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荆门市>

郑重

[公元1915年-1945年]

郑重为[公元1915年-1945年]

  郑重,原名陈钟万,1915年3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城内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启蒙读书,13岁高小毕业,后赴省地政局土地丈量训练班学习和工作了一段时间,14岁考入省立第八中学读高中。他勤奋好学,能诗会画,品学兼优。
  郑重的青少年时期,-、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郑重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为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担忧。他进入高中时,除了认真完成学校的课业外,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特别是在读了鲁迅、邹韬奋和高尔基的书以后,他逐步受到革命思想的启发和熏陶,认识到在内乱外侮、民族危难的时刻,唯有抗日图存才是出路。于是,他便毅然投身到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并组织“读书会”,宣传抗日,-。不久,他结识了从上海回来的共产党员王铭鼎和原中共江陵中心县委副书记杨茂新等人。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郑重于1935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郑重还在学校学习,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抗日宣传和组织发动群众上,同学们都风趣地说他像个“职业革命家”。
  就在他初露锋芒的时候,学校当局以破坏校规为由,于1936年秋勒令他退学。对于这一“处分”,他只是淡然一笑。
  1936年10月,以杨茂新为书记的荆沙地下党支部在公安正式成立,王铭鼎管宣传,郑重管组织。按照支部的决定,他以八中为重点,在荆沙地区的青年学生、店员和社会青年中秘密开展活动,发展党的外围组织。
  暑假过后,郑重在“读书会”的基础上,秘密组织了“反帝大同盟”。这个组织的宗旨是抗日救亡,以读书、研究时事政治为活动方式,团结进步学生和社会上的爱国青年起来开展抗日活动。同时,他先后发展了郭昶运、陈焱、李宗杰和章洛等人入党。八九月份,他以“反帝大同盟”为核心,组织八中学生30多人参加抗日宣传队,深入本县和邻近的枝江、公安、石首、监利等地广大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宣传队每到一地,就向群众宣讲日军暴行,高唱《救亡进行曲》、《大刀歌》、《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歌曲,演出活报剧《张家店的一角》、《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揭露了日军烧杀-的暴行,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抗战爆发后,郑重和杨茂新先后几次到武汉找上级党组织联系。其间,他参加过“武汉学联”和“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一些活动。直到汉口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他才和董必武取得联系。11月,湖北省工委派于光远到荆沙,审查荆沙地下党支部。通过认真审查,于光远代表省委承认了郑重他们的支部,并命名为荆沙特支,郑重仍为其主要负责人之一。年底,郑重等人又在沙市发展了一批党员,组建了沙市支部。
  1938年2月,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更为广泛地团结爱国青年,根据省委决定,郑重把秘密的“反帝大同盟”转为半公开的“青年救国团”。他在自己家里和王铭鼎一起组织召开了十多人的会议,正式成立“青年救国团荆州分团”,选举黎竟平为分团团长,唐杰负责分团宣传工作。又派八中的“青救”代表李宗杰出版团刊《荆沙民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消息。
  1938年3月27日,中共武昌区委成立,省委调郑重到武昌区委工作,任区委工运委员,同时兼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为便于开展工运活动,郑重这时才将原名陈钟万化名为郑重。他经常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运用各种方式发动工人,建立工人组织,并注意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但国民党武汉当局不让共产党发动工人、组织工会,甚至搞其他组织也不准用“抗日”的名义,只准用含意不清的“抗敌”的名义。郑重遵照我党抗日-政策,不在名义上去纠缠,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工人参加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如青年救国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蚁社、中国青年救亡协会等。他还在裕华等纱厂组建抗敌工作团,在申新、民生等纱厂和邮政、码头、制呢工人中组织时事座谈会,在书店组织读书会,在店员中组织战时常识训练班等等。由于他的艰苦努力,很快就掀起了武昌工人抗日救亡运动0。4月7日至13日是国共合作的武汉市举行的“抗敌扩大宣传周”,开展全市性的宣传、-、-等群众活动。郑重组织了武昌的复兴、大成、裕华、民生等纱厂和人力车、码头等行业的工人1000多人投入这一活动。他组成宣传队、演剧队到闹市街头宣传演出。在宣传周的最后一天,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声势浩大的--,国民党当局起先表示同意,后又反悔破坏。郑重毫无畏惧地率领工人队伍,不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康泽等人制造的假空袭警报之威胁,坚持在大街上--。
