心平(1919-1942)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 原名梁玉。女,1919年2月2日出生,浙江平阳人,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参加革命,在上海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11月赴延安抗日军...[详细]
林廷群(1919~1980年),闽侯县人。14岁入“沈绍安兰记”漆器店学艺。民国28年(1939年)出师,后在家制作漆器。1954年,成为西湖脱胎漆器研究小组成员。制作“南瓜盒”、“十种图案瓶”等作品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并获奖。翌年,在第二脱胎漆器厂当技工,擅长地底工艺。1956年,创作“脱胎瓜...[详细]
林权(1919~1982年),原名启錝、启宇,字祥权,闽侯县尚干镇人。民国22年(1933年),考入福建乡村师范。后就学重庆国立第九中学、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毕业后,进入南京农业实验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携家归闽,在福建省农事试验场任职。1950年,主持间作稻改连作稻试验,经3年取...[详细]
林清奇(1919~1945年) 林清奇,原名邱春梅,化名林寿山,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早兴乡张墘村。他9岁丧父,国民党民团营长林维邦把他收为义子,改姓林。民国27年小学毕业。后从漳平新桥返大田县城,报考军训教官,受训三个月,被大田县当局聘为教官。民国28年,他被派往广平小学任军训...[详细]
林其蓁(1919~1940年) 林其蓁,民国8年(1919年)出生在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聪颖,在念小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 民国24年,林其蓁到福州觉智中学读书,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忧心忡忡。翌年夏,他怀着抗日救国的迫切心情,从福州前往北京,在同乡、中共党员、...[详细]
林大森(1919~1945年) 林大森,又名作柱(大蕃胞弟),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 民国27年,初中毕业,回武陵小学任教员,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反大田县长廖基的斗争,迫使福建省府将廖基撤换。民国28年底,他随队前往南平开展恢复南、沙、尤根据地和重建菖...[详细]
林城(1919~1982年),又名林建神,民国8年(1919年)生于杉洋村一牧师家庭。民国15年,入杉洋培英小学就读。民国21~27年间,分别在古田县史荦伯初级中学和福州三一中学读完初、高中。 民国27年秋,进福建医学专科学校(址于今沙县,民国28年后改称福建省立医学院)。他兴趣广泛,才华出...[详细]
林璋(1919~1989年),祖籍东山,落籍云霄城关。14岁在云霄下坂怡正兴潮音班当演员,16岁起攻丑角,20岁到广东饶平赛春香班当老丑。22岁在诏安永乐班,拜名丑黄作珍为师。27岁参加广东汕头市老源正班,拜名丑杨世周为师。1954年4月参加云霄县潮剧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以...[详细]
李布德(19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平津战役、太原战役。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政委。 1919年出生。6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贫寒,辍学种田,兼卖木炭、青草和草鞋。 1932年,参加游击队、...[详细]
柯裕(1919年—1951年),芗城区天宝塔尾人。世代以农为业,家境清贫。小时只读两年书就失学,在家帮家务,干农活。民国33年(1944年),在村里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押送到南靖时,他逃跑被抓回严加管押。在解押到湖南地界时,一天晚上他和另两个被抓的壮丁,一起被关禁在破楼上。楼上距地面不高,他们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