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平非(1915—1988),又名拱华。毕云程长子。1933年考入浙江大学,在校积极参与组织爱国-。1936年随邹韬奋赴香港,任《生活日报》助理。1937年4月,在浙江大学秘密建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浙大支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受党组织指派,参加由宋庆龄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发起成立的...[详细]
安顺福(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八女投江”烈士之一。 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详细]
学生时代 1915年,昂山生于缅甸中部马圭省那卯镇(Natmauk,又译“纳特曼克”)。1933年,入读仰光大学,很快成为学生领袖,尔后担任仰光大学学生会执委并与校内刊物《孔雀之声》(Peacock's Call)主编。1936年2月,因拒绝透露《孔雀之声》上一篇反英文章(Hell Houn...[详细]
邹树春 (1915-1986),吉林省怀德县人。先后在农村小学、长春中学就读。1932年他回到长春市,在慈善团体"佛教会"修练佛教。1934年,在范魁三资助下,去北京聋哑师范专修科学习,专修聋哑教育。毕业后,到长春开始筹办学校,成立了"聋哑学校董事会",由当时的社会名流孙氏南任董事长。19...[详细]
朱殿超(1915--1981)延寿县人。在吉林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接近进步同学,读过马列的书,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进行爱国活动。曾被捕入狱,因查不出证据被释放。斗争使他坚强起来,在革命同志的帮助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回到延寿,担任康生院(禁忌鸦片的单位)院长。 1945年9月3...[详细]
钟生溢,1915出生于江西兴国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副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五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详细]
钟池,长汀县宣成乡人。民国四年(1915)生于贫农家庭。十八年(1929)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担任司号员。二十年(1931)十一月,入中央红军学校学习5个月,后任红四军通讯员、排长、连指导员,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参加直...[详细]
钟炳昌,1915年生于江西兴国县樟木乡,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供给部、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详细]
郑重,原名陈钟万,1915年3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城内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启蒙读书,13岁高小毕业,后赴省地政局土地丈量训练班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14岁考入省立第八中学读高中。他勤奋好学,能诗会画,品学兼优。 郑重的青少年时期,-、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详细]
郑衍宗(1915~1982年),又名际林,生于民国4年(1915年),福鼎县前岐凤桐村人。少时就学于前岐小学,受校长王宏文等人的革命启蒙,积极参加革命秘密斗争。 民国27年3月,衍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中共鼎平下东区组织科科长,受组织派遣,以凤桐小学校长之职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详细]
赵希愚(1915~1967),曾用名赵希育、赵敏之、郝浩、朱逸民,商南县城后营人。体微胖,深度近视。 民国十九年(1930)考入西安中山学校,阅读进步书刊,参加进步活动,其间祖父与父亲因与国民县政府官员不睦,官方以通匪罪将其同时杀害。激起他对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憎恨,对光明的向往。民国二十一年(...[详细]
赵兰英(1915~1937),女,今靖边县青杨岔镇大台人,共产党员。18岁时由父母包办嫁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青杨岔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由,赵兰英大胆地找到政府负责同志,请求解除自己的婚姻。新政府满足了她的愿望,并吸收她为乡政府妇女干部。不久,赵兰英与东...[详细]
张林召(1915—1987),女,隆坊镇人。农民,文盲,自幼喜爱剪纸,擅长人物造型。作品曾参加延安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与中央美术馆举办的延安剪纸展览,并曾在《美术》杂志发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美术专家的重视和好评。张林召的作品已销往国外,美术评论家钟阿城评价说:“张氏的剪纸造型是中国民...[详细]
原福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红军老战士、副兵团职待遇)。 张政是山西省阳曲县泥屯镇赤泥社村人,1936年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伍。他历任干事、股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原解放军政治学院...[详细]
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 张铚秀1915年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虹桥村农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中队长等职,参加了江西田里、金华山,湖南松山...[详细]
张俊胜(1915~1937) 后山村人,从小劳动,体壮力大,秉性刚强。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党,走村串户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参加红军。 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先后参加过慕家塬、猪头山、尚家塬、红山庙、大王庙等多次战斗,立功数次。 1935年,红军四支队改编为战斗...[详细]
张锦辉(1915~1930),女,中国现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她的事迹已收入《中国现代少年英雄传》(共青团中央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的单行本)。金砂乡西湖寨人。民国16年(1927年),在堂兄张鼎丞、表兄丘礼荣、大兄张福升等人的影响和鼓励下,成了张鼎丞创办的金砂平民夜校的首批女学...[详细]
张火瑞(1915~1945年),原名张良玉,又名张北珠,官陂人。民国24年(1935年)底参加闽粤边红军独立营。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卢胜在乌山扩充红三团,为克服“漳浦事件”和“月港事件”后的困难局面做了大量工作。民国27年初,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张火瑞服从革命需要,留在乌...[详细]
张和(1915—1967)湖南省浏阳县人。读过两年私塾,从小学裁缝,当学徒。张和的父亲是1927年入党的党员,在浏阳县苏维埃政府工作,哥哥是浏阳独立团政委,1930年在战斗中牺牲。张和15岁随父亲参加红军,担任过浏阳赤卫2师警卫营班长。 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