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人物

陈群

[公元1910年-1941年,革命烈士]

陈群为[公元1910年-1941年,革命烈士]

  陈群,原名陈德安,1910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陈家湾村。陈群幼年家贫,早年丧母,在贫困中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子二人给地主当长工、放牛。人间的不公,世道的不平,造就了陈群顽强的-精神。1929年冬,陈群参加了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的农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三十军中任连长。1932年底,随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苏区,西征川陕。1935年陈群参加了广(元)昭(化)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指挥果断,多次荣立战功,先后被提升为团长和副师长。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后,陈群改任团长。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陈群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战后,陈群在太原接受中共北方局指派,到平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改造和争取平西地主武装的斗争中,陈群大胆地闯到民团的上层人物中去,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指明前途,争取他们参加抗日。当时,民团团丁多数是贫苦的百姓,不少人是端不起饭碗,跑到民团里混饭吃的。陈群也是穷苦人出身,了解百姓的疾苦,加上他待人和气,唠的都是家常嗑,所以,他很快和团丁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其中有些团丁不但对陈群十分敬重,而且接受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到1937年冬,共争取了10来个村的民团。不久晋察冀军区六支队的主力六团开赴平西,把争取过来的那些民团,改造、整编为第七团,肖思明任团长,陈群任副团长。
  第六支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战斗,解放了平西1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初步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17日,八路军总部命令,邓华支队和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挺进冀东,配合冀东人民抗日大-,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肖思明、陈群所部改称第四纵队十一支队第三十三大队。1938年5月31日,第三十三大队大队长肖思明,副大队长阵群率部从平西出发,过平绥铁路,挺进冀东。但是,刚过铁路,就遇到敌人的猛烈阻击。陈群奉命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在潮白河上游黑河岸边截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东进,在众寡悬殊的劣势下,陈群率部顽强战斗,从晚上一直战斗到第二天中午,击退敌人多次冲锋,使主力得以顺利地越过黑河,转向东进。
  6月21日,邓化率部到达蓟县的靠山集、将军关一线。那天,司令部刚刚在将军关安顿下来,就遭到敌机的轰炸。紧接着,伪满洲军两个团的兵力从北面沿潮白河尾追八路军;东部几百名日军从兴隆方向扑来。陈群奉命率三十三大队一营还击潮白河方向来敌。战斗从早晨开始,整整打了一天,完成任务后,部队于夜间撤出战斗,继续向敌后挺进。6月下旬,三十三大队夜袭了兴隆县六道河子之敌,杀伤、俘虏了不少敌人,缴获了一批0弹药。接着,突出敌人重围,出现在兴隆城下。
  第四纵队挺进冀热边境,长城沿线人民大为鼓舞,促进了冀东-的爆发。7月6日,冀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20万人参加的抗日大-。7月8日,中央电示第四纵队速向遵化、迁安、卢龙地区挺进,冲破敌人的包围,与冀东抗联会合。8月初,邓华率三十一、三十三大队向东挺进,攻占了迁安县城,在遵化县铁厂村与抗联胜利会师。10月间,第四纵队领导决定将主力和冀东抗联全部撤回平西根据地整训。
  在冀东仅留下三个八路军游击支队,分别在冀东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山地一带坚持游击活动。第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梅和第三十三大队副大队长陈群,奉命率领第三十三大队特务连,共百余人,在迁安县莲花院编为第一游击支队,陈群为支队长,苏梅为政治委员,周文彬为政治部主任,支队下编有大队,大队下辖中队。当时归其指挥的还有一个教导队,系由抗联骨干组成,30余人,以及节振国的工人大队30余人。主力向西转移后,苏梅和陈群率部活动于冀东东部地区丰润、滦县、迁安三县交界边缘一带,东起滦河迁安县西部,西至丰润县西部,北达遵化县南部,南抵北宁铁路以北地区。主要以潘家峪、松山峪、柳沟峪、李家沟、芦各寨、火石营、莲花院为中心。这一带是1938年大-的中心区,从1938年8月起,敌人对这一带地区进行连续不断的围攻“扫荡”。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敌人把主要军事力量用来对付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日本华北方面军将第二十七师团从武汉前线调回冀东。在敌人疯狂的进攻和残酷的统治下,在艰苦的反“扫荡”战斗中,陈群英勇顽强,身先士卒。10月间,主力西撤后不久,陈群率部与敌500余人激战于滦县、丰润交界处之华山峰村。一天,敌人从唐山、丰润驱车赶来,围攻第一游击支队的驻地赵庄子和松山峪,战斗在华山峰村附近打响。
