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泉(1904-1930),湖北兴山琚坪人。亦名光藻,字显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9师师长。 1923年,刘子泉进入宜昌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参加学生运动,为宜昌学生联合会领导人。 1925年秋,刘子泉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刘子泉进入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详细]
刘永祝,1904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大茅山梧风洞黄歇田村一个烧石灰工人家庭。他童年时就帮助家里干活,砍柴、放牛样样都干。少年时,曾在重溪读书,学习十分努力,为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一定的文化根底。 1926年,正值北伐战争高潮迭起,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刘永祝满腔热情地参加当地的革命工作。同年12月...[详细]
刘阳生(1904年3月1日-1938年8月5日),抗日将领,字茂林,湖南省衡东县草市镇丫塘村人.属湘军一系,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岁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在舅父的扶助下,读了两年私塾,1926年6月,被选送到军官队(湖南干部学校)学习,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后在武汉会战中壮烈殉...[详细]
刘劭民,字逵年,一九0四年八月出生于株洲县龙头铺蝶屏江洲(解放前属长沙县)一个富裕农民的家庭,有田地三十亩。他共有六兄弟,劭民排行第五。八岁时,祖父便送他到外村嵩山小学读书,一九二一年毕业,以良好的成绩考入长沙师范二部师范,一九二三年在该校毕业。同年回本村龟峰山小学任教。当时他看到外患频仍,国势...[详细]
刘静波,又名刘浚波、刘泉,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汤沟镇刘家扁埂村的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的降临虽然为难以糊口的家中增添了一份负担,但自幼精明、聪慧的刘静波却比他六个哥哥、姐姐更博得父母的呵护。他10余岁时,父母决定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他上学,希望这个小儿子将来能识字断文而光耀门庭。 进学堂...[详细]
刘介丞(1904--1951年)本名刘茂藩,字介丞,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人。1921年考入襄阳二师,受肖楚女之教育,因参加 被校方开除。由于社会进步势力声援与支持,迫使校方收回成命。1926年冬考入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毕业后,被省党部派往保康,任县党部筹...[详细]
刘家贤(1904—1933)革命烈士。江西永新西乡沙堤村人。 14岁入澧田联珠小学读书,17岁考入吉安阳明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回家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国民党。五卅惨案后,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国民党永新县澧田区党部负责人,在当地领导革命...[详细]
刘厚春,1904年3月18日生于湖南省耒阳县肥田乡一穷苦农家。他小时候只读过几年私塾,但平时热爱武术,常年练习,为人行侠仗义,憎爱分明,在大革命高潮中是革命的积极分子。1927年冬天,-笼罩耒阳城乡,看到反动派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刘厚春十分惯慨,离开家乡去常宁水口山矿做工。 在矿上,刘厚春结识...[详细]
李韶九(1904-1935),别号昌喜,又名柏成,出生在嘉禾县城关镇一个农民家庭。李韶九从小聪明好学,活动能力强。1923年考入衡阳成章中学。1926年4月,考入韶关湘军讲武堂学习。9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五十五团机枪连,随军北伐,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作战勇敢,组织能力突出,被选送到九江林伯...[详细]
李东光(1904—1937),中共南满省委组织部部长,190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中共磐石地区和南满最早的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人物生平 190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8月,李东光担任中共磐石县磐东区委书...[详细]
李秉君(1904-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7军第198师第572旅第1143团团长。 2020年9月2日,李秉君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梁伯隆(1904~1930)革命烈士。又名廷栋、尚志、靖超、兴谷、伯龙。四川江安县人。1923年,在上海霞旦大学肄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去黄埔军校任军需,参加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之役。1925年初回上海,转入上海大学。“五卅惨案”爆发,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代表,与李...[详细]
匡常修(1904~1993)原名匡桂林,字华泉、和阳,号山原,别号卧云居士、一道人。胶州人。1930年在崂山拜其叔匡真觉道人为师,先后在崂山白云洞、明霞洞、凝真观、太清宫修行,为全真道金山派道士。1952年当选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6年参加崂山佛道教生产合作社,为医药组负责人。“文革...[详细]
江震寰,又名赵尊三,1904年十月二十五日(旧历)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刘家桥村一个革命世家。他的父亲江浩是中国共产党内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回国后参加领导滦州起义和讨袁、 等革命运动。曾任国会参议院议员。1920年以后,在...[详细]
蒋一峰,原名冠卿,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蒋东口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在本地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安徽省亳州王巷口美国人办的福音堂小学。在校期间,他第一次读到《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他对书刊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从中找到救国救民的良策。 1922年,蒋一峰毕业后被留校代课。...[详细]
蒋仁风,又名叶南、仁熏,化名李大兴、坚木、单循、王天有,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蓬溪县集凤(今三凤)乡人。1926年冬,仁风至武汉投考中央军事学校落榜,遂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叶挺部班长,随部参加了纸坊、贺胜桥战役。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在会昌战役中身负重伤,被转移...[详细]
江明衿(1904―1927),号宁天,揭阳县梅岗都龙砂乡港畔村(今揭东县曲溪镇)人。民国11年(1922年)考进揭阳榕江中学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之后,校内新旧两派斗争激烈,江明衿与许涤新等在杨石魂的启发教育下思想进步很快,积极参加与保守派的斗争。在斗争中,学生左派组织――榕中新学生社于民国12...[详细]
胡竹铭,号竺民,又名宏济,1904年1月1日生于湖南省澧县双龙乡曾家村。年幼时随父习文读书,1921年考取长沙商业高等学校,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又考入武昌中山大学。因积极参加-和工农革命活动,胡竹铭于1927年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的派遣,到蒲圻茶庵岭从事地下工作。从此,胡...[详细]
黄中岳(1904-1934),河南省罗山县人。字培善,又名黄本初。宁都起义领导人。曾任红5军团红15军军长。 1920年,黄中岳进入冯玉祥部第16混成旅当兵。后入南苑学兵团学习,曾任排长。 1924年,黄中岳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 1925年夏,黄中岳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