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行(1910~2000),原名胡喜庆,1910年12月生于吉安长塘镇桥南村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10月,舒行参加了经常活动在安福、新余、吉水、吉安一带的游击队——儒延坊游击第一大队。不久当上了班长、排长。在油田青山与国民党某团的一次遭遇战中身负重伤,差点被埋葬,他舅父灌药救活,死里逃生,康复...[详细]
任迈(1913~1941),原名国潘,号介屏,民国2年(1913年)生。丹阳人。烈士。8岁入味青学塾读书。少年时常到邻居夏霖家听讲革命故事,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8岁的任迈不顾家庭的阻挡,离家北上参加义勇军,被家人从北平强行追回。嗣后,他又以到杭州医专读书为名离开丹...[详细]
牛贵生(1913-1980),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人。1937年12月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4月加入共产党,任陵川县农会宣传部长。1939年10月在山西省决死队任指导员。1940年3月后在县公安系统当侦察员、管理股长、生产部经理。1945年4月曾任太行四分区地委生产部副经理、焦作大华...[详细]
苗既平(1913~1932年),克井乡勋掌村人。1929年人济源师范读书,因家境贫寒,兼充工友(刻印讲义)以维持学业。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县西北乡开展农-动。1931年任县委宣传部长兼济源师范党总支书记和党的地下交通员,负责传递党的各级组织之间的来往信件,接待外来同志,通知党员开会,散发...[详细]
马小弟(1913~1967),又名马伯良、马金根。上海人。12岁开始作临时工,经常失业。民国27年(1938年)进英商马勒船厂,在中共地下党员毛良的启发教育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以结拜“九兄弟”、“弟兄会”等形式,团结工人群众,发动抗征兵、抗拉夫等斗争。在这基础上,成立厂工会,办起了工人食堂...[详细]
马纪民(1913—1980年)原名马瑞升,字腾飞,紫陵乡长沟村人。纪民早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32年3月,地下党在沁师发动-运动,他带头创办《沁师园地》,并亲自参加反对和驱赶 校长王理的斗争。1932年8月入党之后,随即在紫陵完小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广泛联络进步青年,发展党的 组织,开展党...[详细]
吕清海(1913年~1988年) 台前县孙口乡西白岭村人。早年精读经书史籍,儒学功底深厚。后教书3年,因患眼疾,不能执教,恨不知医,为解同疾人之困,矢志从师学医。吕受眼科医师数年指导,苦学善思,遵师而不拘成规,博采众长而力拓创新,吸取中西医术精华,独辟奇术,济世救人,遂成一方眼科名医。 ...[详细]
罗肃容(1913~1982.5),字潜奋,广东省兴宁县人。出生于华侨工商业家庭,其父早年到南洋经商,其母古氏亦于他3岁时离家去南洋,他随祖母相依为命。幼年读私塾,后入新学堂学习。临近高中毕业,其父欲扶持他接管家业走经商之途,但他立志求学,在师生的劝说下,置父母以断绝经济支持于不顾,毅然退去船票,...[详细]
罗炳均(1913.4.12~1978.11.10),河南省鄢陵县人。修板名师。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到开封明新小学读书。1928年高小毕业后到开封丰美照像馆当学徒,从师郑子元,5年期满,技术日精,尤其修板,堪称一绝,被同业尊为省会摄坛技术"四大金刚"之一。三四十年代先后在丰美、欧亚、美光...[详细]
龙道权(1913—2003)原名段士俊。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一0二团特派员,第十三师特派员,红...[详细]
李雪舟(1913-1947) 号秋水白萍,曾化名李逵,本县书院镇李雪村人。8岁入私塾,后入小学。1932年,拜大团镇一位中医为师。他立志“愿得杨枝一滴水,不羡人间万户侯”。决心用医术造福人民。学医期间,在其表姐夫中共党员鞠耐秋的引导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日军侵占浦东后,李雪舟目睹日军暴行,义...[详细]
黎侠峰(1913~1994),别名宪昌。广东省惠阳县永湖区稻园乡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煤矿工人家庭。10岁开始师承出海龙、英雄保、冯大昌学艺。勤奋好学,熟悉了许多传统剧目。民国19年(1930年) ,随戏班回国到梧州等地演出。1951年8月,参加梧州市实践粤剧团(今梧州粤剧团) ,担任副团长。...[详细]
刘世相(1913~1993),东固镇峰岭大沙丘村人。出自于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世相历任红二十二军江西独立团机枪连班长,红军独立第六师五团机枪连排长,红九军团三师七团一营一连连长...[详细]
刘建造(1913~1980年),会兴乡马家河底村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陕县师范学校,在陕县宫前等村镇当小学教员。民国27年(1938年)6月,因受进步思想影响,向往革命,毅然告别故土,离开新婚妻子,与进步青年结伴,步行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很...[详细]
刘键(1913-1981),原名刘知泰,孟县缑村乡粱村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工作。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陕北公学学习后.回孟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活动,先后任孟县第八完小(唐村)校长,太行党校总支委员、温孟工委书记、太岳四地委宣传部长、巡视团...[详细]
刘华香,(1913—2007)江西省吉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第八师二十四团政治委员,红九军团第三师七团团长,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参谋长,第九十六师团长,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详细]
林皋 (1913-1945) 原名陈明久,河北迁西县(原迁安)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后,曾在抗日联军特务第二大队当文书。1939年10月,任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二区区长,年底调任遵化县二区区长。1944年秋至1945年春任蓟遵兴联合县代理县委书记。1...[详细]
李竞雄(1913.10.20-1997.6.28),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1944-1948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利用0优势理论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育成的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详细]
李慧中(1913—1955) 女。艺名金小梅。湖南东安人。出身于梨园世家,为名小生李步云之女。自幼随父至桂林习艺。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欧阳予倩编导的新编历史剧《梁红玉》、《桃花扇》、《花木兰》中扮演梁红玉、郑妥娘和花木兰。剧团借南华戏院为基地,训练、演出,充任后台经理。甚得欧阳予倩器重,为其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