  赵庄子和华山峰村之间有一座土山,是这一片地区唯一的制高点,如果先占领它,就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而敌人也拼命地争夺这个制高点。开始,陈群命令魏国臣带领一部分战士抢登山头,由于坡度大,速度较慢。而敌人从另一侧抢登,由于坡度小,速度比较快。
  眼看着制高点就要被敌人夺去时,陈群抢过一位战士的机 ,大喊一声:“跟我上”,飞也似地冲上去。这时,敌人距山顶只有十几米远了!陈群冲到山顶,满头汗水,喘息未定,架起机 ,向敌人猛扫一阵。魏国臣和战士们也随后赶上来,劈头盖脸地一顿痛打,把日军赶下了山……接着,在陈群的指挥下,战士们忍着饥饿,顶着猛烈炮火的轰击,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毙敌30余人。夜间10点多钟,陈群率部撤出战斗。事后,听当地群众说,第二天,敌人从山上拖下大堆死尸,灰溜溜地逃回老巢。
  不久,数十名日军从滦县榛子镇出发到迁安县莲花院一带“讨伐”,当天下午又从莲花院返回。陈群率领12名战士,乔扮成敌“宣抚班”,尾随其后,俟机攻击。当这小股敌人至丰润县上水路村马蹄泉边休息时,陈群命令邢玉德等人冲入敌群,乘其不备,来了个突然袭击。日军小队长和3名日军被击毙,数名敌人被击伤。当敌人在慌乱中还击时,邢玉德等人在陈群的火力掩护下,迅速转移。
  陈群带兵,常打胜仗,这和他赢得战士们由衷的爱戴是分不开的。他和战士们亲如手足,爱护战士胜过爱护自己。部队每到一个宿营地,他总是首先去看望战士,慰问伤病员。那时,由于游击环境,药物奇缺,陈群便留心地搜集了许多偏方,不仅平时治好了不少战士的病,而且在战场上也及时抢救了战士的生命。当时,在战士们之间广泛传颂的“一瓶白药”的故事,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在长征路上,陈群曾经得到一小瓶珍贵的、有止血功能的云南白药。在战场上,他负伤多次,但始终没舍得用这瓶珍贵的药。可是,1938年11月初,在遵化东北部茅山战斗中,他却把这瓶珍藏了四五年的白药给通讯员大老王用上了。那一次,千余名日军包围了第一游击支队的驻地,敌人利用飞机进行侦察指挥作战,采用分进合击,妄图把游击队一网打尽,战斗非常激烈而残酷。陈群率部与敌周旋中毙敌70余人,支队亦小有损失。到黄昏时,通讯员“大老王”肚子上挂了花,鲜血涌了出来,脸色像纸一样白,无力地倒在山头上。陈群匆忙解开挎包儿,抠出那瓶白药。然后,用胳膊慢慢地托起大老王的头部,轻声地催促说:“快,快吃下去,血就会止住的!”“大老王”凝望着陈群那慈爱的目光,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陈群把药面一点一点地倒进“大老王”微微张开的嘴里……。
  不久,“大老王”伤愈后,又重返杀敌的战场。
  事后,战士们每谈起这瓶白药故事,都激动地说:“陈支队长把战士的命看得比他自己还值钱哪!跟着他干,还有什么豁不出去?”
  陈群不但自己爱兵,而且还经常教育干部们要把战士当成亲兄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在他的教育和带动下,干部们很注意搞好官兵关系,使部队形成上下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
  陈群热爱人民群众,十分注意搞好军民关系。部队每到一处,他总是反复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因此,部队极少出现违犯群众利益的事。他以身作则,带头和乡亲们搞好关系,无论住到那里,一有空儿,他总是亲亲热热地和房东唠家常,“大爷”、“大娘”地叫得老乡心里热乎乎的。群众有什么困难,他都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战士们也都自觉地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争先恐后地为群众做好事。因此,部队每到一地,很快便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潘家峪、松山峪、赵庄子一带,陈群的群众威望很高,他和队伍即便在夜间来到村里,也用不着派房,乡亲们喊着他和战士们的名字,一个个拽到家里。群众还主动地为部队收藏军粮、被服、鞋袜。特别是在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中,敌人在游击区周围普遍地进行“清乡”,每到一村,便召集全村居民,按户口册点名,集合村中男人,叫妇女去认领。分散活动的游击队员经常化装成老百姓,隐蔽在群众之中。在极端恶劣与恐怖的处境中,群众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地掩护游击队员。有的老大娘和年轻妇女冒着生命危险,把被敌人包围在村子里的游击队员,当成亲人认领。
