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群(1908—1961)女。海南省陵水县坡村人。黎族。王昭夷的二妾,人称“二嫂”。清末民初,先到陵城读县立小学,后到海口就读基督教会办的匹瑾女子中学。民国15年(1926年),中学毕业后回陵城当陵水县立女子小学第二任校长,是第一位任校长的黎族女青年。民国16年(1927年)夏,与王昭夷结婚。...[详细]
吴承斌(1904-1930年),又名汝英。清光绪三年(1904)三月生于月塘乡月埔村农民家庭。父母早亡,依靠兄嫂生活。民国十一年(1922年),承斌毕业于私立化石小学(今笏石中心小学)。同年,考入莆田私立哲理中学。承斌常借阅校友陈国柱(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带回的革命书刊,由此接受革命思想,选择了...[详细]
温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军总部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原名文淦。曾用名杰雄、湘萍。190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梅县松口车田村一个贫农家庭。1922年秋,考入广州南武中学,担任该校学生会会长,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带领一百多名同学参加广州...[详细]
魏汝霖(1908~2002)字泽民。满城南固店村人。毕业于中央军校第六期炮兵科、陆军大学第十期、国防研究院第一期。在商震部任过参谋处长和军参谋长。1939年4月,任第二十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任驻澳洲陆军武官。1946年12月,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兵役局副局长。1948年9月,授陆军少将军衔。大陆...[详细]
魏际昌(1908~1999)字紫庵。河北抚宁人。1929年考取吉林大学中文系,“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大学被迫解散,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4年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受业于胡适等人,1937年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湖南省教育厅...[详细]
王亚福(1908~1944),黎族,白沙乡什奋村人。少年时代喜欢打抱不平,村中不论大人小孩发生什么争执,他都爱辩清是非,他的公正评理得到大人的赞扬。 1940年4月,他和符尤相曾领导什阳人民投入驱逐国民党县长丘海云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43年上半年,红毛地区出现饥荒,王国兴、王玉锦乘...[详细]
王寿松(1908—1988)王寿松,号乔山,男,汉族,新余市南安乡洋港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卒于1988年。中共党员,著名内科教授、消化学专家、主任医师。曾当选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一、二、五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第二届常务委员,民盟江西省委常委,南昌...[详细]
王三能(1908~1981)原名王双振。河北枣强人。因家境贫寒,8岁时就在家拾柴割草,13岁时被父亲送到本村铁匠王老四家学打铁。后跟随王老四到博野县北杨村。三年后到保定北大街双胜号铁铺找到大哥王双金、二哥王双印,学习打刀技术。18岁时到张宏涿的铁铺做工,两年后又到保定南大街金和成铁铺当工人,学成...[详细]
王老元(1908—1944)红雅峒通庭村(今通什市冲山镇通庭村)人。黎族。亩头。红雅地区“白沙起义”组织领导者。家景富裕,水田80多亩,黄、水牛60多头,有银元、铜锣等财物,养马匹来往出行。年青时,曾在水满峒公馆私塾读书,略懂文墨。民国30年(1941年),红雅峒世袭峒长、团董王老贯死后,其掌握...[详细]
王方民(1908~1999),又名王清彦,富平县小惠乡果坊村人。1921年就读于富平县第一高等小学。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班长,多次随部队转战于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32年8月,王方民深入敌占区做地下工作。当他侦察到敌富、同、耀(即富平...[详细]
王溥(1908—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日游击队司令员。 原名叫王彦东,又名王英亚。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县曹庄乡的一户富裕家庭。1923年考入兴城县立中学。1924年,考入东北军郭松龄部的军官教导班,后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少校教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保定伪警防队三纵队...[详细]
童书业(1908年-1968年1月8日),字丕绳,号庸安。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出生于安徽芜湖。20世纪著名的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代表,曾任《禹贡》,山东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九三学社社员。 童书业专于先秦史,兼治中...[详细]
蔺庭祥(1908~1981)唐县西安乐村人。出身贫苦,高小毕业后在东连颐村任小学教员。1927年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二师党组织领导下与其他同学一起,多次参加--,飞行-,夜间到保定火车站、西大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成为二师活...[详细]
田方(1908--1944.6),原名田德甫,曾用名田秋霞、刘志义等,河南省郾城县(今郾城区)李集乡田庄村人。1926年考入河南省立淮阳一中,是校文化促进会的学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郾城县委城关支部组织委员兼田庄直属党小组组长,不久任中共郾城县委委员兼王岗寺直属支部书记。1928年...[详细]
陶家才(1908~1946),当涂县石桥乡人。民国27年(1938)7月参加新四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四军三团连长,在大官圩一带开展游击战。由于他作战灵活、勇猛、顽强,部队-称他“小牯牛”。 民国29年(1940)陶家才随-战在苏北战场,参加著名的“黄桥战役”,作战英勇,受到上级嘉奖...[详细]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无锡玉祁街道礼社村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个人经历1921年入高小读书。 1923年...[详细]
孙明仙(1908—1996),山东高密人,青岛市市北区医院主任中医师。 孙明仙任市北区第一至第四届人大代表,第一至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名誉委员。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5年,完成带教任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详细]
孙标(1908-1934),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出身贫农家庭。1929年7月参加革命,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当选少先队长,积极投身“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的土地革命斗争。入伍后先在红四军任战士,后调闽赣军区第二分区工作,再调任清归(宁化、清流、...[详细]
宋鹤梅(1908~1930)博野小庄头村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8月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28年4月任县农民协会主任。在博蠡临时县委、博蠡县委领导下,先后发动、组织农民开展反豪绅村长、砸盐店、打盐巡、反验契、反决租、反“八厘公债”(年息八厘)、砸国民党县党部等斗争。 193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