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旅大警备区顾问。 程登志同志是四川省巴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抗大二分校教员,主任,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辽沈、平津、衡宝...[详细]
车敏瞧(1912年-2005年),山西省垣曲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1937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是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物生平 1912年,车敏瞧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 1929年至1935年,在山西太原...[详细]
曹贤德(1912~1935)陕西宜川人。1933年在县立第四高小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继承父业,到韩城一煤窑当工人。因参加为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被矿主解雇,回家乡集义镇垒溢沟务农。1934年担任中共村支部书记,曾参加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攻打宜川县城的战斗。红军撤离时,曹随四十二师进入陕...[详细]
蔡文沛(1912~1974年),马巷人。厦门市著名的漆线雕艺人。曾任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工艺联社理事。1961年,获福建省二轻厅、福建省文化厅授予的“漆线雕艺人”称号。 蔡文沛家世代以漆线雕“装佛”为业。曾祖蔡玉祥、祖父蔡善养、父亲蔡春福皆以“装佛”闻名。祖传的“装佛”店号“...[详细]
白寿康(1912~1990) 1912年12月出生于高杰村一个富有的家庭。初入县第二高小,继升绥德四师,后毕业于兰州军官训练班。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1月转入共产党。历任红军84师2团教练,-4科文书、科员,红28军军部参谋、连长、政治指导员,延安县委军事部部长...[详细]
白如冰(1912~1994) 乳名恩儿,原名树梁、树勋,化名高超。1912年3月11日出生于袁家沟一个农民家庭。远祖白行顺,明翰林院庶吉士,湖广巡抚。祖父白锡龄,清末贡生,家境富有。父亲白汉濯,务农兼作小生意,盈少亏多,经济拮据。如冰少时饱尝饥寒之苦,后家设染坊,日渐宽余。母亲白氏,家庭妇女,聪...[详细]
艾霞(1912~1934年),女,原名严以南,又名诗伟,厦门人。民国元年(1912年)11月出生。自幼喜爱戏剧,童年随父到北平,在北平圣心女校就读。民国17年,举家南迁上海。 16岁时参加南国剧社的话剧演出。民国19~20年,应聘任耐梅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演员。民国21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详细]
朱荫龙(1912—1960) 字琴可。桂林人。明靖江王后裔。1934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历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西大学教授。抗日战争中参与进步文化活动。对中国韵文史、古文字学及南明史素有研究,尤长于词。被柳亚子赏识,有“桂林才子”之誉。1943年与...[详细]
朱兴恭(1912—1977) 宝鸡县千河乡朱家崖人。12岁随父正骨。1956年任陕西中医研究所骨科代理处主任,后兼任西安医学院副教授。1957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58年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 朱兴恭从医近五十年,既继祖传之技,又敢于大胆创新。他用竹板、绷带...[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12年1月9日生于江西莲花县湖上乡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篾匠。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6军团第17师通信连政治指导员、红8军军部警卫连指导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8月随部西...[详细]
朱达章(1912~1946) 原名熊绍琮,又名-,桂林市人。1930年中学毕业后,曾做过印刷厂校对、书店店员、中小学教员、学校文书、广西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省立图书馆职员。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一七一师政训处少校组织科长,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教育下级军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周云鹏(1912—1992) 原名周歧山,艺名周剑秋。四川邻水人。生于杂技世家。6岁登台演出,杂技、武术、气功并举。常年随马戏团在南方各省流浪演出,饱尝千辛万苦。1938年与哥哥周云程在途经宜山(今宜州)时成立“重庆周氏兄弟艺飞团”。能表演不同力度、不同形式的节目,如《三台九碗》、《杆竿》、《斗...[详细]
周廷云(1912~1945),又名周中枢,字文初,河南省尉氏县城关镇西大街人。出生于贫家,父为木匠,全家以木业为生计。 周廷云自幼好学上进,是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高才生。他在尉氏县立师范就读时,受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石文卓、陈子杰的帮助,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反封建、反剥削、反...[详细]
赵新春(1912.6.14~1983.2.14),艺名"一撮毛",开封市人。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家住开封曹门外靠城墙处(城墙即为赵院之西墙)。赵新春祖赵桐、父赵宝庆两代皆以卖豆沫、胡辣汤、绿豆糊为生。 赵新春7岁到长泰刀山班从师北京武师张国亭学艺。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后,长泰刀山班解散...[详细]
赵明(1912--1949),男,原名赵连升,修武县大南坡村西小庄人。家贫穷,未成年-去百间房小煤窑做苦工,后到山西驮运粮食维持生活。 193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他的家乡,赵明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日活动。5月,他带头参加了西小庄的农会和自卫队。7月,他到修武抗日民主政府在孟泉村办...[详细]
赵秉谦(1912年~1984年) 原名赵辑盈,南乐县近德固乡赵家庄人。1932年在学校参加读书会,1933年在河北省立大名师范读书时参加反帝大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秉谦返乡参加抗日活动,于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河北抗日民军四支队,任排长、指导员等职。1938年5...[详细]
张中华,1912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少年时,在当地读完小学、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走出学校,到工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赞颂东北人民的各种反日行动,他在各地演讲到激动时,高呼“...[详细]
张漾兮(1912—1964.6)四川成都人。 擅长版画。 1931年毕业于私立四川美术专科学校, 以画广告、漫画为生,当过教员、记者、,抗战时期,组 织四川漫画社、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1948年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版画系主任。作品有《...[详细]
张绍轩(1912~1971),名长顺,号永祥,扬中县三涫,乡长乐村张家墩子人。 张幼入私塾,国学基础较厚,成年后,立志学医,拜圌东乡母子圩(今三茅乡圌东村)老中医奚龙章为师,学习中医3年,后从常州朱容棠学西医1年。回扬后,在兴隆镇南山寿药号开设中西医诊所,后又参加天津名中医汤世彦及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