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详细]
吴必先,又名先老,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长汀宣成乡罗坑头村。贫农家庭,父亲吴选奎是私塾先生。必先从小学会焙纸、撑船。民国十六年(1927)十五岁时在张赤男引导下,参加秘密农会和赤卫队。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农历六月参加“畲心-”。八月,参加“罗坑头-”。十八年至二十二年(1929...[详细]
翁泽生(1903年—1939年),又名翁振华、翁定川、翁国生、李国梁、陈祥麟、张平凡等。祖籍福建同安,其父翁瑟士早年去台湾,因此泽生出生于台湾。父亲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五四”运动后,他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反对学校推行奴化...[详细]
王语山 (1903-1985),吉林省双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吉林毓文中学,之后,来到哈尔滨,考人工业大学就读。其间,积极参加反帝-。1929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反帝大同盟改为哈尔滨反日总会,冯仲云为负责人,他也参加反日总会工作。1932年...[详细]
王孝锡,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并结识了魏野畴等共产党人。1925年,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当时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中...[详细]
汪万新(1903~1978年),别名汪洋,厦门人。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集美师范学校,翌年,前往海澄县(今龙海市)树人小学任教。民国13年南渡印尼巨港,初任中华学校(小学)教员,逾年任校长。民国19年在玛瑙树埠开设万新号杂货商店,随后往新加坡、巨港等埠经营杂货。太平洋战争期间,携眷避居玛...[详细]
王庆霖(1903~1929) 字祝亭,旧城人。幼年喜阅兵书,因家贫,学业颇短。民国十三年(1924) 20岁时,弃笔从戎,入胡景翼陕西靖国军高桂滋独立营营部任司书,后升补充团3营9连任司务长和2团3营11连连长;十六年(1927)调第一集团军47军108师2团3营任营长;十八年(1929)入国...[详细]
王奇才,又名笃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生于上杭太平里(今才溪乡下才溪村)。父文瑞、母黄兰妹以耕田为生,家境极为穷困。16岁便拜师学泥水手艺,并以此维持家庭生计。 民国18年(1929年)夏,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的消息传到龙岩工地,他便赶回家乡。在接受林鹤、林忠等革命教育后,秘密...[详细]
汪铭(1903~1931),字仰盘,神木城关人。1920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与王瀛、张友清等共同投入革命活动。他秉性聪明,除参加各种社会工作,还承担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中照相、显影、誊抄、印刷等技术性工作。 192...[详细]
王立疆 (1903-1989),辽宁省铁岭县人。1924年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体育系,曾以11秒的成绩获得北京大专运动会短跑第一名。1946年1O月,任哈尔滨大学体育教授。西方一些国家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这使他更加发奋图强。培养出不少闻名全国的优秀运动员,如孙桂云在1930年的杭州全国第...[详细]
王家善(1903-1979),字释之,巴彦县康庄乡大板房屯人。从小就读于本屯私塾,1918年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时值五四运动发生,王家善因参加-被开除学籍,后去营口其叔父王纯嘏处继续学习。一年后考入日本东京铁道教习所,1928年转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科目,二年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辽宁...[详细]
王伯楚(1903—1996) 名廷柱,字伯楚,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人。 王伯楚幼年在其族兄王廷杰家私塾读书,后毕业于洛南县高等小学,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民国12年(1923)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文部就读。民国13年(1924)2月,王得知中国国民党正在广州筹备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便...[详细]
童蒙正(1903—1989),字果顺,建国后以字代名,龙游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商科,任北京《京报》经济版,兼中国大学出版部主任。后任北京银行公会创办的《银行月刊》。1926年冬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专攻财政金融学科。1929年4月学成回国,任国民政府-统计处《统计月报》。1930年,任国民...[详细]
田旗华(1903~1948) 乳名拴儿。祖籍绥德田家后山,少时全家流落清涧,辗转于郝家墕、店则沟、康家湾等村打工求生,后定居慕家兴庄。父亲田有发,唢呐艺人。旗华秉承父训,15岁开始学艺,天资聪颖,基础良好。21岁出师后,四出应事,一度服务于绥德柳仲榜小戏班。在吹奏实践中,经米脂、榆林及山西永和...[详细]
唐澍(1903~1928)字东园,又名佳林,化名汤澍。直隶(今河北)易州南贾庄(今属河北徐水)人。1921年入保定师范学校,因参加爱国-,1924年春被校方开除。同年夏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省港-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模范大队大队长、广州农-动讲习所...[详细]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详细]
苏庆云,字子游,雁石镇厦老上前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读小学时已显文学才能,有“神童”之誉。民国8年(1919)毕业于省立第九中学。民国10年赴上海就读于黎锦熙办的新文字学校,不久因病辍学回乡。病愈后来往于漳厦之间,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及革命志士,在厦门《江声报》及上海、福州等地的报刊上...[详细]
史砚芬,1903年3月生,江苏省宜兴人。五四时期,正在中学读书的他开始投身五四-的洪流。1927年春,北伐军进抵宜兴。在与北伐军的交往中,史砚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发动农民和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7年,在轰轰烈烈的...[详细]
时青(1903~1978)原名王世清,曾用名王世益、王焕卿等。山西榆社人。1918年去太原文蔚阁当学徒,后入山西公报馆当印刷工。1922年4月经李毓棠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大国民印刷厂驱逐工头彭太仁的-(即太原印刷工人第一次-)斗争。后任青年团太原第四支部书记。9月被选为团太原地方...[详细]