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伯龙(1915——1989年)原名黑元吉,临清市前关街人。 自幼喜爱书画,启蒙老师有赫保真、赵望云等。20岁人上海美专得汪声远、潘天寿、黄宾虹诸名家真传。由于心领神会,技艺大进,遂在美术界崭露头角。尔后,潜心继承传统宗法元、明山水画名家风韵,同时外师造化游历名山大川,领略自然风光,细心观察...[详细]
于己午(1915—1942)原名于纪武,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上庄村人。1934年考入济南师范学校。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济南师范毕业后,到济宁韩复榘举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一年后分配到黄县北马乡校任校长。抗战爆发后, 他回到家乡,在牟平做发动、联系青年学生的抗日工作。1...[详细]
于洪锦(1915—1943)原名于洪珊。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南疃人。曾任中共胶东北海区特委书记,中共七大代表。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小学提前一年考入文登中学。1932年,在全省毕业通考中,成绩排第三名,获奖章。同年,考入济南省立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详细]
于逢 (1915~2008) 笔名李冰之。广东台山人。中共党员。1931年毕业于越南海防侨办初级中学。1935年参加上海进步文学活动。历任越南南定振华小学教员,上海集美堂书店,《救亡日报》记者、、特约战地记者,《柳州日报》副刊,广西宾阳开智中学教师,华南文联出版部部长、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协广...[详细]
于淳(1915—1985)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村人。1940年入党。历任文登县第三、四区区长,滨海区战时邮局、济南前线邮局、山东野战邮局、第三野战军军邮总局、豫皖苏交通总局局长,邮电部机要通讯局副局长,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局长等。 ...[详细]
于超 (1915—1984)原名崔金坡,字筱銮。临朐县人。1931年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学习。1933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7年乡师毕业后,回到原籍在县立书院小学任教, 秘密传播马列主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中共临朐县委秘书。在崔家河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崔家河特别支部。1...[详细]
袁水拍 (1915~1982) 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中共党员。肄业于沪江大学。1937年在香港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候补理事、会刊。后历任上海《新民报》、《大公报》,《人民日报》、文艺组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一、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全国第...[详细]
袁汝哲 (1915—1939)又名袁佰轮。金乡县鸡黍镇南李村人。1935年8月,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受中共济南市委派遣打入国民党“CC”特务组织,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密探情报、待机分化”的任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入陕北公学学习。19...[详细]
远千里(1915~1968)学名远保坤,又名秀昆、秀峰。河北任丘人。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在“少年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教育下,热心阅读新文学刊物,开始写诗,署名“千里”。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报名参加学生军,写诗做宣传。1932年保定二师...[详细]
殷承祯(1915-1990),湖北省崇阳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随营学校排长、司务长,红军学校青年干事、出纳,军委总供给部会计、材料科科长、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详细]
伊林 (1915~1979) 笔名伊琳。广东潮阳人。中共党员。1938年在山西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后历任山西太行鲁艺分校戏剧系教员,山西八路军总部剧团团长、政治指导员,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艺委会主任,东北《延边日报》社长兼总,东北电影制片厂艺委会秘书、导演,中央电影局...[详细]
衣光荣 (1915—1942)临朐县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他回本村建立情报站,传送情报。不久,他参加了杨国夫领导的抗日救国队伍。 同年5月23日,返回家乡,继续开展情报工作。1941年11月17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烙得他死去活来,但他坚贞不...[详细]
姚雨霞 (1915~2005) 笔名青苗、桑泉。山西临猗人。1939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32年参加左联山西分会,历任二战区牺盟会黄河出版社,二战区党政委员会资料员,陕西宜川中学教师,《国民日报》副刊主编,《益世报》、《黄河》、《骆驼文丛》、雷风出版社《雷风》杂志主编,山西大学...[详细]
杨作磊,1915年11月生于山东省单县曹马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5岁那年,贫穷无情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幼小的杨作磊与其父杨维臣及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 杨作磊幼年聪明,爱好学习。尽管家境贫苦,家中老人还是想方设法让杨作磊上了学。十分懂事的杨作磊,上学后勤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5年夏,杨作...[详细]
杨州翰(1915.11.25-1989.11.16) 祖籍江苏省苏州市,生于北京,西方文学史家。 1915年11月25日生于北京。1933年入北京大学英语系。1935年赴瑞士协助美学史家喜龙仁编写英文本《中国绘画史》。1938年回国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英文系学习,1939年毕业。193...[详细]
杨成礼(1915~1972),卫固镇小寨村人,自幼家贫如洗,饱受艰幸。1938年毅然离家,参加了地方抗日游击小组,负责交通联络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成礼调任桓台县第五区中队副中队长。经常单枪匹马地活动于卫固村大寺日伪军的巢穴周围。他艺高胆大,枪法超群,百发百中;加之每与...[详细]
杨波 (1915~1994) 原名杨天生,笔名孤萍。重庆忠县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历任小学教师,民族先锋队队员,金箭社成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会员,成都《新民报》、《时事晚报》、《捷报》副刊,上海文协组创作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秘书,上海市文联专业作家。1935年开始发...[详细]
徐冠苏(1915~1949),涟水县徐集街人。烈士。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1930年)8月参加涟水“八一”-,失败后被捕,脱离了组织关系。被保释回家后,曾任小学教师。 日军侵占涟城后,他受抗日民主政府保卫部的派遣,打入日伪组织,搞情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盐阜区委社会...[详细]
薛汉三(1915—1943)原名薛士杰。乐陵市城关镇东关人。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后,曾任乐陵县动委会主任、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39年10月任阳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相继任中共匡五县(今陵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二地委除奸部部长等职。1943年春,回新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