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菏泽市> 单县人物

杨作磊

[公元1915年-1950年]

杨作磊为[公元1915年-1950年]

  杨作磊,1915年11月生于山东省单县曹马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5岁那年,贫穷无情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幼小的杨作磊与其父杨维臣及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
  杨作磊幼年聪明,爱好学习。尽管家境贫苦,家中老人还是想方设法让杨作磊上了学。十分懂事的杨作磊,上学后勤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5年夏,杨作磊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单县中学。这时,适逢中共地下党员高文甫在单县中学任教,在高的引导下,杨作磊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时,杨作磊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鲁迅等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和马列主义的书籍,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民族意识不断加强,他不仅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而且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在心灵的深处萌发了追求真理、解放民众的欲望。高文甫见他思想进步,敢于斗争,,于1936年9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时,单县国民党反动派奉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了监视镇压进步学生,网罗了一部分落后学生同国民党特务组成了“蓝衣社”。一时间,-活动异常猖獗,气焰十分嚣张。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杨作磊同单县中学中共党支部的其他成员,在高文甫的帮助下,联络了一些进步同学成立了“深心改造团”(也叫东关社),与“蓝衣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36年10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在绥远英勇抗击日寇。消息传来,杨作磊不顾校方反对和国民党特务的威胁,毅然发动同学和社会进步人士,同群众一起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援绥抗战声援活动。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杨作磊又在全校开展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宣传活动,以此激发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和的抗日救国热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仓皇而逃。单县中学准备南迁,校方动员学生-。杨作磊、魏钦公等在单县中学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动同学组成“吼声文艺社”,发表反对-的宣言,并领导同学走上街头,举行了大规模的--活动,和反动当局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1月,日军展开全面进攻,情况日趋危急。学校-南迁。杨作磊毅然回到了故乡曹马集。在乡下,他同村民刘洪运以举办夜校和小学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宣传共产党主张,揭露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所犯的种种罪恶,号召每个有志气的中国青年,树立民族自尊心,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去。为了更好地领导群众抗日,他组织建立了曹马党支部,发展了几位进步青年入党。同年12月,杨作磊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负责张寨抗日自卫队的组建和中共单县县委的筹建工作。县委成立后,杨作磊任县委委员。
  1939年,党中央为了掌握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决定各地分局派报告团到延安汇报工作。杨作磊当时是单县县委宣传部长,参加了山东分局报告团。完成汇报任务后,杨作磊被留在中央党校学习。在这期间,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先后学完了《联共(布)党史》、《党的建设》、《列宁主义问题》等课程。学习结束以后,他回到山东湖西地委任党校理论教员。
  1943年,日寇对湖西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敌人推行“囚笼政策”,妄图通过在根据地内挖-沟,修筑碉堡等形式,一口吞掉抗日力量。面对这恶劣、复杂、困难的环境,杨作磊决定到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去。于是,他请求党组织到对敌斗争的前线曹芳工委工作。他说:“干革命任何时候都有困难,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共产党员就是要克服这些困难。”在对敌斗争中,他机智勇敢,胆大心细,常常一人周旋于敌人的眼皮底下。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困难,他从来未叫过苦。194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杨作磊在黄堆区劳累了一天,返回途中被两个伪军抓住。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未等敌人搜身,就把随身携带的钱扔向远方。当两个伪军争着抢钱时,他乘机逃出虎口。为了扩大抗日力量,他还通过多方面工作,把曹马北炮楼的伪军小队长许克玉争取过来,使其为八路军传递情报、提供弹药。后来许克玉在八路军“拔钉子”时,带队起义,加入了八路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单县光复,杨作磊任中共单县县委书记。
  1946年,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奋起还击。同年8月,刘邓大军第一次破袭陇海线。杨作磊身先士卒,带领县大队参加了战斗,并组织群众做好支前工作。同时,他还带领县武装力量随独立旅返回单县开展活动,深入群众,了解敌情,镇压反动地主,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在革命斗争中,杨作磊不仅自己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同时全家人也都陆续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弟弟、爱人、妹妹、弟媳等七人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并成立了家庭党支部。他们在为解放军传送情报、稳定群众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了湖西地委的表扬。
  1947年,杨作磊被调到湖西地委任战勤指挥部动员部部长。工作中,他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在同地方一些上层人物、开明人士的交往中,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工作开得很有成效。1948年,他调冀鲁豫区党委工作,后又调到平原省省委工作。
  1950年春节,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喜庆的气氛格外浓厚。此时,已担任省委秘书长的杨作磊,想得更多的是群众生活。春节刚过,他就带领省委工作组到农村基层检查救灾工作。他不顾身体有病,深入实际,走访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家家户户。他还亲笔向省委写了三份调查报告,如实反映救灾情况及灾区群众的要求,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长期的艰苦工作使杨作磊积劳成疾,于1950年4月11日在濮阳哈利逊医院不幸病逝,年仅35岁。平原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5月3日,平原省委机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省委负责人高度评价了杨作磊的一生。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黑伯龙 (1915~1989)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
向奉之 (1915~1947)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孔繁阁 (1915~1947)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林菁华 (1915~1971)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李高朋 (1915~1947)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 更多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
杨村夫 (1919~1950)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程福勋 (1898~1950)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刘德显 (1925~1950)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
黎连俊 (1898~1950)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魏瑗 (1921~1950)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唐绍典 (1872~1950) 革命烈士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 更多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