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孤梅(1910-1969)广东梅县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某团政委、苏浙军区四纵队十一支队政委,山东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政委,华东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先后任志...[详细]
张福林(1910-1933)化名张梦荪。博兴县赤张村人。1928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学习,后考入济南师范前期班。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形势恶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于1930年夏离开学校,专门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被派往青岛,以沟渠头村小学教员为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初,以中...[详细]
张凤鸣(1910-1990),祖籍河北冀县,生于北京,住崇文区南深沟。张家三代以做镊子和刻刀著称。其祖父张正新于清道光年间来京,在小铁铺学做各种小刀、镊子。学徒期满,在打磨厂开"张记小铁作坊",专门打造小刀、镊子。因其产品做工精细、使用方便,人们称赞张正新为"镊子张"。随后,不少人纷纷仿效,争相...[详细]
张登魁(1910-1987)著名武术教授,回族,山东济南人。幼从王兆林学查拳、弹腿门拳械。后从法仙洲学摔跤。1933年旧中国第五届全运会摔跤亚军。同年参加第二次国考获得摔跤冠军,入中央国术馆学习。擅长太极拳,对形意、八卦掌有研究。1936年,随张之江率中央国术馆和国立体专组成的体育旅行团赴新加坡...[详细]
张邦英(1910.05~2010.06),男,陕西省耀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部长级待遇)。党的...[详细]
张艾丁(1910-1987)原名张煜遐,字丽云,笔名艾丁、鹿雨。桐城籍,生于山西太原。民国15年(1926)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部学习。曾任该校爱美剧团团长,演出《巡按》、《白茶》等外国戏剧。抗战爆发后,组织第三十二军话剧团,任总干事。民国30年到成都,任《南京夜报》、《成都晚报》主编...[详细]
曾文(1910~1932),出生于铜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被送给排埠叶家做童养媳,16岁改嫁给陈梅生为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曾文到浏阳上洪走亲戚,在那里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回家后,剪掉长发,经常走出家门与贫苦群众接触,向妇女宣传剪发、放脚,谋求妇女解放。同年下半年,曾文...[详细]
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参谋长。 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后随父到养马岛读私塾。1932年,在威海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威海太平庵小学任教。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威海后,于一心立即返回家乡牟平,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同年,...[详细]
于澄波(1910~1931)字涛,号若水,曾用名于松龄、宋韵秋。蠡县城内西南街人。幼年家境贫寒,高级小学毕业后无力再学,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政司司长徐廷瑚(蠡县城内人)资助他继续读书,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中学。由于六中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于澄波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易良品(1910—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分区司令员。 1910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顺河乡易家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本村读私塾,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第三师范。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学兵连排长、连长,后任通讯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详细]
杨克成,白族。1910年生,云南大理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3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合作金库总经理。建国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民建第四届中央常委、昆明市委第一届主任委员,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详细]
杨鹤声(1910~1932)徐水米家营村人。14岁在徐水县第一高小上学时带头反对“读死书”及老师体罚责骂学生。一次国文教师让他背诵课文,他没有按照书的原句背诵,而按照书的大意背诵,教师质问他,他回答说:“我们不应该死板教条地死读书,应该理解了书的意思再背诵,才会使用。”教师怒而举鞭,杨鹤声趁其不...[详细]
杨灏(1910~1935) 字伯淳,出生于延川县杨家圪台村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6年(1927)春,入延安省立第四中学就读,因其勤奋好学、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工于书法,被推选为学生会宣传委员。是年加入共产党。同年暑假,与同乡杨增爱(杨醉乡)回乡宣传革命,创建村中共支部和共青团延川支部,担任团支...[详细]
徐步青(1910—1940),湖北京山县罗店徐店乡梅河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和兄长徐履青积极参加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会等活动。抗战初期,他在石板河一带参加黄定陆组织的抗日救国的讨论,于1937年12月进入应城汤训练班学习,不久回京山参加组织了京山县抗日自卫中队活动。京山沦陷后...[详细]
谢佑莲(1910-1931),女,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人,武平县党和红军的早期领导人练宝桢烈士的妻子。1928年参加革命,积极支持练宝桢开展革命活动,是武平县象洞区第一批秘密农会会员,其家中也成为中共地下联络点。1929年参加象洞-,随后任象洞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同年10月任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妇女...[详细]
萧望东(1910-1989)江西吉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营教导员,共青团吉安省西区区委书记,红三军第三纵队特务连政治委员、第九师军士队政治委员。1931年后任红三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1933年任红一军...[详细]
郗晓峰(1910~1940)陕西蓝田县人,乡村师范毕业后曾任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民训部工作,后随聂荣臻进入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抗日工作。曾任中共完县(今顺平)工委书记(对外称民训处负责人)领导完县的抗日斗争。1937年1...[详细]
伍上同(1910-1949),福建省上杭县泮境乡人。童年当过焙纸学徒,1928年春入平民夜校,积极学习文化,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1929年5月参加闽西-,随后加入工农赤卫团的军事政治学习,任赤卫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转战闽西苏区。1933年所部整编为主力红军,任红12军24师营长,参加中央苏...[详细]
吴敬业(1910~1949),又名新平,伏六乡南伏蒙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冯玉祥部队、国民党九十六军、三十八军任营长等职,以“合法”身份从事中共地下活动十余年。1946年春,在豫北沁阳地区率国民党部队一个营起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三团、安康军分区十四团、商洛军分区独立四团团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