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安丘人物

刘恩兰

[公元1905年-1986年,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

刘恩兰为[公元1905年-1986年,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

  刘恩兰是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山东省安丘市人。由于她的突出贡献,刘恩兰在科学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她把一生的爱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终生未嫁。于1986年7月15日,走完了她坚强、奋斗、无私和奉献的光荣一生,终年81岁,遗体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恩兰,1905年3月27日诞生在春寒料峭的小山沟——石山子村。她刚落地不久,“呱呱”的婴啼声传出房门。祖父忙打听是男是女,一听说儿媳生了个女娃,气得抱着水烟袋,阴沉着脸,盘腿坐在炕上一声不吭。俗话说:隔辈亲,爷爷奶奶最疼爱孙儿。可刘恩兰并没有这种幸运。几天之后,当刘恩兰的爸爸把小女儿抱到炕上,想让老人看一眼,让老人高兴高兴的时候,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的老人,竟把烟袋锅子往炕上一磕,厉声说:“女孩子家,不能上炕!把她放在墙角的干草上!”小恩兰刚刚问世,竟遭如此冷遇。
  刘恩兰两岁时,患了一场大病。祖父嫌弃女孩子,告诉儿子和媳妇,不许照看。孩子病得奄奄一息。可是,儿女是父母的连心肉,哪里肯眼巴巴地让女儿等死呢!刘恩兰的父母趁老人不在家时,悄悄杀了一只母鸡,熬汤喂小恩兰。孩子奇迹般地复苏了。后来,当小恩兰懂事以后,得知这段往事,心中埋下了对封建枷锁的仇恨,立志反对歧视妇女,要为中国妇女争口气。
  刘恩兰在家常常受屈,妈妈疼爱她,但又不敢冒犯祖父的尊严。于是,在广文大学任教的爸爸,便把恩兰带在身边。小恩兰的父亲博学多识,尤其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在授课之余常常将女儿抱在膝下,教她识字,读书,解数学题,学英语,背唐诗、宋词,有时还以娓娓动听听的语言给孩子讲莱蓬仙阁、八仙过海,徐福带领八百童男童女到海上寻找长生不老药以及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龙宫等海洋神话故事。刘恩兰自幼聪颖过人,听着离奇动听的故事,时而眉开眼笑,时而瞪大双眼,渐渐地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对大海的迷恋和向往。
  1919年,父亲把14岁的刘恩兰送到南京考学。从来不曾按部就班上过学堂,穿着朴素的乡下姑娘,千里迢迢来到虎踞龙盘、市井繁华的南京报考汇文女子中学,这的确有些不寻常。那些有钱、有势的小姐们,哪里瞧得起她,有的侧目而视,投以不屑一顾的目光。可是,知识并不偏爱权势和金钱。在莘莘学子之中,刘恩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二年级的插班生。她仅用一年半的时光,就读完了三年高中的课程。毕业之后,她考取了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当时该校规定,‘新生必须先读两年预科,方能升入本科。刘恩兰觉得太慢,于是又转而考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
  1925年,刘恩兰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时,才年满20岁。为了赡养多病的父亲,供给弟妹上学,她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学习医学的打算。一个初出茅庐的女青年,已开始登台任教。不久,她又被聘为金陵女子大学附中教导主任。由于她品貌端庄、才华出众,求婚者竟接踵而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结婚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无可非议。然而,胸怀鸿鹄之志的刘恩兰,不愿在风华正茂时便筑起个人安乐的巢臼。求爱者被谢绝了。
  按金陵女大校方规定,执教六年,便可申请去美国留学。女大校方根据刘恩兰优秀的学业成绩,于1929年送她到美国留学。她挑选了“自然地理”专业。从此,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茫茫的原野、浩瀚的海洋、万里长空中变幻的气象,便成了她研究的对象。一个冲破封建牢笼的中国女青年,竟有包蕴世界的博大胸怀,难道不令人刮目相看吗!
