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莱山人物

韩广聚

[公元1914年-1947年]

韩广聚为[公元1914年-1947年]

  韩广聚,字文萃。1914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掖县崖头韩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在本村小学读书,后考入掖县城师范学校。他在学校读书时,就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表现出对当时黑暗社会,对人剥削人制度的不满,并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活动。1932年4月,韩广聚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韩广聚开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生涯。
  1935年,韩广聚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掖县麻渠村小学担任教师。尽管-十分严重,但韩广聚仍然坚持秘密进行党的各种活动,并一直与县委保持密切联系。他还培养了孙炳玉、姜占鳌两名贫苦学生,作为联络员,经常为他送信,向县委汇报和请示工作,使他的工作经常得到县委的领导和支持。
  1938年3月8日夜,中共掖县县委领导当地群众,在掖县玉皇顶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攻克了掖县城,铲除了伪政权,建立了“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成立了掖县抗日民主政府……
  随后,抗日救国的浪潮席卷全县,古老的莱州沸腾起来了!
  1938年8月,山东人民抗日救-第三军西上掖县,与掖县的第三支队合编,同时,攻克掖县沙河镇顽军据点,在蓬(莱)、黄(县)、掖(县)三县建立了胶东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此,抗日的形势发展更快,许多有为的热血青年,纷纷慷慨高歌,奔赴前线。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0之中,韩广聚实在按捺不住早已喷放而出的抗日救国热情。就在这年9月,他终于摆脱家庭妻小的羁绊,从地下党组织取得介绍信,决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实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救国最前线的夙愿。
  韩广聚入伍以后,组织上鉴于他是一个老地下党员,立场坚定,又有丰富的地下对敌斗争经验,就派他到国民党游击队焦盛庆部去工作。但他刚去不久,这个部队因旧恶不改而叛变,他也只得机智地躲开敌人的耳目再回到部队。
  回部队后,党组织又分配他到掖县军事部队列科任干部干事。
  韩广聚过去没有做过干部工作,业务不熟悉。但他知道,党安排他做这项工作,是对他的极大信任。因而,他一上任,就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并逐渐地掌握了干部工作的规律,做出了成绩。
  不久,部队进行整编,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韩广聚仍在队列科任干部干事。1940年初,成立第五支队政治部,他又到组织科当干事。
  有人说,韩广聚不独熟知干部,更热爱干部,关心每一个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对每一个干部都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他在与一批批干部的接触、交谈的过程中,除了代表组织给予干部以鼓励和温暖外,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针对干部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批评,指出努力方向。
  知人,才能择贤、善任,这是一个常理。韩广聚立党为公的党性原则,一丝不苟的踏实作风,使他及时地向党委提出切实、合理的提拔、使用干部的建议,一批批优秀干部经他推荐,走上了战场,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1942年7月,胶东部队成立胶东军区,统一指挥胶东各个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军区机关以原五支队机关组建,韩广聚仍然留任组织科干部干事。这时许多同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担负了更重要的工作职务。但是,韩广聚却从不在名誉地位上与人攀比争高低。党把他放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生热、发光,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他懂得一个道理:一部机器,离不开千百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可很大!他甘心一辈子做平凡的螺丝钉。
  当时胶东军区政委林浩曾动情地说:“你们这些老同志,长期埋头机关的本职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工作得很出色。组织上也曾多次考虑要让你们去担当更重要的工作,但由于工作需要,现在还不能放你们走,你们还要继续好好工作……”
  当时,群众都亲昵而习惯地呼他“大老韩”。说大,是他长得块头大。他一米八以上的个头,膀大腰粗。在他那下巴稍尖的脸盘上,两只不大的眼睛,总闪耀着和善、友好的神情。他衣着朴素,性格憨厚爽朗,总喜欢与群众接触,打篮球,撑杆跳,做游戏,都少不了他。说老,在同级干部中,他年龄最大,资历最深,任干事的时间最长。“大老韩”这平淡的称呼,正蕴涵着群众对他的热爱和尊敬。
  他还有一段与孩子兵交往的故事。
  1942年秋,胶东军区组织文艺团体大会演。文艺团体中有不少十二三岁的小文艺兵,很逗人喜爱。韩广聚在工作之余,常与他们一起打篮球,做游戏,还讲故事给他们听,行军时又帮他们背行李。他与这群孩子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3年春,部队机关精简,要将这批孩子兵疏散到地方小学读书,孩子们都又哭又闹,不肯走。韩广聚就逐个找他们谈话,耐心地做思想动员工作。他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是八路军的宝贝,好孩子兵。现在你们年龄小,文化水平低,到了地方去上学读书,不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增加干革命的本钱吗?”一席话,讲得孩子们破涕为笑。谈完后,这批孩子兵高高兴兴地离开部队,到牟平县凤凰崖村的胶东实验小学读书。
