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 (1914~1992) 原名李文德。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1937年赴山西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在晋西南敌后创建吕梁剧社并任社长及大众剧社、七月剧社艺术行政领导。1949年后历任中央电影局及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艺术副厂长,中国影协-书记,《大众电影》主编。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详细]
林美城(1914~1945年),乳名书江,本县东园镇大寨村人。林美城小学毕业后,考入揭阳县榕江中学,开始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在榕江中学毕业后,他到汕头同济中学就读。其时潮汕抗日烽火正旺,揭阳青救(抗)会成立。1938年林美城参加了“揭阳青抗会”,并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与林英杰一道在...[详细]
林科(1914~1948)乳名伟器,字善科,曾用名林普、林风、陈明德。斗门五山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幼在乡入私塾。民国18年(1929年)到广州读中学,与斗门籍同学邝任生、邝叔明、李枫等过从甚密,一起研究革命理论,参加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民国25年(1936年)返乡任...[详细]
李门 (1914~2000) 笔名欧文。广东三水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法律系。曾组织参加广州锋社话剧团及第四战区、第七战区艺宣大队,并任东江纵队鲁迅艺宣队队长,在香港参加中原剧艺社,任党支书兼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委分支部委员。1949年后历任华南文工团政委,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详细]
李满天 (1914~1991) 原名林漫。甘肃临洮人。中共党员。大学肄业。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历任晋察绥边区政府教育处秘书科长,《晋察冀日报》及《冀晋日报》、记者,大别山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鄂豫》副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中共区委书记,县委及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详细]
李居甲(1914~1938),男,南澳县后宅人。 李居甲的父亲李德崇为南澳著名中医。李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三。 民国19年,李居甲与同乡青年林加惠等4人到广东警卫训练所学习,民国22年毕业回澳,任云澳区警卫中队长,同年和柯如莲成婚,生子李友光。 民国游,日寇攻占厦门,潮汕危急。民国...[详细]
李嘉人(1914~1979),广东台山县人。青年时代在广州读书。30 年代初期,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左翼文化运动。民国22 年(1933),在广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与何干之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坚决反对国民党 派的文化围剿。1935 年东渡日本,在...[详细]
李华飞 (1914~1998) 笔名巴城。重庆巴县人。民盟成员。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报刊副刊主编。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历任重庆巴县师范学校校长,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组长,《凉山文艺》副主编,四川《文史杂志》编委,重庆出版社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编审...[详细]
黎洪(1914~1950),外号拐拐,乐昌县秀水黎家老屋村人。因得罪邻里乡亲而徙居河南镇下西乡学坵村。曾于南京国民党军中当过勤务兵,练得一手好枪法。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黎洪离开南京返粤,投身“绿林”,出没于湘、粤、赣边,以抢劫为生。民国34年春,乐昌沦陷,曾组织二、三十人的...[详细]
李昌 (1914-)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 湖南省永顺县人,土家族,1914年出生于永顺县塔卧乡一个官宦之家。1928年到杭州求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洪流中,是一二九运动的骨干分子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详细]
李梓斌 (1914-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人,1914年11月出生。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战士、班长、副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详细]
廖泽堂 (1914—1962),0乡0村人,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高级社社长,公社副社长,县委委员等职。他重视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在堰河西岸植树护岸,将沙滩数十亩改为水田,小麦、油菜实行冬、春浇灌,从而获得丰收。1953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251公斤,闻...[详细]
廖锦涛(1914~1941),龙津村永明人。1936年到澳门歧关车路公司当办事员。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他以歧关车路公司为阵地,建立读书小组和中国青年救护团,并推动 “前锋剧社”的建立。同年8月12日,中共澳门党组织派廖锦涛代表“前锋剧...[详细]
梁山丁 (1914~1998) 原名梁梦庚,笔名山丁、小菁。辽宁开原人。中共党员。1930年后任《公民日报》学生版、《红蓼》周刊,《诗报》主编。1945年后历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图书馆主任,《草原》,《生活报》文艺副刊、记者,《东北青年报》、《好孩子》杂志,东北人民出版社文艺组长,中...[详细]
库尔班·依明 (1914~1992) 笔名自由。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毕业于新疆师范学校文学系。历任卡孜日克小学教员,英吉沙县维文会文化科干部,《喀什日报》记者,喀什地区文工团团员,喀什市文化馆干部,《喀什文学》总,讲师。新疆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委员,新疆自治区作协委员、文联委员。...[详细]
江国光(1914-1945),今江屯镇大崀村人。民国20年(1931)就读于广宁中学,成 绩优异,尤其是对古典文学颇露才华。民国23年考入肇庆师范学校。民国26年毕业后,考上广州勷勤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前身)文史系。次年暑假,回乡参加广宁文化界留省 同学回乡服务团,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加入了中国...[详细]
黄溯金,原名黄贵如,别名黄焕章、硕均、朔今,1914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新庄子乡陶立营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影响下,黄溯金和邻村的知识青年一道,开展了一些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宣传活动,并创办了一所学堂,向学生宣讲抗日救国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详细]
黄长轩,1914年生于河南省新县县城。从祖父开始,全家以做豆腐为业。黄长轩6岁就帮母亲照顾弟弟,借此减轻母亲的负担,以便母亲能多做些事。1924年,10岁的黄长轩就开始拾柴、捡粪、挑水、洗衣、做饭,承担部分家务劳动。1927年,黄长轩才入私塾读书。他书法很好,并爱好画画。 1931年春,红军...[详细]
贺宜 (1914~1987) 原名朱家振。上海市人。中共党员。曾任生生美术公司,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教师,1949年后历任上海团市委少年儿童部副部长,新少年报社社长、总,《中国少年报》副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长篇小说《野小鬼》,长篇童话《小公鸡历险记》,儿童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