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钦,又名文清、文卿,1905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北的垄坪山乡。 黄梅县位于鄂东边陲,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与安徽、江西接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黄梅是全国较早成立党组织、燃起无产阶级革命烈火的县份之一。1923年,19岁的卢文钦,风华正茂,他不安于封闭的山乡生活,看不惯地主豪绅作威作福,...[详细]
罗广文(1905—1956),重庆市忠县人。192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1929年毕业回国,在广东黄埔军校任少校兵器教官和军官队队长。1931年在国民革命军18军14师炮兵营任中校营长。历任整编第18师师长、第18军军长、第4兵团司令、第15兵团司令...[详细]
李五九,男,1905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参加农军,曾参加攻打地主民团和“广利暴-动”的战斗,1927年12月17日,参加“桃溪反围剿“战斗,突围后撤退到肇庆,在肇庆至广州的渡轮上被敌人逮捕。1928年1月被敌人杀害于肇庆,牺牲时23岁。1957年,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详细]
刘周发(1905~1978),阳山县杜步乡岩前村人。阳山县农科所土专家,广东省第三届人大代表。刘周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56年,出席广东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1957年,开始试种高产蕃薯。经多年实践,采用嫩壮苗浅种及月光花嫁接技术。1971年采用...[详细]
柳树人(1905—1942),贵州安顺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4年,柳树人从黄埔毕业后即分配到第5军。历任排、连、营长,至抗战爆发后,升任第5军200师戴安澜部599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关大战等著名战斗。1941年,200师驻防贵州安顺时,在戴安澜师长的率领下,柳树人带领...[详细]
刘开绪(1905—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9团团长 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少时曾读过两年私塾。后给地主家打短工。1927年春,在家乡加入农民协会,积极参加打土豪的斗争。1927年马日事变后到外地避难。1928年回到家乡,加入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年春任湘鄂西红四军军部警卫员。...[详细]
刘惠(1905-1973),女,字惠宜,桂阳县城关镇人。其父刘伯浑系桂阳著名中医,母亲何氏,闺名柏秀,生弟妹5人,节哀扶孤,辛劳备至,甚为邻里称颂。 由于家规严,刘惠自幼养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德。她7岁就读于郴州教会小学,继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18岁赴北平,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生...[详细]
刘恩兰是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山东省安丘市人。由于她的突出贡献,刘恩兰在科学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她把一生的爱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终生未嫁。于1986年7月15日,走完...[详细]
李守真 (1905~1985) 李守真,原名曹可燃,字里亭,四宝山乡曹村人。 1919年李守真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1923年他毕业回乡,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到桓台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先后担任过桓台县第三高小、第四高小和第九高小校长。1923年李守真加入“...[详细]
李披芳,名文定,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蓬溪县城人。1924年毕业于南充中学。次年,到江津县任21军司令部书记官和军需官。1926年部队换防重庆,他亲眼看见军阀刘湘在“三·三一”惨案中的血腥罪恶,不耻为伍,毅然离部队返蓬。 1930年后,任县女小、女中及师范班教师。1935年任县贫民...[详细]
林伟俦(1905-1998),黄埔军校出身的著名将领之一。又名济泉,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大岭乡兴隆村。父亲德慎,母亲黄顺。他原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排行第五,大哥、二哥先后因病夭折。 1913年林伟俦八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 1919年在校长的鼓励下...[详细]
李利高(1905—1943),湖北天门多宝镇田塚垸村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由地方党组织推荐入新四军五师十三旅四十四团当战士。参加天西曾家湾至石家河战斗后,于1943年8月在大洪山作战时牺牲。多宝镇 天门市辖镇。1948年为天京潜县第二区,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管...[详细]
李加夫,1908年(一说1905年)出生,湖北省石首县大垸乡柴码头村人。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李加夫生于贫农家庭,7岁时父母双亡,10岁给地主当长工。 1928年春,李加夫参加农民赤卫队。次年3月,转入段玉林领导的游击队。 1930年1...[详细]
李公达原名李德芳,又名李达。1905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横河韩家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鑫与叔父李碧均为秀才,李公达9岁后进入其父主办的乡村学堂学习,直至高小毕业。1917年他到北京随叔父生活,翌年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以品学兼优获得免学、宿费升入南开大学。1928年夏毕业于南...[详细]
李承祜,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田埠村。从小酷爱植物,小学毕业后考入杭州甲农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济南农学院园艺系。1924年9月,考取公费留日,于1925年4月就读于广岛高等师范理学部,1930年毕业后继续在广岛大学(原名文理科大学)研究部深造。 1932年5月,他响应中国留日...[详细]
李本立(1905——1933),东莞洪梅黎洲角人。少年时代随父迁居莞城明经巷(今莞城西正路六巷)。1923年,在东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东莞中学读书。在莞中求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4年底,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成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萃华的帮助下,建立团的外围组织—...[详细]
贾士珍,1905年出生,河北省定州市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贾士珍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旅长、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校务部副部长、通信兵学院院务部部长、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离职休养后,享受正军职待遇。 19...[详细]
姜文龙,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华坛山乡叶老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中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六。这个八口之家,全赖姜文龙父亲种租田维生,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后因叔父的资助使姜文权得以在本村私塾念书,就读三年后被迫辍学。 1927年1月,横峰县党组织派钱壁到上饶县姜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