  孩子兵被送走了,然而,韩广聚却总牵挂着他们的成长。1943年夏,他路过凤凰崖,特地到实验小学去看望这些孩子。那天晚上放学时,40多个孩子围站在校门口,久久不肯离去,韩广聚站在孩子们的中间,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然后,向他们讲抗战胜利的形势,讲黎明前的黑暗,勉励孩子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克服困难,好好学习,长大后再回到部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胶东军区政治部组织科改为组织部,韩广聚被任命为干部科科长。不久,又调到西海军分区独立团任副政委。年底,在他已过“而立”之年以后,才和西海分区一分所的医助崔勇结为伉俪。由于天天行军打仗,婚后三四天,崔勇就回到工作岗位。
  他在西海独立团任副政委约半年时间。1946年暮春,又调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干部科长。
  工作职务变了,但他积极、踏实的工作作风没有变,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严了。他对部下,同样严格要求。干部干事张春令以眼睛、耳朵有病为由,不安心现职工作,要求调动。韩广聚先是严肃地批评他说:“眼睛、耳朵有点毛病算什么?你大概是觉得干这工作久了乏味,没出息,是不是?”接着又启发他:“你做干部工作是很合适的,具备规定的条件。而且你早就做干部工作,业务熟悉,又有经验,群众反映好。你应珍惜这一切,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才对!”在他的关心和教育下,张春令很快稳定了思想情绪,工作得很出色。
  1947年初,胶东军区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韩广聚担任该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到了野战军,工作更加忙碌。每次战斗,都有一批干部伤亡,都需要及时调配、选拔;而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也是头等重要问题,也都需要经常去抓。他组织了几个工作组,长年累月地在各部队蹲点,了解情况。他有时随工作组一起蹲点,有时则到各部队巡回检查,取得经验,指导全面。
  韩广聚和崔勇结婚后,由于连续的战斗,他们难得见面的机会。1947年5月,正是孟良崮大捷之时,崔勇分娩。她只得写信告诉生下男孩,取名“鲁胜”。他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并且自然勾起了对妻子的惦念,他多么希望能看看刚生下的儿子啊!8月底,她才有机会抱着孩子来到前方。她本想能与丈夫多团聚几天,但她来到部队的第二天,就有了新的军情,蒋介石开始对胶东解放区腹地大举进攻。部队经过一夜的长途行军,抵达目的地后,韩广聚亲自向纵直全体家属动员,要求所有家属必须在当天晚上离队出发,经过烟台渡海到大连,并且动员妻子带头先行。就这样,崔勇带着出生三个月的孩子,离开了丈夫。然而,谁会料到,这竟是最后的一别!
  1947年11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在胶济线丈岭一带,与国民党整编第九师连续激战。为了及时整顿组织,韩广聚亲率工作组于11月10日来到防在昌(邑)南武兰村的第八十一团。
  一个月之前,这个团在红石山战斗中,团指挥所遭敌机轰炸,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受到伤亡,以后,纵队又重新为该团配备了团长和副政委。此次韩广聚亲自来到八十一团,就是为了具体了解新领导班子组成后的情况,并整顿组织,稳定部队情绪。
  他来到团部的当天晚上,先找到宣传股副股长刘祥之谈过一次话。因为刘祥之在今年一年之中,工作连续调动了六次。他估计刘祥之会因工作调动频繁而有意见,所以就主动找到刘祥之,向他作解释。这使刘祥之十分感动!在如此紧张的战斗环境里,一个纵队的组织部长,竟能对团里的一个普通干部的工作、思想情况,了解得如此及时、透彻,并深入地做思想工作,这种极端负责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
  第二天上午,召开了新到职的团长谢文秀、副政委邵军以及参谋长李水和等参加的会议,听取组织股长陈挺汇报部队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到中午,会议暂停,陈挺也离开团部,回一营去吃中午饭。
  这武兰村是个大村,团部设在村东南部的一幢新房子里。一营在村的西北头,距团部约半里。陈挺回到一营刚端起饭碗,只见两架敌机,先在村上空转了两圈,接着就俯冲下来,投下两枚 。随着震天动地的0声,硝烟、尘土冲天而起。
  一营长马兆文看着腾起的两股烟柱,惊慌地说:“不好, 是0在团部的位置上!”
  陈挺什么也没说,双眉紧蹙,一口气跑到团部。眼前的一片凄惨景象,惊得他目瞪口呆!
  两枚 ,不偏不倚,正落在团部的院子当中,炸开了两个深深的大坑。房子和墙全被炸塌,变成了一片瓦砾,战士们正在紧张地抢救被埋在土里的同志。
  韩广聚从土里扒出来时,浑身全是泥土。他紧闭双眼,尚存一息。 炸伤了他的腹部,正在向外流着殷红的鲜血。旁边是团长谢文秀和副政委邵军,都已牺牲。
  医务人员对韩广聚作了应急处理后,就把他抬上担架。陈挺木然站在担架前,只见韩广聚脸色苍白,浑身沾满了鲜血和泥土,似乎是安静地沉睡在那里。陈挺俯身轻轻抹去了他脸上的尘土,心如刀绞。半个多小时前,韩部长还在聚精会神地听取自己的汇报,怎么突然就……陈挺深深叹了一口气,不禁黯然泪下。
  在送往后勤包扎所的途中,韩广聚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而停止了呼吸。时年33岁。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黄长轩 (1914~1950)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黄溯金 (1914~1945)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郑亦秋 (1914~1994)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
顾士多 (1914~1940)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李嘉人 (1914~1979)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韩景隆 (1916~1947)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
黄蜀澄 (1906~1947) 重庆市璧山区
冀光 (1905~1947)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
金成范 (1924~1947) 朝鲜族 吉林省延边州延吉
贾有全 (1923~1947)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
贾世贵 (1912~1947)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
+ 更多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