  由于陈群和他的队伍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部队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说一声,就会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
  滦县下五岭是敌人一个重要据点,在据点外的小山包上筑了一座坚固的炮楼,给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障碍,陈群决定发动群众,拔掉这颗“钉子”。一天,松山峪的群众给陈群找来两根瓦盆儿粗的圆柳木,各有7尺多长。在群众协助下,硬是把两根柳木掏空了,再打上铁箍,涂上黑颜色,造成了两门“柳木炮”。陈群还组织人自制了黑色炮药,又找来一些生铁,砸碎后装到柳木炮里作“炮弹”。在攻打下五岭据点时,两门“柳木炮”对准敌炮楼,“轰!轰!”一响,据点和炮楼里的伪军全给吓懵了。接着,陈群率部乘机冲进据点,70多名伪军全部被缴械。
  1939年9月,陈群奉命率领第一游击支队随冀东整训队伍一起赴平西整训,编为挺进军第三-队,陈群为大队长。同年11月间,在平西整训的第一游击支队和抗联队伍编为第十二团,陈群为团长。
  为了加强在冀东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1940年1月初,陈群奉命率一个连和通讯排,共140余人,从平西斋堂、煤窝出发,返回冀东。在遵化县草场村,陈群把队伍集合起来宣布,奉挺进军的命令,第三-队的番号改为第十二团。部队当晚转移到高拔岭,这时,十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团政委刘诚光,率新组建的抗联第五总队与陈群会合,开了两天会,研究了开辟地区工作,决定将第五总队编为十二团二营。随后二营、一营一连和团部通讯排各按指定的地区分散活动,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在高拔岭、马兰庄、赵各庄、银子山、三女河、鸦鸿桥、皇家屯、尤各庄一带打了许多漂亮仗,很快打开了冀东东部地区的抗日局面。
  当时,部队的装备十分简陋。0弹药都非常缺乏,但陈群却很乐观。他常说:“没有 ,敌人给我们‘送’嘛;没有手 ,我们自己造嘛。”于是,部队发动战士和老乡,找来香烟盒、罐头盒,装上自制的黑炮药,安上-、药捻儿,造成了“点火”手 和 。
  为了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壮大部队。1940年7月下旬,陈群率领十二团特务连、通讯排和节振国的工人大队,共120余人,准备夜袭赵各庄伪矿警队。战前,陈群在贾庄子附近一个僻静的地方进行了战斗动员。他号召大家:“为了夺回国土,赶走侵略者,我们要尽快地发展部队,首先,要有更多的0弹药。眼下,在冀东我们还没有兵工厂,怎么办呢?只有向敌人要!今夜就去攻打赵各庄的伪矿警,把他们全部缴械!大家有没有信心?”“有!”陈群激昂的讲话,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当时赵各庄煤矿驻守两个中队的伪矿警,约200名。矿区周围设有铁丝网。夜间,除固定岗哨以外,还有一个班的巡逻队。
  半夜时分,部队到达了指定地点,按原定计划,兵分两路,进入阵地。等命令一下,急不可待的战士们抡起铡刀,砍断铁丝网,隐蔽进入伪矿警驻地,迅速地摸了敌人的岗哨,打垮了敌人的巡逻队,扑向伪矿警宿舍。伪矿警们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乖乖地举手投降。
  这次战斗,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共缴获 百余支,手 两支。
  这期间,在平西整训的十二团主力返回冀东西部,后经盘山东进,连续攻克了玉田鸦鸿桥、丰润三女河及任各庄等据点。8月,十二团参谋长欧阳波平,政治处主任曾辉,率主力一营来到丰滦迁地区与陈群会合。
  为了配合百团大战,十二团在东部地区向北宁铁路沿线进击。8月26日,包围了赵各庄、唐家庄据点与古冶车站。敌据点被摧毁,伪军全部缴械,顽抗之日军被歼灭。首战告捷,冀东军民,特别是丰滦迁地区的人民颇为兴奋。他们杀猪宰羊,从20里甚至百里以外的地区赶来慰劳十二团。
  在百团大战期间,陈群指挥十二团配合地方武装积极出击,先后攻克唐山市郊之曹家口、张官屯,玉田鸦鸿桥、窝洛沽等据点。一度袭入唐山市内,给敌人以很大威胁。
  1941年夏,日伪开始了在冀东的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并调集4万余日伪军对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妄图摧毁冀东游击根据地和消灭冀东八路军。在残酷的反“扫荡”作战中,冀东武装部队受到了严重损失。
  1941年6月,陈群率十二团在玉田县孟四庄一带集中,团部和特务连就驻在孟四庄,三个营分散驻在几个邻村。
  6月2日,陈群发现一股日军在孟四庄村头活动,便带领警卫员站在隐蔽处用望远镜观察着敌人动向,突然,敌人用掷弹筒射来两发炮弹,正落在陈群和警卫员身旁。陈群腹部受了重伤,两名警卫员当场牺牲。全团干部听到陈群团长负伤的消息后,都急忙赶到团部。政治处主任曾辉和各营营长,守护在昏迷不醒的团长身边。大家含着眼泪,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团长!团长!……”。
  大家呜咽着,抽泣着……直到黄昏,陈群才微微睁开双眼,环顾大家,断续断续的叮嘱说:“同志们……我……不行了!不要让……全团……知道……,要带好部队……指挥……战……斗……”,说完便牺牲了。
  陈群牺牲后,十二团全体指战员,在那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牢记陈群团长临终前的叮嘱,英勇善战,屡建功勋,为创建和巩固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