  在异国他乡,刘恩兰经过三年刻苦攻读,写成篇长达400页的论文,取得了硕士学位。从此,在自然地理这个当时新兴的科学领域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的女硕士。
  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毕业后,刘恩兰又到芝加哥大学就读半年。临离校时,校方问她要什么礼物。她毫不迟疑地提出,不从太平洋直接返回中国,要求途经北美、游历欧洲。校方欣然答应了这一别致的请求。刘恩兰与女友相伴,由美国到达加拿大的魁北克,然后横渡大西洋到地中海,入法国,又经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到荷兰,渡英吉利海峡到英国,渡北海到挪威、瑞典,再渡波罗的海到波兰,最后横穿苏联全境,入满洲里回国。这无异是一条漫长的地理考察路线。刘思兰沿途边看,边问,边记,将各国的自然风貌、人情习俗都积累起来作为资料。她趁在一些地方逗留之机,抓紧进行科学考察。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她跋山涉水,不畏艰险,表现了一个地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一次她在挪威考察冰川。她和女友黄丽明正在全神贯注地观察、分析,这时山上突然发生崩塌,巨大的石块顺着陡峭的山坡直冲下来。然而,刘恩兰和黄丽明由于精神过分集中,竟一点也没有察觉。一群正在剪修树枝的当地妇女,见此情景,便齐声向她们呐喊。她们被喊声惊动,这才发现大祸自天而降。说时迟,那时快,她们两人急闪身躲避,巨石擦身而过。她们俩吓出一身冷汗,有惊无伤,真是万幸!“是善良的挪威妇女救了我们!”事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刘恩兰还深情地感激说。刘恩兰的这次长途跋涉,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连续考察北美、西欧的女地理学家。
  刘恩兰考察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苏联等十几个国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环球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学者。早年她参加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并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创建了中国地理学会。刘恩兰留英期间,不幸遭遇车祸,身体受重伤后,一直没有结婚,身在异邦,孑然一身,埋头于教育和科研事业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她在英国军方的支持下,乘小型潜艇考察海流湍急、水下地形异常复杂的英吉利海峡,取得大量科学资料,为后来英国海军战胜法西斯德国海军贡献了力量。刘恩兰也因此在国际地学界奠定了其海道测量专家的地位。
  回国之后,她和同事们一起,在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了地理系,她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亲自为学生讲授地理、地质和气象课程。她还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创办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她还参加了蔡元培先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奔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刘恩兰由南京辗转到了上海,而后又到武汉。1938年在保卫武汉三镇的战斗中,刘恩兰冒着危险到前线抢救伤员。日寇占领武汉后,金陵女大撤到成都。不久,刘恩兰又毅然漂洋过海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这次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导师指定的课程,并撰写了题为《中国农业气象》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位山乡的女儿,又成了中国自然地理科学领域的第一位女博士。导师、同学、朋友劝她留在英国工作,可是,刘恩兰日夜怀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她回绝了聘书,谢绝了好心的规劝,不顾归途中德国潜艇袭击客轮的危险,又回到了硝烟笼罩的中国。
  回国后,刘恩兰继续在华西大学(金陵女大)任教。她一边教学,一边还参加救亡工作。在日寇轰炸贵阳之后,刘恩兰参加了红十字会,积极参加抢救难童。她常带领学生出外考察,先后考察了金沙江、泯江、灌县、威州(汶州)等地。这些荒山野岭常是土匪、野兽出没的地方。他们自带粮食,挖野菜,架帐篷,露宿山洼,还得时常提防土匪的骚扰。一次,她带着学生们在泯江上游峡谷考察,正在攀登陡峻的山崖,不小心一脚踩空滑落下去,十分危急。幸好在后边的男学生奋不顾身抓住了她的一只脚,使她脱了险。抗战艰苦,做学问,学知识同样艰苦。由于刘恩兰刻苦,勤奋,不停地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她陆续发表了《中国雨量变率的研究》、《四川之天气》、《四川盆地之形成及其历史》、《中国雨量变化》、《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中的地理条件》、《川西之高山聚落》等论文。她长期的地理考察和专门研究工作,还为她在解放以后参加治理淮河、永定河、桑干河,修建官厅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投身海洋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恩兰将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建设的宏愿得以实现。1950年,周恩来总理曾三次接见她,征求她对组建中国科学院的意见,邀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
