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武(1910~1981),名道兴,镇安县岩屋乡仓房村人。初识字,家庭贫穷。9岁随父讨饭,12岁给富户放牛,18岁上“唐匠班子”卖工。民国25年(1936)9月在柞水石嘴子卖工,被抓壮丁后送入杨虎城部队。1937年9月部队在石家庄抗日作战失利,在撤退山西五台县途中,乘机投奔八路军。10月,他...[详细]
古世亮(1910—1989),蕉城镇直径古屋人。他仅读过七八年私塾,自学古代汉语。10多岁开始在县城盛生堂中药店当学徒,白天按方抓药,晚上苦读药书,学习《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陈修园的《时方妙用》等中医经典著作,勤奋攻读加临床实践,对医生开的处方用心记忆,勤于搜集“古方”、“秘方”,...[详细]
郭坚(1910-1980年),出生于陆丰县南塘圩,童年随家移居甲子镇元高社区,家境富裕。少年时期在甲子、汕尾读书,青年时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途辍学,旋在上海市一抽纱公司任店员。在沪期间学习进步书刊,接近进步人士,思想进步。民国26年(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战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详细]
葛玉翠(1910~1969) 又名李万昌,葛玉德,字中秋,西乡县古城人,幼时丧父,随母易姓到葛家。12岁时,生母病故。1923年13岁时投师汉剧科班艺人宪九光(艺名“海里蹦”)学艺。1924~1948年随宪九光先后在汉阳、安康、南郑、西乡、镇巴、湖北郧阳等戏剧班社唱戏,1958年来本县,次年镇...[详细]
傅庚生 (1910~1984) 笔名肖岩、齐争等。辽宁沈阳人。民盟成员。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弘达学院中学部教师,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华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私立东北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常委,省第五届人大...[详细]
冯秉铨(1910~1980),河北安新县端村人。 民国19年(1930年),冯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任助教。民国21年至民国23年,赴北京燕京大学攻读,获理科硕士学位后回岭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物理系代主任。民国29年,获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详细]
邓华 (1910—1980)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 湖南省郴县(今郴州市北湖区)人,1910年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上井冈山后,在红四军三十三团任宣传中队长、六连-...[详细]
陈雨门(1910.3.3~1994.8.7),原名陈化鲤,字禹门,笔名晚晴、陈时、陈菲、老陈、小萍等,河南省睢县人。1927年赴省城开封,就读于私立嵩阳中学、东岳艺术师范学校。1930年,还在求学时即开始新诗创作,是河南早期新诗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最初的诗大多发表在《火信》月刊上。《火信》创刊于1...[详细]
陈有维 (1910-1965) 国民党军上将。 湖南省桑植县人,1910年3月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陈家湾。其父陈毅然,系当地富绅。曾就读国民小学。1925年夏,赴省垣参加升学考试,因误考期,入长沙尚智中学补习,后转考湖南一师未取。乃弃学从戎,投考黄埔军校第五期,得以录取。...[详细]
陈文华(1910~1935),字春舫,又字浩卿,宁羌县大安金牛驿人。家庭地主。 文华幼读私塾,1926年入大安县立第三高等学堂读书。当年,其长兄锦章由上海回乡度假,组织天足会、剪辫会等进步群众组织,文华是其活动骨干。锦章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文华仅16岁。1927年文华考入汉中陕西第五师...[详细]
陈外欧 (1910-198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测绘总局局长,国家测绘总局局长。 湖南省茶陵县人,1910年12月26日出生于茶陵县桃坑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冬参加农-动。1929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参加茶陵县游击队。1931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详细]
陈群,原名陈德安,1910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陈家湾村。陈群幼年家贫,早年丧母,在贫困中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子二人给地主当长工、放牛。人间的不公,世道的不平,造就了陈群顽强的-精神。1929年冬,陈群参加了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农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详细]
陈启珩(1910~1987),字莫若,林寨镇人。民国25年(1936)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初,执教于该校附中。民国26年夏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与同乡同学陈慧生一同回乡,随即创办“抗战学校”,亲自担任校长。乡间失学青年通过“抗战学校”培养,激发了爱国热情,纷纷参加抗日自卫团队,有的直接参军奔赴抗日...[详细]
陈沛 (1910~1978年),男,排沙镇扶罗村永安人,高小文化。1938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任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筹粮组长,5月任第三大队军需主任。1947年5月任第一区大塘乡民主政府乡长兼第六大队队长。1950年1月任城关区区长、区委书记,4月调任第一区区长、区委书记、土...[详细]
陈景云(1910~1979年),本县五经富镇陈江村人。1926年毕业于五经富道济中学,1929年毕业于汕头高级中学,1933年毕业于国立东吴大学,193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48年赴英留学,进皇家医学院,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1月,他返回祖国,在北京医学院任一级教授。同年1...[详细]
程刚,又名程济华,1910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蔡家湾一个小商贩的家庭。少年家贫,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徒工。17岁时,程刚在行业工会的号召下参加了工会活动,在工人夜校中学习文化,阅读进步书刊,进一步认识到为什么无产者工农大众受剥削压迫的根源,认清了旧社会的黑暗,以少年...[详细]
蔡楚吟(1910一1969年)? 女,小名玩娟,澄海市区西门人。14岁考入县立第一女子学校附属师范讲习所,1925年在澄海中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入党。1926年1月,东征军克汕,邓颖超从汕头来澄海,在蔡楚吟家与妇运骨干交谈,指导妇运工作。1926年4月,蔡楚吟当选为共青团汕头地委候补委员...[详细]
卞之琳(1910~2000),出生海门市三厂镇(原汤家乡),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大批诗作问世。抗日战争初年,访问过延安、太行山区前方,亲聆革命领袖的教诲,广交革命作家,深入战士和群众之中,写出了有重大意义的《慰劳信集》和《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一年来战斗小...[详细]
安玉林、又名安继章,号特达,1910年出生在河北省定县(现定州市)大瓦房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幼年失去生母,随继母生活。自幼喜爱读书,1928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九中学。读书期间,他博览群书,寻找救国之路,接触了马列主义,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前途,遂于1930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