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亮(1913~1942年),字子信,福鼎县秦屿人,生于民国2年(1913年)。他为人憨厚正直,见义勇为。民国20年,毕业于福鼎桐山小学。翌年考入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州东湖举办的民团干部训练班。民国22年,他辞却福鼎民团排长之职,任桐山小学体育教员。民国24年,他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湖南分校。民国2...[详细]
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详细]
德锜(1913~1981年) 尤德锜,民国2年(1913年)生于福州兰荷里的商人家庭。曾祖尤孟彪于清嘉庆年间,在福州南街安民巷口开设“尤恒盛”丝线店。后经祖辈努力经营,增设钱庄、百货、棉布、颜料、药材、南北货、土特产、进出口等10余家商业企业,到清末民国初,尤家资产达200余万元成为福州巨商...[详细]
陈云(1913 ~ 1955),原名陈宏骏,云城区河口镇低围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1934 年陈云离家去香港谋生,做过纺织工人、“西厨”师。1935 年参加洋务工会。1937 年2 月,由共产党员何潮、杨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九龙塘区支部组织委员和洋务工会总支部指导员。 19...[详细]
陈依媄(1913~1986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14岁师从福州陈派木雕传人陈美灿学艺5年,出师后以木雕为业。1953年,创作的木雕《屈原》在福州展览会上获奖。1956年,黄杨木雕《张敞画眉》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三等奖,且获福州市名艺人称号。1958年,调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事创作设计。...[详细]
陈叔陶(1913~1968)浙江余姚人。1932年在本县读完中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患肺病休学两年,1934年又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1939年毕业,先后担任昆明桥梁设计处工务员,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助教、讲师,余姚中学教员,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长期致力于钢结构、结构力...[详细]
陈寿益(1913~1992) 乳名巨劳,民国二年(1913)出生于棣花陈家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中共商洛工委领导成员周宝航介绍,到边区一一五师留守处工作,并在该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某炮团,参加过保卫延安等战斗。民国三十五年(1946),寿益回商洛打游击,参与了李先念...[详细]
陈锐志(1913~1970年),又名阿锐,曾用名初希、延立等,广东省澄海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上海、广东潮汕一带工作。民国38年7月至1955年11月,先后担任中共南靖县工委书记、中共南靖县委副书记、南靖县县长,为南靖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作出贡献。 ...[详细]
陈勉良(1913~1993年),乳名尾,民国2年(1913)12月生,福鼎县前岐龟岭村人。少时入私塾,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耕作。 民国22年6月,勉良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并由叶挺鹏、王勤聪两人介绍参加革命队伍。先后在龟岭半山和临近家乡的浙江平阳县(今苍南县)岗头、温州窟一带活动,秘密带动黄...[详细]
陈矩孙(1913~1987年) 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详细]
陈翰章(1913~1940)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吉林省敦化县人。1913年6月出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方面军领导人。“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任东北反日联合第5军第2师参谋长兼党委书记。1936年1月,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第2师参谋长并当选...[详细]
陈福初 总参谋部某部原政治委员。 陈福初是湖北黄陂塔耳岗郭家冲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陂安南县县委组织部干事,红军战士、鄂豫皖军委会直属机关团总支副书记,警卫班长、排长,科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详细]
常玉珍(1913.3~1948.10.2),家住商南县富水界牌。娘家住县城后营,解放战争时期商南籍女烈士。 富水界牌,地处陕西、河南交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此积极开展工作,常玉珍受其影响,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投身革命队伍,随即成为共产党游击队地下秘密联络员。她的公开职业是...[详细]
蔡文坛(1913~1963年),出生于永春。4岁父母双亡,被一个老和尚收为学徒,两年后老和尚去世,又跟一帮道士打钟鼓、学吹拉,开始在各戏班混饭吃。15岁以后,又到傀儡班和布袋戏班为演员、乐员,逐渐精于南曲的演奏。20多岁即被誉为戏曲才子。他特别擅长文鼓,一点一敲(介)都有名堂,在剧目《伤别》的“...[详细]
蔡丕杰(1913~1989年),厦门人。民国12年(1923年)就读于厦门英华中学,民国19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进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回母校厦门英华中学任教。民国27年赴香港圣保罗学院执教。民国32年后返回厦门,先后在英华中学、英华校友小学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56年起受聘为厦门大学外文系副教...[详细]
鲍启祥(1913-1967)河南省商城县人。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营支部书记,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总支书记,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详细]
包久和,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长桥村,少年丧父,祖父年老,母亲体弱,3个弟弟年幼,生活穷苦。民国26年他由亲友资助路费,出国到马来亚谋生。 1938年,久和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雪邦加入华侨筹赈会组织,同工人、学生一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督促华商-,募捐资金汇回祖国,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斗争。...[详细]
白受天 (1913-1950),又名白大钧。黑龙江省双城市人,"白菜(蔡)叶"中三大恶霸之一。1934年即充当了伪 ,在伪双城县 局任警尉、 教官,曾训练中国青年40余人,充当日伪统治的爪牙。1936年调伪新京中央 学校受训一年。出校后晋级警佐。在双城时欺诈民众,罪恶昭彰。为双城人民所切齿...[详细]
王克如,原名世裕,化名石英、柯文,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 王克如的童年时代,正处于新旧民主革命交替之际,军阀混战,政局纷乱,冀东农民深受国家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苦。王克如因家境贫寒,小时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1924年他刚刚11岁,就强忍失学的痛苦,随舅父到辽宁,先在一家商店学徒,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