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北京>

王长友

[公元1912年-1984年,相声演员]

王长友为[公元1912年-1984年,相声演员]

  王长友(1912—1984),男,相声演员,师承相声名家赵霭如先生。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北京。幼年曾学裱糊手艺,后来结识相声名家刘德智,向刘学习相年声表演。十九岁在北京正式拜赵霭如为师。出师后,无论单口、对口、群口,逗、捧、腻都很精通,还擅唱太平歌词,兼演双簧。曾长期在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演出。王长友先生的记忆力相当惊人,以至在他晚年时,在相声界赢得了“相声仓库”的美称。
  1945年末,34岁的王长友来到了济南晨光茶社。王长友发现,济南的观众对相声艺术的欣赏水平很高,也很内行,没有真本事真功夫绝对打不开局面的。本来打算在晨光茶社踢过门槛就回京城的他,决定长期驻扎下来,博采众名家之长,尤其是要重点培养自己的爱徒赵振铎,让他在这座相声艺术的最高学府里接受高人的指教。
  为了使赵振铎能够得到孙少林先生的真传,王长友与孙少林协商,让孙少林收赵振铎为义子。赵振铎来晨光茶社前在京津两地就已小有名气,他是当时出了名的“模仿秀”高手,经常模仿“相声大王”张寿臣(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师父)的表演风格。他模仿逼真,获得了“小寿臣”的雅号。
  孙少林和义子赵振铎爷俩一见如故,少年赵振铎也视义父如同亲父。孙少林后来病故,赵振铎千里奔丧,并以孙家老大哥的身份顶丧驾灵为孙先生戴孝送终,成为相声界广泛流传的一段佳话。
  王长友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老成,和气谦虚。他的表演风格端庄稳重,看起来不紧不慢,却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他演出的《太平歌词》、《八扇屏》等段子,有着与众不同的表演技巧和风格。当年在晨光茶社献艺的节目中,最受济南观众欢迎喜爱的是他拿手的段子《哭笑论》、《千里走单骑》,连串的“包袱”能让观众在整个段子中捧腹大笑。精彩绝妙的演技,曾让个别观众笑岔了气,半天才能慢慢缓解过来。
  王长友记忆力很强,不论段子的难度有多大,只要他观摩三遍,基本上就能拿下来。有一次,孙少林到北京休假,赵振铎的徒弟李金斗,向师爷孙少林汇报相声段子《八扇屏》中的《个别另样》时,把孙先生的独家绝活《扁毛畜生》演练了一遍,让孙少林指点。当李金斗演练完毕后,孙少林问李金斗是跟谁学的,李金斗回答说是师父王长友传授的。孙少林发现李金斗在演练时用的是他当年最初版本,当时王长友曾经看过,没想到就按原句一字不差地记下了,并且又原汁原味地传给了他的再传徒弟李金斗。由此可见,王长友先生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以至在他晚年时,在相声界赢得了“相声仓库”的美称。
  晚年王长友身体情况不好,1981年查出了胃癌,王长友得知做手术可以活5年,不做手术只能活3年,他能在有限的时间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把艺术传下去,毅然选择不做手术。1983年中央电视台组织北京的曲艺老艺人录像演出保存艺术资料,王长友带病与罗荣寿搭档演出了其代表作《文章会》,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这段录像在25年后经王长友先生的徒孙肖巍上传在网络上出现,使得其艺术更好地展现在世人眼前。1984年,王长友先生不幸逝世,享年72岁。
  艺术成就
  解放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建国后参加相声改进小组,后转入北京曲艺团,和谭伯如合作。1962年,曾参考借鉴上海滑稽戏的手法,结合相声语言艺术的特点,与他人合作、改编、创作了一批化妆相声,如《拔牙》、《资本家与洋车夫》、《耍猴儿》、《如此恋爱》等。由于年轻时失音,嗓音嘶哑,但他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另辟蹊径,表演时形成以情取胜、以相感人的独特风格,听众冠以“麒派相声”的美誉。
  艺术传承
  王长友一生培养指导了很多学生,正式拜师收徒的有12人,以赵振铎成就最为显著,再传弟子李金斗也曾得到他的教益。其他弟子有丁玉鹏、郭文岐、茹少亭、寇庚杰、康松广等。
  王长友先生的儿子王惠林已经继承父业(艺名王文林),师承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很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是北京德云社的元老,现已与搭档徐德亮一起退出德云社。
  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相声《不离婚》、《到处碰壁》、《刘巧儿养猪》等均成为保留节目。其代表作有《哭的艺术》、《白逼宫》、《朱夫子》、《批三国》、《文章会》等,单口相声有《山东斗法》、《君臣斗》等。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