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林(1912~1943牢)又名林锦堂,上海人。18岁入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简称法电)。民国28年(1939年)加入中共。次年,任机务部支部书记。民国30年10月去苏北,在新四军6师军需科工作,后任金工股长。民国31年,第三次赴沪采购物资时被捕,倍受折磨,坚不吐实,经营救获释。次年1月4日,率队...[详细]
黄彬(1912——1942),原名桂元,又名静寰,今横埠镇黄山村人。民国18年(1929年),黄彬(当时号桂元)从小学进入浮山中学,次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其时,兄黄镇在浮山中学任教,积极领导组织-,揭露学校当局与国民党政府狼狈为奸,-克扣教育经费、盘剥学生生活费等丑恶行径。黄彬在哥...[详细]
侯祥麟,化学工程学家 1912年4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高级顾问。曾任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详细]
侯德原(1912.04.21-2003.10.17)邮电通信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邮电部高级工程师。曾任邮电部副部长,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从事电信技术工作逾五十年,是我国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解放初期主持全国长途明线恢复工作,设计成功88交叉取代了旧中国照...[详细]
傅培彬(1912~1989年)江西萍乡人。民国28年(1939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原攻眼科、小儿科,民国26年回沪度假,目睹抗日将士浴血负伤,改学外科。民国35年归国,为上海沪东医院、广慈医院外科医师,设诊所于复兴中路580号。解放后,历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和上...[详细]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满族。 端木蕻(hòng)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详细]
王长友(1912—1984),男,相声演员,师承相声名家赵霭如先生。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北京。幼年曾学裱糊手艺,后来结识相声名家刘德智,向刘学习相年声表演。十九岁在北京正式拜赵霭如为师。出师后,无论单口、对口、群口,逗、捧、腻都很精通,还擅唱太平歌词,兼演双簧。曾长期在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详细]
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2002年1月2日),浙江嘉善人。地质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程裕淇年幼时家庭经济尚能自给,他的父亲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念初中一二年级时家境已入不敷出,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详细]
陈国达,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 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4月8日逝世。 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地洼学会理事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详细]
左叶(1912—1992) 永新县怀忠镇松山村人。一九二六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历任红四军班长、排长,炮兵连政委,红军学校协理员、特派员,八军团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详细]
邹志辉(1912—1940)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应城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朱启杰(1912-1940.5.28),女,又名朱启哲、朱比莎,江苏省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排行第七,人称七姑娘。曾就读于县立女子小学、淮阴师范学校、金陵女大附中高中班、省立树强中学。1937年加入抗日同盟会。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弃学回乡...[详细]
郑行郯(1912—1941)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六合独立团政治委员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张子重同志生平(1912-1987) 中国人民银行原印制总公司副总经理、共产党员张子重同志,因患脑溢血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1月4日23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张子重同志,山西省灵石县人。1912年7月31日出生,1936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详细]
张峻峰(1912—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张捷三(1912~1941),又名张连捷,石桥乡北营村人。少年时在桓台第四高小读书,后就读于益都师范。毕业后,在桓台县曹家营中心学校任教。 1937年12月26日,张捷三参加了廖容标、姚仲明等领导的黑铁山起义。起义后担任廖容标司令的警卫员,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7日,他...[详细]
张化一,1912年6月出生,河南省郾城县人。原名张高甫。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 1931年,张化一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军。历任红军团卫生队队长、军团医院所长、方面军卫生部科长、陕甘宁边区医院门诊部主任。参加了长征...[详细]
张富华,1912年8月3日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源坑村人。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富华生于贫苦农家,青少年时受红军的革命思想教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富华历任红军独立4团战士、3连班长、8师司令部参谋、工人2团参谋、3营书记、红8军团...[详细]
张瑾瑜,原名琼珍,1912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县永和区大成村。父亲张北绿曾任国民党兴宁县永和区区长兼自卫队长,母亲沙满娘操持家务,张瑾瑜在兄妹6人中排行第三。 1927年,张瑾瑜在大成小学读书。那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然而,在中共兴宁特支领导下,早在1924年就已开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