  为了维护工人建立组织和开展救亡活动的民主权利,郑重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应该坚持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应该领导改善民众的生活的斗争”的指示,准备在武昌裕华等四个纱厂组建工会组织。国民党武昌区-科长刘培初先表示同意,但提出由他派人进厂筹备。在工人极力反对、据理力争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实行工人民主选举的协议。选举结果,当选者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如民生纱厂选出的86名组长中,参加时事座谈会的就有60名。刘见选举结果对他们不利,又反悔,不同意成立工会。慑于群众压力,他最后还是答应各厂选出五名代表,用“组长召集人”的名义开展活动。郑重为顾全大局,说服工人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了让步。其实,所谓“组长召集人”和各厂“抗战服务团”,与工会虽然名义不同,但实际上都起了工会的作用,在领导工人进行政治、经济斗争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民新纱厂要求发红利,第一纱厂失业工人要求发失业费等斗争,都取得了胜利。党领导的这些斗争,锻炼培育了一批工人骨干,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组织。到6月21日武昌区已发展党员150人,其中工人党员81人。
  日本侵略军正式展开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后,郑重积极响应省委工运部提出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工人去陕北延安”的号召,带领工作人员下到工人群众中作动员工作,使大批青年工人奔赴抗日前线。
  8月,日军开始逼近武汉,省委下发大批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传单,要求各地迅速散发张贴。郑重亲自参加了这一行动。一天夜晚,他在大街上张贴传单,被国民党警察发现,抓到警察局。一路上,他拿出抗日救国宣言,边走边向围观的群众散发,并问群众传单上讲的对不对,该不该张贴。群众回答说:“讲得对!该贴!”在警察局,他见桌上放有浆糊,便拿出一张传单贴在门房的墙上。郑重的行动,触怒了国民党警察局,于是将他关押起来。此事很快传到了中共湖北省委,当夜,中共湖北省委和中共长江局出面交涉,他才得以获释。
  随着战局的发展,武汉沦陷已成定局。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及时作出决定,将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组织发动农民,准备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郑重以国民党第四十八军赴英山工作团成员的合法名义,到英山县秘密恢复和发展中共党的组织,为创建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做准备。
  英山为大别山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英山为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国民党“围剿”、主力红军撤走后,这里的党组织才停止了活动。郑重到英山后,首先找到党派来工作的王枫和当地仅存的老党员姜克东、傅新棠、林岩等人,积极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不久就建立了地下党英山县工委,郑重任书记,王枫管组织。1939年2月,鄂豫皖边区党委派魏文伯、李静一到英山组建英山县委。后又改称中心县委,领导英山、太湖、罗田、乐西等县的工作。魏文伯任中心县委书记,郑重任中心县委军委书记(公开职务是英山县抗日自卫大队政治部主任)。同时,建立了新的英山县政府,共产党员杨必声任县长兼自卫大队大队长。
  郑重主管军事,他首先将国民党英山县常备队整编为抗日常备自卫大队,并吸收大批进步青年入伍,使这支原来只有三四十人的武装迅速发展到100多人。自卫大队从大队长到分队长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从而保证了部队的战斗素质。
  在抓好军事工作的同时,郑重还利用自卫大队政治部主任这一合法身份,配合县长杨必声发动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锄奸、清匪、反-污吏的斗争。如前任县长傅盐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公款30万元,且0漏税、贩卖鸦片,经人民代表大会揭发斗争之后,威风扫地,陈诚只得将其调往重庆。另外一些罪大恶极的汉奸和有严重-0罪行的区、保长,依照法律程序,在经过公开审判后,全部处决。这次斗争,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英山25万人民无不为之拍手称快。
