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邨 (191112—1993.3) 别名独眼半聋居士,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13岁起随其舅父吴湖帆学画,19岁开始卖画为生。30年代曾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等组织“正社画会”。1950年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一级美术师。作品有《赤壁之战》、《石壕...[详细]
朱良钧(1911~1926),字龙友。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江都(今扬州)人。少年烈士。民国14年(1925年),考入北京第三中学,学习成绩优异。爱国学生组织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宣讲队,他是主要成员,每次演讲,慷慨陈词,劝导国人奋起救国。不久被校方斥退。次年1月入北京清明中学读书。3...[详细]
朱景武,字少卿,陕县菜园街人。生于1911年,家系地主兼工商业。1933年,毕业于汾阳军校。 1944年夏,洛阳沦陷。驻扎菜园一带的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委任朱景武为陕县游击支队长。不久,朱勾结亲信侯俊相(县保安团中队长)和张得胜(地方团队中队长)于9月25日,包围了县政府,打死...[详细]
朱炳良(1911~1986年) 朱炳良,齐贤乡龙潭村人。出生于贫寒之家,祖父朱关、父亲朱生都是乡村裁缝。他12岁起先后给4户财主当过小长工,放牛割草,种田打杂,短则数月,长则满年.或因手指切断被辞退,或不堪超量劳作而中辍。14岁始从兄学裁缝,16岁满师。自此,除租种3亩土地外,靠外出...[详细]
周趾麟(1911~1932),又名子林、慈昌,化名胡阿毛。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崇明外沙永昌镇。启海地区早期共产党的领导者,烈士。幼年丧父,由兄胡元礼抚养长大。在海门中学读书期间参加共青团,并为共青团组织的负责人,后转为中共党员,多次组织、发动-,他办的夜校成了党的秘密活动场所。反动派要...[详细]
周瑞麒(1911—1945年),字千里,西向镇虎村人。幼时上学,1929年考入沁阳师范,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沁师-、暑期读书会和沁济武装-。-失败后,先后在万善、紫陵等地教书,并同李冠慈、王跃轩等重新组建沁阳党支部。1937年初,赴太原国民军政训练班受训。1938年春,参加抗日游...[详细]
郑奎(1911—1985) 字占山,号“追云燕子”,凤翔县城关镇南街人。善习武技。自幼家贫,操染坊为业。早年拜杨士勇、南武成、郑府魁、钟励道等人为师习武,特长“大红拳”、“沥泉 ”、“燕青刀”、“旋华棍”、“流星锤”等套路。其特点是劲道以刚为主,并注意功力演练。 解放初,...[详细]
赵瑞甫(1911.10~1995.3.26),男,河南省郾城县人。生前住无梁祠街5号。 赵瑞甫早年随其兄赵云祥参加北伐军,先后在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第四军历任连长、营长、上校团长。1945年11月随其兄国民党第四军军长赵云祥在江苏盐城起义,在其后40余年的生活中历经坎坷。1986年6月,被河...[详细]
张祖谅(1911~1961年),商城县人。 1928年加入县农民协会,参加打土豪,分粮废债斗争。后任少年先锋队指导员。 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班长、排长。 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先后参加了固始县单...[详细]
张于道(1911-1944) 原名张南明,新场镇人。 抗战前,张于道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抗战开始,失学在家。张家是新场富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1938年,中共浦东工委根据“灰色隐蔽”方针,动员张于道利用其张信昌绸布店小开的社会地位,做抗日工作。1940年秋,张于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详细]
解放军少将张朋远,分别取“鹏飞千里”和“出门靠朋友”之意。1911年生于甘肃省岷县。14岁到西北军当兵,曾参加冯玉祥马步芳之战的中原大战。在第26路军25师74旅当兵时,参加了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后,改名张明远,取光明远大之意。 由于家中困难,张明远14岁买壮丁到西北军当兵,换得60元大洋,2...[详细]
张鹏举(1911~1947),泰兴人。烈士。民国26年(1937年)10月回泰兴,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民国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泰兴县八区(后称蒋华区)区长、县政府财务科长、泰县县政府秘书等职。民国34年春,张回泰兴任县长。同年9月,他与中共泰兴县委书记莫珊组织干部群众配合分区主力部队,...[详细]
张敬忠(1911~1954),原名张道安,字恕之,武陟县小原村人。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武陟县长、新乡行署督察专员,在职长达10年之久。 张,9岁时能写诗文,14岁曾参加“五卅”反帝-运动。15岁,考人省立第二商业学校。 1927年参加国民党,任区党部委员,并在学校组织学生自治会和“不...[详细]
张华(1911~1990),原名刘鸿桢,曾用名刘德甫。广西来宾县大湾乡人。 民国22年(1933年)秋,张华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在广西邕宁国中分校工作,后转到广东粤北山区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招待所所长、中共广东省始兴县委书记、西江特委副...[详细]
曾友山(1911.3.16~1994.7.29),福建省古田县人。父母都是虔诚基督教徒。曾友山8岁起就读于教会小学、中学。193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36年到开封圣安得烈中学任教。1937年任基督教开封圣公会牧师。1939年赴加拿大留学,途中他作为中国基督教青年代表...[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乳名辛龙宝,原名曾世裕。1911年2月2日生于江西省信丰县嘉定区庄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书3年半。1928年参加本县农民-,次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8月随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曾思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曾保堂,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山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江西省信丰县,1929年加入游击队,1930年编入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建国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曾保堂,土地...[详细]
易棠(1911—1981) 凤翔县陈村镇易家庄人。其父易德生青年时期自学兽医,在陈村镇看牲口有名。易棠继父医术,于民国35年(1946)在陈村镇行医,曾为宝鸡县周原乡配种站治马眼疾,药到病除,由是出名。翌年农历二月,易棠到宝鸡县虢镇挂牌医畜,后开设万生堂药铺。1953年公私合营后,宝...[详细]
姚镜人(1911-1941) 乳名根生,又名佐明。泥城乡兴隆村人。1919年至1925年他就读于家乡私塾,1927年在沈千祥的帮助下,入同文小学高年级读书,1929年入上海市敬业中学,1930年暑期返回乡里。此时正值沈千祥领导农民举行泥城-,他积极上街散发革命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