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余姚人物

陈叔陶

[公元1913年-1968年]

陈叔陶为[公元1913年-1968年]

  陈叔陶(1913~1968)浙江余姚人。1932年在本县读完中学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患肺病休学两年,1934年又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1939年毕业,先后担任昆明桥梁设计处工务员,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助教、讲师,余姚中学教员,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长期致力于钢结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塑性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43年在英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用移动和转角方法进行桁架挠度的分析》等六篇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195 0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受聘于西北工学院,任教授,后兼任西北农学院教授。期间,受灞桥电厂、户县某国防厂之邀,到现场对冷却塔及厂房建设给予技术指导。1956年院校调整,他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后改称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授,曾先后参加北京十大建筑及广州电视塔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还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专家组成员等。期间,他结合教学与科研实际,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合作进行预应力钢结构的研究,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取得可喜成果。1962年至1966年,他所领导的科研课题小组,参加了国防科委下达的防护结构研究和计算任务。这是一项地下防 冲击波的国防建筑课题,试验重点是厚板和厚壳的分析。全国参加的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他代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参加,对厚板及厚壳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写出了卓有建树的论文。在1966年初召开的有7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施工单位专家、教授参加的论证会上,受到国防科委的称赞。
  在教学上,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讲授的结构力学和钢结构两门课,解放前一直用英文教材。20世纪50年代换用苏联教材,但没有中文本。他废寝忘食,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很快将这两本俄文教材译成中文,便于学生学习。他讲课深入浅出,一个很复杂的受力构件或结构,能简化成一个简单又形象的受力简图,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学生的作业,按规定应由助教批改,但他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是亲自批改。他带学生实习,总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次在宝鸡工地,每天要上塬、下塬,但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与学生一起上厂房扎钢筋,下车间看图纸等,从未间断过。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他不顾肝病的痛苦,花了三年时间,编著了100多万字的讲义和几十万字的弹性力学教材。这些讲义和教材内容丰富,特别是在板壳理论计算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他以此给全校中青年教师系统讲授,讲授时间全是利用节假日,且不要报酬,一讲就是三年,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还被授予“陕西科技精英”称号。他是陕西省力学学会副会长,并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报》编委,还是陕西省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5月22日病逝。
相关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李合邦 (1913~1967) 陕西省榆林清涧县
谢葆真 (1913~1947) 陕西省西安碑林
侯方志 (1913~1986) 陕西省安康岚皋县
卢美范 (1913~1938) 陕西省安康平利县
项鸿国 (1913~1947) 陕西省安康旬阳县
+ 更多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邓宝珊 (1894~1968) 甘肃省天水秦州区
何文鼎 (1903~1968) 陕西省西安周至县
何寓础 (1905~1968) 陕西省西安长安
彭康 (1901~1968)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张鸿 (1909~1968)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
张秉彝 (1909~1968)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
+ 更多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