  此外,郑重还为培训地方各级干部做了大量工作。英山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和县政府合办的抗日救国训练班(包括“青训班”、“妇训班”、“学生军”),在郑重的具体领导下,共办了八期,从而为基层组织和地方武装培养了大批骨干。在办训练班的过程中,郑重除了作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外,还担负了繁重的讲课和编写教材的任务。
  郑重全局观点很强。他与杨必声一起通过-关系从国民党第一七六师师长区寿年(蔡廷楷的外甥)处弄得一批崭新的0弹药时,首先想到的是主力部队的需要,于是主动挑选了200余支枪亲自送到边区部队,尽管他所指挥的自卫大队的武器装备也很缺乏。
  1939年夏,日伪军先后纠集八万人三次“扫荡”英山。郑重和杨必声立即组织自卫大队和区、乡武装,紧密配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区寿年师和第四十八军一部反“扫荡”,先后俘虏和毙伤日伪军500余名,威震中原。为此,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特地视察了英山,并说如果各县都能如此,抗战一定胜利;李宗仁授予英山县“第五战区模范县”称号,并传令嘉奖。
  1939年6月中旬,党改派郑重到黄梅县工作,任中共黄梅县军委书记。后来新四军江北游击队第八大队成立,他又兼任政治部主任,和大队长邹一清、政委桂林栖一道率部在黄梅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当时黄梅山区已为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的广西军占驻,他们顽固推行消灭共产党的反动政策,大肆向第八大队进剿。由于指挥上的错误,八大队损失惨重。八大队失败后,黄梅的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郑重乃经宿松、太湖等地到金寨县白水河向鄂豫皖区党委汇报情况,区党委即调他前往新四军第六大队工作,同罗厚福、熊作芳一道率部活动于罗山、礼山、麻城、光山一带。
  年底,鄂东地委调郑重到孝感开辟工作。他同赵辛初一起组建了孝感县委,赵辛初任书记,他任副书记兼鄂东游击总队政治部主任。当时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正准备东进,反击国民党鄂东保安司令陈汝怀组织的“百日围剿”,扫除新四军东进障碍,迅速恢复大小悟山抗日根据地。当时孝感、黄陂一带“红学会”的势力很大,他们对新四军很不理解,拒绝新四军进村安营扎寨。为了争取“红学会”同新四军合作抗日,郑重亲自到黄陂肖家湾、汪家畈“红学会”首领所在地做-工作。一天,会首在一个祠堂里开会,郑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去做工作,不料被哨兵阻拦。“你们是什么人?”哨兵厉声问道。“我们是新四军的代表,特来拜见贵会首领,请禀告。”郑重和颜悦色地回答。哨兵闻言进去报告,传出只准郑重一人进去的命令。警卫员和随来的两位同志担心他的安全,不愿让他一人进去。郑重面无惧色,当即由一名小头目带领,大摇大摆地走进祠堂。他向会首们晓以抗日大义,很快转变了这些会首对新四军的敌视态度,并愿同新四军共同抗日。接着,郑重又收编了萧金彪的六七十人的地方武装,然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拥有100余人的孝感县游击大队,饶明太为大队长,萧金彪为大队副。此外,郑重还在全县组织了一些不脱产的武工队。这些武装,在郑重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指挥下,积极进行反日寇“扫荡”和反“摩擦”的斗争,很快就建立了孝感、黄陂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日伪军出动四五百人,对我孝感、黄陂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郑重率领鄂东游击总队的一个警卫连和县游击大队共200多人,进行了英勇地反击。
  为迅速扩大孝感抗日根据地,建立地方抗日民主政权,6月上旬,郑重组织挑选了50多名骨干,在集训五天后,组成两个工作队,深入到大庙、同乐、同仁、同义、梨林店和白沙铺镇开展建党建政工作。仅两个多月,就发展了七个党支部,并在七乡一镇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府。不久,郑重又组建了中共孝感县第二区区委和区政府、区中队及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开辟了以白沙铺为中心的小块根据地。8月,他又带工作队开辟了孝感三区,并兼任这个区的首任区委书记。
  1941年1月,郑重执行鄂东地委指示,重返浠(水)、蕲(春)、黄(梅)、广(济)山岳地带与沿江湖区,率领游击队配合新四军路东纵队主力,大力发展鄂东,继续东进鄂皖边。春节前夕,他率部队从蕲春出发,疾驰100余里,于腊月三十夜袭广济城,大败守敌。
  这年夏天,郑重担任中共黄梅县委书记。11月,他将黄梅地方游击武装独立二团改编为第十八团,自兼该团政委,团长为张海彪,该团属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所辖。他率部活动于江南及鄂皖边一带,抗击敌顽,不断扩充部队。不出半年时间,部队即由原来的三四百人迅速发展到100余人。