  1951年9月,我国第一位获得国外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女地理学家,牛津大学博士刘恩兰从原金陵女子大学被聘到组织上安排她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据她当时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李文程研究员回忆,刘恩兰治学严谨,给学生上课一丝不苟,因为个儿矮,板书只能写在黑板的下半部分,她的渊博知识让学生们听得着了迷。到1952年,她所在的地理系已经拥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师资队伍。这年,她被评定为二级教授。
  据她当时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李文程研究员回忆,刘恩兰治学严谨,给学生上课一丝不苟,因为个儿矮,板书只能写在黑板的下半部分,她的渊博知识让学生们听得着了迷。
  后来,刘恩来被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海军系二.三室主任。刘恩兰是哈军工女教师中资历和学位最高的人,虽然身为我国在国内外有声望的老一辈科学家,可她从不以名教授自居,反而认为自己缺乏军事知识,便挤时间认真学习战术课程。她像一个渴望求学的小学生,跟学员们一起听战术课,再根据海军战术要求改写自己的讲义。业余时间她也大多和学员们在一起,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像一个老妈妈那样呵护着她的学生。
  一期学员杨桓、罗超回忆起1956年春刘恩兰带领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专业学员外出考察时说:“记得在渤海长山列岛考察自然地理时,她领着我们,不顾生活与行动上的不便,坚持上军舰实习。在军舰的颠簸中,她晕船了,但一登上岛屿,她依然步履矫健,指点着海湾、岛屿,对我们讲解地质的演变,潮汐的涨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书似地由她一页页地展现给我们,在她的身边,我们不可抑制地被她那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决心更加勤奋地学习……"
  1957年秋,刘恩兰带领毕业班学员,结合毕业实习,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测量海岸线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务。一上船,海军船长大吃一惊:“怎么上来了一位瘦老太太?"船上没有女宿舍,船长把小会议室腾出来,给刘恩兰搭上张床。
  1957年夏天,松花江抗洪时晃动中和风吹日晒下进行海道的刘恩兰教授测量,老太太吃得消吗?”船长和水兵们小声地问哈军工学员。学员们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只是笑笑,没说什么。这可是走遍全世界,下过英吉利海峡的刘恩兰博士啊,眼前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4个月艰苦的船上生活,刘恩兰笑傲东海万顷浪,和学员们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她指导学生完成了一幅万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测量报告图,添补了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空白。刘恩兰又带领学员实地调查从定海到温州的海道,师生共同写出一份详细的勘测报告。刘恩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成为哈军工的模范老教师。她为科学的忘我献身精神和严格求实的治学态度,不仅使学员们感动不已,而且深深影响了学员们的一生。
  刘恩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决不仅仅是收集一些资料,加以整理,然后坐而论道,而是经常带着学员出海考察、实习,象过去教地理课一样,亲自去考察海洋航道、水文、气象、岛屿、海岸等,弄清这些与战略、战术有关的因素,得出科学的结论。出海考察条件相当艰苦。她带领学员们乘坐小艇,不顾风浪颠簸,不怕触撞暗礁的危险,到生疏。的海区去,取得新的资料。
  1961年,刘恩兰又奉命到海军航海保证部工作。这时她已经56岁了。1946年在美国讲学时还因遇车祸负过极重的伤,以后身上仍留着伤病。56岁的健康妇女出海也会有一大堆困难,更何况一个伤病缠身的老教授呢,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呀。然而,刘恩兰兴致勃勃,随舰艇从塘沽出发,沿渤海、黄海、东海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直达南海,一路考察了海岸
