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峰(1907~1938),女,小名丑子,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 仙峰生于封建士绅家庭。父仲良,清末秀才,经管十六村三千多亩地租,名震一地。大兄绍白,性格豪爽,好抑强扶弱。二兄绍膺,胸怀大志。仙峰聪明伶利,性格倔强,深受兄长影响,有反抗精神。8岁进本村私塾读书,后入石湾国民小学。 民...[详细]
刘凌沧(1907~1988),字恩海,南赵各庄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著名画家。曾任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工笔重彩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凌沧幼秉父学,对绘画艺术颇具天赋。14岁拜霸县赵家务村李东园为师,学到不少作画技巧。5年后赴京投身到花鸟画家杨冠如门下,经杨先生和周养庵(中国画学研究会...[详细]
刘洪雄(1907-1940) 汉族,原名刘典。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滕家营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北京从事秘密地下活动,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某师通讯大队长,中共归绥工委组织部长。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33岁。...[详细]
李庭芬(1907~1976年),字浩生。龙江沙富村人。生长于澳门。父仕南以中医为业,执业于镜湖医院近40年。庭芬中学毕业后,随父习医,后来亦受聘于镜湖医院。民国19年(1930年)回县,到桂洲里村开业。日军入侵顺德时,携眷避居澳门,不久,因生活无着,仍回桂洲行医。抗战胜利后,搬到容奇大马路开业。...[详细]
林柏(1907~1931)壮族。林逢乡林逢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后考入田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林凤乡明德小学任教。在任教期间,与同事滕德甫等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参加滕德甫组织的宣传队,带领学生到林逢圩、平马街进行革命宣传。 1926年夏投身于农-动。秋,被选送到恩隆县农-动...[详细]
黎林(1907~1938),平江县嘉义镇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特务营教导员、独立第一团政委、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政委。1934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委,率部随中央红军长征,同团长-指挥第一团取得强渡乌江、大渡河的胜利。1935年后任军委干部团特...[详细]
李桂英(1907~1997) 女,江西省寻邬县人。老红军。民国18年(1929)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参加红军,民国22年9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江西省会昌县县委会妇女部部长,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获中央苏维埃政府奖。曾两次...[详细]
李传玺(1907--1990)少将。号受天,辽宁海城人。东北讲武堂第期、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32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抗战胜利后曾任陆军大学教官,陆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1949年12月在云南曲靖投诚。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员,辽宁省人民政府参事。相关院校: 东北讲武堂 ...[详细]
李昌来(1907~1995),号璞荪,平江县长庆乡人。民国18年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交通大队毕业,后续读湖南大学,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又赴英国剑桥大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35年回国,任陆军军官留美考选委员会委员、陆军通信兵学校少将教育长、通信兵学校校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交通部”航政司...[详细]
李彩森(1907-1980) ,又名彩荪,大埔镇人。读完高小后入欧阳国英短期算术专修社学习。民国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年毕业。民国20年,任大埔小学高年级教师,此时,集体加入国民党,为柳城县第七区分部宣传委员。民国21年,跟随外祖学习中医,10年之后已稍有名气。曾在柳州先后设保安堂和保...[详细]
廖烈(1907—1988)廖烈,原名廖毓秀,桐岭乡禄禅村人。青年时代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和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上海大厦大学读书,目睹“五卅”惨案发生,对帝国主义-中国人民愤慨不己,曾上街参加--。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参加上海的学生-,反对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他被大厦大学推选为...[详细]
梁寿笙(1907~1945),原名春华,出生于书香门弟家庭,中渡镇北街人。 1941年,梁寿笙入中渡县立两等小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称赞。1924年考入广西省立四中学(今柳州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1926年考入广西军校二期,后在桂系集团军中历任排、 连、营长及军事教官,1931年9...[详细]
梁波 (1907-1947) (冀热察区党委秘书,宛平县委书记,平西情报站站长) 1909年生于天津,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调入平西,曾担任冀热察区党委秘书,宛平县委书记。1942年派往妙峰山接任情报站站长,多次出色的完成情报任务,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7年被捕,光...[详细]
梁砥(1907~1927),原名梁朝祚,号项羽,壮族,雁江镇红良村人。 1922年,梁砥就读于成德小学(今雁江小学),当时学校校长和一些教师,经常体罚学生,梁砥对此非常反感,在班内发动同学起来反对,轰动了学校。1923年,梁砥转入明诚小学校(今那朗小学)读书。一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他写的作...[详细]
雷亚霆(1907~1937),女,原名云祥,横山县殿市镇瓷窑砭村人。 亚霆出身贫苦农家,13岁家建窑山崩,亲人蒙难,仅与弟云汉和侄女广娥幸存。三人相依为命,糠菜充饥。 民国十二年(1923)亚霆不顾非议,率先报名入刚办的殿市女子小学,刻苦攻读。民国十四年(1925)考入横山高级女子小学。...[详细]
蓝大路(1907—1962),又名志明,宣平柳城镇车门拗头村(今属武义)人。后单寮独居于树坑弄口(今武义县西联乡境内)。家境赤贫。1927年,经中共党员吴谦引导投身革命。在农民协会开展的“二五”减租和反霸斗争活动中,皆积极领先,烧毁地主契据,发动佃户抗租,一时成为地主豪绅的眼中钉。曾以红军兄弟名...[详细]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叶知秋等,桐乡梧桐镇人。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理。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是年,苏联塔斯社设...[详细]
贾庭权(1907—1938)天津蓟县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随之没落。在革命潮流影响下,对旧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的反军事特捐、反征收屠宰税、反“旗地变民”等群众运动。1933年,加入了中共领导下的反帝大同盟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详细]
姜治方 (1907~1980) 姜治方,原名襄,号子勋,善化县干杉杨树塘(今属长沙县干杉乡)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5岁随家迁居长沙城,先后就读于长沙楚怡小学、天津南开中学,1926年春人国民党中央党部政治讲习班学习,同年7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他随父姜济寰参加“八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