  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领导都十分器重郑重,1942年春,任命他为中共蕲(春)黄(梅)广(济)中心县委副书记,并任鄂东地委委员和鄂东游击总指挥部指挥长。8月,鄂皖边军分区成立,司令员是张体学,政委是刘西尧,他为政治部主任。这一时期,他带领新四军五师独立二旅四十一团和地方游击武装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郑重是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一次作战失利,部队士气低落,他和战士们撤到黄梅老周山上,在五祖寺内烤火取暖。等大家身子暖和后,他忽然说:“同志们,现在我们来‘捉汉奸’。”战士们一下子愣住了,当看见他将衣服脱下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要捉的是虱子。战士们都禁不住哄然大笑,沉闷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1943年初,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交给郑重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带领挺进十八团打通五师与七师的交通线。
  这条交通线从皖西的宿松,经太湖、岳西、桐城、卢江,最后抵新四军七师所在地无为县,全长约300公里,沿线均驻有国民党军。4月,郑重领受任务后,即与团长张海彪计划先入皖西山区建立游击区,然后再与七师联系。然而,当部队到达皖西山时,立即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部队只好退回蕲、黄、广。根据敌情,郑重便与张海彪商定将部队一分为二,大部由张海彪、田仁永带领,郑重亲率30余人的教导队先行出发。郑重率队途经蕲东大别山区、太湖、岳西、桐城、卢江等国民党和日伪统治区,昼伏夜行,历时二十余天,终于冲破道道-线,是年冬胜利到达皖中地区领导机关和七师师部所在地无为县严家桥附近,与七师接上关系。郑重此举受到七师及皖中党委的欢迎和五师领导的通令嘉奖。随后十八团分四批进入江南彭泽,与在当地活动的新四军取得了联系。郑重部和兄弟部队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肃清了周围各县十余股大小土匪,开辟了以彭泽为中心,包括至德、湖口、波阳、宿松、望江等县的一块规模较大而且较巩固的根据地,使江南江北、鄂、皖、赣边连成了一片。
  1944年元月,中共边江工作委员会成立,郑重任书记,管辖彭(泽)波(阳)湖(口)工委、彭(泽)至(德)工委、宿(松)望(江)工委,同时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基层政权。至此,郑重等完成了打通五师与七师的交通线的任务。
  1944年秋末,驻湖口、彭泽、东流、至德、安庆等地的日伪军集中5000余人的兵力,向湖西根据地进犯,郑重率挺进十八团和江南挺进支队在白莲桥展开反击。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他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在抢占鸣山有利地形后,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打死打伤日伪军千余人,击毙日军指挥官一名,迫使敌军撤围而去。
  新四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他们纷纷起来与日伪汉奸做斗争,先后秘密打死作恶多端的伪警察队长殷士义、死心塌地当汉奸的周小水和企图0妇女的三个日军士兵。一时间,境内安宁,日伪军不敢轻易来捣乱。
  这时根据地和游击区群众抗战热情更加高涨,许多农民子弟踊跃参加新四军,挺进十八团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武装。
  在开辟鄂皖赣边根据地的过程中,郑重十分注意团结地方干部及地方武装,放手让地方干部工作,做到尊重人才,知人善任。
  郑重对同志和下级关怀备至,自己却一贯艰苦朴素,从不特殊。按规定他每餐可另加一个菜,但他从未享受过。一次,他患重病,警卫员为照顾他的身体,给他炒了两个鸡蛋,他对警卫员说:“再不要找老百姓买鸡蛋了,我们要与老百姓同甘共苦。”部队每月发给团以上干部的营养补助费,他也从未领过。配给他的一匹马,他也很少用,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或给伤病员驮运行装。他的警卫员舒少斌,当时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青年,秘书蒋峥才15岁,他们都没脱孩子气,缺乏料理生活的能力。郑重把他们当亲兄弟看待,夜间同他们睡在一起,还经常给他们盖被子,一有空就教他们学文化。蒋峥年小体弱,又贪睡,晚上行军常常掉队,他就用绑带将蒋峥的一只手栓住,牵着行军。一次,部队在湖区行军,战士方克义失足落水,郑重急忙跳下水将他救起。数九寒天,部队在山区活动,经常宿营古庙,战士们衣被单薄,冻得无法入睡,他就带着战士们砍些松枝、楠竹,拾些竹叶草根,生火取暖。当战士们围着火堆睡得香甜的时候,他却在庙外与哨兵一起巡逻或蹲在火边计划着来日的工作。
  1945年3月,郑重率挺进十八团部分部队约200余人,从彭泽到江北宿松湖区,打算消灭盘踞在这一带的穷凶极恶的顽匪梁金奎部,为民除害。
  梁金奎是湖区人民的一大祸害,他占有八个老婆,共有匪徒400多人。为了长期对抗新四军,祸害湖区,他在王家墩一带修了碉堡,挖了战壕。因梁匪势力大,武器好,且工事坚固,易守难攻,郑重决定夜袭。3月28日拂晓以前,郑重率部迅速开到九成坂团岭头一带隐蔽,待天黑攻敌。不料反动分子得知消息,密告梁匪,使梁匪做了战斗准备。傍晚,第十八团正准备进攻时,梁匪的机枪响了,子弹雨点般地打来。郑重指挥部队沉着迎战,不幸被敌击中,当场牺牲,时年仅30岁。
  (季格仁)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