  设施、地貌、水文等,写出了几万字的材料。以后,她一直战斗在海洋科研、调查的第一线,为海洋事业和海军建设呕心沥血。她所表现的献身精神,至今还深深打动着海军干部、战士们的心。一次,她乘一艘海军快艇到黄海某海区考察。这时,她正患着胃溃疡。小艇破浪奔驰,艇体激烈振荡、颠簸、恶心、呕吐把她的胃搅得疼痛难忍。忽然,她觉得要吐。她怕弄脏舱室,急步登上甲板,一口鲜血吐进大海。同志们忙奔出来扶她,然而,她昂首望着前方,疾风掠着她那苍然白发,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突然,刘恩兰发现快艇来了个急转弯,全速返航了。她一下子明白了这突然变化的原因,立即三脚两步回到舱内找到艇长,严厉地问:“为什么返航?”艇长有些不自然地回答:“刘教授,您别急,这次出海风浪太大,刚才上级命令……”刘恩兰仍是十分着急地比划着说:“同志,你难道不懂吗,风浪越大,越能获得珍贵的资料,对部队建设更有参考价值,快发电请示一上级,一定要按原定计划到预定海区进行测试!”艇长听了老教授斩钉截铁的话语,内心十分感动。他象执行命令一样,立即与上级取得联系,又驾艇奔向大海的深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她在70多岁高龄,还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到沿海考察。一次她在广东、福建沿海考察,发现沿海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她心情很不平静,折取一枝红树枝条,带回北京,置于写字台上,逢人便大声疾呼:“要保护好红树林,它是海岸卫士,不能再毁坏下去了!”老教授的呼声引起了共鸣。国家对保护红树林的工作开始重视。现在,我国学者广泛开展对红树林的研究,成果显著,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南方沿海,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吸取国外的科研成果,她在74岁那年,还出访澳大利亚,参加世界海洋会议。在美丽的悉尼港,她健步登上270米高的电视塔。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学家们,无不惊叹、钦佩中国这位年迈的女科学家勇于攀登的精神。当年,她还欣然参加中国海洋学会科普委员会组织的航海夏令营,给孩子们讲解海洋知识,讲述海洋科学发展简史和航海发展简史,与学生一起攀登坎梯,到3万吨级的远洋轮上参观,为培养海洋事业的后备军操劳。在她77岁高龄的时候,她发表文章,提出“国家应当加强对海洋的管理”的重要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她执著地爱着大海,暮年曾深情地说:“我自幼就喜爱大海,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请把我的骨灰撤在大海里,我要和大海永远在一起。”
  30多个春秋,刘恩兰把辽阔的大海作为自己的研究室,不问断地考察、研究,为祖国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撰写了大量教材和文章,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她不顾年老体弱,先后撰写了《我国海洋工作人员专业人员训练大纲》、《现代海洋科学中的一些新问题》、《大气与海洋的关系》、《青岛海区的海洋发声动物的初步探讨》、《青岛海区有关水下活动的环境条件和海洋工作者今后的任务》、《海岸带》、《河口湾的演变与沉积动力过程》、《谈谈海岸带调研的意义》、《南海温盐度》、《黄东海条件和黄海冷水团》、《海洋生态系》、《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文章。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严志弦 (1905~1968) 无机化学家 江苏省常州武进
许英魁 (1905~1966) 临床神经病学家和神经病理学家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周官华 (1905~1931)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
张其羽 (1905~1940)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
韩立平 (1905~1938)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
+ 更多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冯平 (1903~1986)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哈罗德·麦克米伦 (1894~1986) 第44任英国首相 欧洲英国
朱荣昭 (1919~1986)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黄光裕 (1915~1986) 开国大校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
敖德胜 (1911~1986) 开国大校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
南静之 (1916~1986) 开国大校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
+ 更多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