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明(1905-1969)原名张方儒,曾用名张志坚、张士端、张志明。寿光市人。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寿光县委委员。1928年3月任中共寿光县委组织委员。1930年12月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1931年12月改任县委委员。1932年8月被捕...[详细]
张维贤(1905-1977),新剧领导人。原名张乞食,笔名耐霜。台北市人。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创立后,推动以艺术、音乐等为媒介的非武装抗日活动,一般有杰出表现者都受到各方支持,也有主动推行文化下乡活动者。1924年彰化人陈凸由厦门回台,曾参加话剧活动,大稻埕“摘星网球会”会员想结合对新剧有兴趣...[详细]
张省三(1905~1982)定县(今定州)西王耨村人。1924年到燕京大学读书,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经批准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定县党部执行委员会训练部部长、定县职业学校校长,因将职业学校办成了有名的“红色学校”而被国民党政府通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东...[详细]
张清茂(1905-1931),湖北咸宁双港张家铺人。 民国十六年(1927)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马桥区农协主席、咸宁县农协执行委员。 同年秋收暴-动失败后,张转移到沔阳车湾,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十八年(1929),受党的派遣,回咸宁与钱定松等成立暴-动委员会,组建咸宁赤...[详细]
张亮侯(1905-1940),又名良培。庐江县大化乡人。民国16年(1927)2月,在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工作。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7月任中共庐江县委委员。次年1月任县委书记。年底由于庐江南部形势恶化,他一度离开庐南到江西、上海等地,以教学等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工作。民国21年7...[详细]
张锦鳌(1905~1932),河南省固始县洪埠乡人。1927年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代店一带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建立革命武装。 1929年秋,参加组建代店赤卫队,任队长。曾带领赤卫队夜袭 民团,缴获长 14支。1930年春,为了配合根据地军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他根据上级...[详细]
张建中(1905-1978),湖北省武昌县人。1948年,任东北煤矿管理局医务所医师、鸡西矿务局卫生所所长。195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57年任矿务局职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在鸡西医学界享有盛名。1978年病世。(鸡西市志)...[详细]
张洪元(1905-1984),字济众,戴桥乡张屯人。16岁弃学随父张贵馨专习祖传喉科。 洪元随父习医,在耳濡目染,遍览医书的同时,注重收集民间土单验方,结合诊断,视听病情疗效,不断充实祖传喉科验方。1953年,洪元参加戴桥联合诊所,由于医术娴熟,加之自己炮制单、散、丸、剂,大大方便了群众,享...[详细]
张国藩(1905—1975) 安陆人。1930年毕业于沪江大学,193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1935年获美国及衣阿华大学工程博士。1935—1952年先后在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等四校任教和系主任。1952—1975年在天津大学任教,并任副校长、校长和天津市副市长,市科协和市政协副主席,第一...[详细]
张广泉(1905-1994),北京市海淀镇人,祖籍山东。民间艺人。生前住海淀镇莺房胡同南口。张广泉于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六(1905年9月4日)出生于一个民间音乐世家。从小跟从父、兄学艺,14岁时即搭班演出。年轻时曾向昌平关帝庙的裕丰和尚学习佛教音乐,并在骚子营、蓝靛厂地区的寺庙出家当和尚。193...[详细]
张干臣(1905-1969),名朝相,本县五沟区童亭乡张糟坊人。童年入塾,读经诵诗,20岁即受聘为塾师。当时农村缺医少药,为解除病人苦痛,又弃教习医。他先从熟读《汤头歌》和《药性赋》入手,继而博览医学名著,精通脉理。30岁时,乡邻多来就医。 张干臣诊病仔细,用药慎重,凡经治疗,愈者居多。五沟...[详细]
张长弓(1905-1954),原名聪致,字英才,笔名常工、长弓,河南省新野县新店铺镇张店村人。著名曲艺作家、文学史家。 1920年,入信阳师范学校学习,不久因参加-和在鲁迅主编的《莽原》上发表抨击地方军阀的杂文被开除。旋又入开封师范学校音乐科当插班生。 1929年秋,自学考取燕京大学国学...[详细]
张璋(1905-1936),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1905年生,聚星乡张新圩人,出身官宦地主家庭。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以后,张璋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逐步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5年,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天津成立反帝同盟,张璋积极参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详细]
曾一元(1905-1931),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共党员,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毕业。1925年参加革命。当时与阮山等人创办湖雷公学,成立“湖雷青年学友会”,出版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油印刊物《雷鸣》。同时,还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战斗性的革命山歌,揭露军阀和土豪劣绅的罪恶,对广大穷苦群众进行阶...[详细]
游汉辉(1905-1935),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参加土地革命运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同康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在职期间,一面发展工农武装,组织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保卫苏区政权,同时又组织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补充和支援红军作战。1932年2月组织才溪区武装连参加...[详细]
叶虎(1905~1989),原名叶必文,万宁县港北盐墩村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盐墩乡农民协会委员,中共盐墩乡党支部书记,万六区委委员,组织和领导过盐墩乡盐民 。1929年冬赴马来亚,加入马共并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被英殖民主义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家乡。1937年6月跟上级党组织取...[详细]
严幼韵,1905年9月27日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严幼韵在天津读完中学后随家迁返上海,1925年进沪江大学学习。1927年,严幼韵从沪江大学转入复旦大学读商科,成为复旦的第一批女生。在校期间,以外号“爱的花”而闻名校园内外。1929年,严幼韵与年轻的外交官杨光泩结婚。婚后不久,杨光泩奉国民政府...[详细]
杨自立(1905~1952年),又名卓夫,四川省西充县复保乡碑垭沟村人。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历任国军21军2师6旅连、营长,省保安处中校视察,安徽省十区专署中校参谋,集团军高参,挺进军司令,成都市政府参议,162师少将师长等军政要职。民国23~35年在休宁任职期间,制造了休西...[详细]
杨尚奎(公元1905——1986年),曾用名杨上魁、老穆,兴国江背乡人。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苏区时历任乡支书,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红军长征后,奉命坚持游击战争,系著名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赣粤边特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建国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